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咳嗽有痰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陈绍宏治疗咯血经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2-09
国医大师陈绍宏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内科急危重症临床工作多年,善用成方、古方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本文仅就陈绍宏临床治疗咯血用方心法和经验列举如下。
 
临证经验
 
早在《黄帝内经》的有关篇章中就有对“咯血”的记载。咯血是指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属血证。清代陈修园所著《医学从众录·血证》中也指出:“血随火而升,凡治血证以治火为先。”即情志过激,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致血证。久病或热病使阴津耗伤,以致阴虚火旺,或误投药物、久服辛热刚燥之品,灼伤阴津,而致阴虚火旺;或素体阴虚,虚火内生,火热之邪迫血妄行而致出血。故在急诊治疗咯血临床过程中,陈绍宏将咯血执简驭繁地分为两型:一为肝火犯肺,一为阴虚肺燥。
 
陈绍宏根据急诊咯血临床经验得出治疗咯血有效方案:咯血之肝火犯肺证,临床多见咳嗽阵作,咳呛气逆、面赤口苦、胸胁胀痛、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速等,其病机要点为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以龙胆泻肝汤合咳血方加味治疗,此方合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火之功及咳血方凉血止血之功,共奏标本兼顾之效;咯血之阴虚肺燥证,症见咽干鼻燥、干咳少痰或反复咳血、颧红、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病机要点为虚火灼肺,肺络受损,治宜滋阴润肺,宁血止血,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效果良好(《医方集解》中就有记载百合固经汤治疗阴虚肺燥证)。
 
典型医案
 
医案一张某,男,50岁。因“反复咯血15年,复发1周”就诊。症见咳嗽,咯吐黄色稠痰,痰中夹杂血块,偶为纯血,血色鲜红,量不甚多。性情急躁,发热汗出,口干喜冷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肝火犯肺,血溢脉外型)咯血。
 
治则:清泻肝火。
 
药以龙胆泻肝汤合咳血方加味:龙胆草15g,焦栀子30g,黄芩15g,柴胡15g,车前草30g,泽泻30g,白木通15g,生地黄30g,当归15g,桔梗30g,仙鹤草30g,侧柏叶30g,白茅根30g,白及30g,甘草10g,青黛15g,全瓜蒌30g,海浮石粉30g,煨柯子15g。服用3服咯血量减少,身热减退,继续服用6服后未再咯血,咳嗽渐止。
 
按根据中医理论,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体气机升降调节方面的对立制约关系。肺在上为华盖姣脏、主气,肝在下焦为刚脏,主藏血,上下匹对,血脉运行和藏储适度,则安和。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即有“肝升肺降”“左肝右肺”之说。陈绍宏认为肝气升发太过或肺气肃降不及易出现“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表现为咯血等症。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寄之,阴血藏之,体阴而用阳,肝阳亢盛,风阳上旋,反悔及肺,灼伤血络。独以清肺,嫌似扬汤止沸,难以取效,并以清肝调血,火自降息,乃为上策,寓清肝于止血治疗之中。上述处方中,龙胆泻肝汤清肝胆实火,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黄芩、焦栀苦寒泻火解毒、燥湿清热,车前、木通、泽泻导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生地养阴、当归补血,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恶抑郁,火邪内郁,肝胆之气不舒,柴胡舒畅肝胆,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白及止血。故能使肝火得消、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故诸症悉除。
 
医案二杨某,女,35岁。因“反复咯血9年,复发1天”就诊。症见咳嗽气喘,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阴虚肺燥型)咯血。
 
治则:养阴清肺。
 
药用百合固金汤加味:百合30g,熟地黄30g,生地黄30g,当归15g,白芍30g,桔梗15g,浙贝母15g,麦冬15g,玄参15g,仙鹤草30g,侧柏叶30g,白茅根30g,白及30g,甘草10g。服用3服咯血量减少,咳喘减轻,继续服用9服后未再咯血。
 
按根据中医理论,肾者水藏,主津液,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二者共调水液代谢。《类证治裁·喘证》中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可见肺肾为子母之脏,肾气虚衰,摄纳无权,气浮于上,病及肺脏;肺气久虚,久病及肾,二者关系紧密。肺肾阴虚,阴虚则生内热,肺失清肃,虚火上炎,故咳嗽气喘,甚则灼伤肺络,以致痰中带血。陈绍宏认为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耐邪气之侵,肺阴易耗损,虚火上炎。而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又肺肾为子母之脏,母藏子宫,子隐母胎,故水虚则金受火刑,症见咯血。故治阴虚肺燥,宜肺肾同滋,金水并调。方中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既能滋阴养血,又能清热凉血。麦冬润肺止咳,玄参滋阴壮水,当归止咳逆上气,白芍养血和血,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桔梗清利咽喉、载药上行,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白及止血。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金水相生,阴血渐充,虚火自靖,痰化咳止,故诸症消失。(赵文 曹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