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失眠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失眠不寐 中医从痰火组方治以黄连温胆汤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6-13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的理论探讨与验案举隅
 
失眠亦称“不寐”,《黄帝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醒时寐,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寐[1]。《灵枢·营卫生会》记载:“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可见对于失眠病证来讲,除自然规律外,尚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故治病必须分人论治。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相应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性失眠患者也逐年增多[2]。究其病因错综复杂,临床中痰热扰心型病例较多,从“痰”“火”论治老年性失眠,辨证准确,运用黄连温胆汤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1 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的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失调诱发,亦可因病后体虚而致[3]。研究显示,体质的偏颇与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痰湿质患者更易出现失眠的情况[4]。失眠的辨证要点主要在于虚实,老年性失眠医案中病位多在肾、脾、心,病理因素多为痰、火、湿,痰热扰心型失眠是较为典型的实证类型[5,6,7]。
 
1.1 阴阳失调,五脏虚损
“人与天地相参,人与天地相应也。”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为整体观念,是指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天人一体、天人一理为原理,故年老则体衰,脏腑功能衰退[8]。老年期的生理特点为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虚损,气血津液减少,五脏虚损以脾肾为先,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人至中年,肾气开始虚损,肾气虚则影响脾气,脾气虚则无力运化水湿,聚湿成痰化火,痰火上扰心神发为失眠。
 
1.2 血气亏虚,营卫运行失常
《医宗金鉴》云:“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卫即气中悍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营卫。”说明营卫与气血的关系密切。《灵枢·营卫生会》言:“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指营卫二气的规律运行产生了人体正常睡眠周期[9,10]。年事高者,气衰血少且气血失衡,营阴不足,致营卫运行不协调,卫气出阳入阴失调,营卫循行失度,则不寐。年老之人,气血运行迟缓,常有多瘀、多积滞的病理特点[11]。故不能单纯言之虚,亦有虚中夹实,气虚、血虚均可导致血瘀的发生,血行瘀滞则可郁而化热,从而形成气虚血瘀、痰热扰心之证。
 
1.3 饮食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老年人多食滋补之品,嗜食肥甘厚腻,或五味偏嗜、食类偏嗜等致饮食失节,老年人脾胃虚弱,常有宿食积滞而化火,就五行相生而言,火为土之母,火为心火,土为脾土,脾与胃相表里,《素问·逆调论》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脾为心之子,子病及母,继而引发失眠。
 
1.4 劳逸损伤
《素问·宣明五气》言:“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年事高者安逸少动,气机不畅,气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推动、调控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不畅则脾胃呆滞、内生水湿痰饮,日久则化热,上扰头目发为失眠。
 
2 辨证从症、从舌、从脉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辨证是指将四诊收集的资料,即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主症为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痰多,次症为头重目眩、耳鸣、便秘、心悸[12]。曹炳章《辨舌指南》曰:“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可见舌诊至关重要,可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观察疾病的轻重进退。痰湿在舌象上可表现为苔腻,加之以热则舌红苔黄,总体来说,痰湿内蕴型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濒湖脉学》序言中讲:“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可见脉诊的重要性,脉象可反映五脏的气血盛衰,可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滑脉主痰饮,数脉主热,故此证脉象为滑数脉。因此,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的典型舌脉象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兼症时也可出现濡数、细数等。
 
3 治以黄连温胆汤
3.1 黄连温胆汤之源流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卷上,由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基础方为二陈汤,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竹茹、枳实以温胆,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初以温为主,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减生姜量,加茯苓、大枣,增其凉性[13]。其方化痰与理气合用,气顺痰消,清胆与和胃兼行,热清胃不伤。温胆加黄连,加强清胆、清痰热、清烦热的作用,治“湿热夹痰失眠悸,眩晕口苦苔黄腻”者。
 
3.2 组方分析
不同疾病适以相应治法,即“以法统方”,主要包括“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方剂与治法密不可分。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应从痰、火的病理因素方面入手,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以黄连为君药,其性味苦寒,入心、脾、胃、大肠经,清热泻火,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善清中焦湿热;半夏、竹茹为臣药,入脾、胃经,加之竹茹入胆经,二者合用,化痰和胃,清胆止呕除烦;君臣相配,黄连、半夏一苦一辛,辛开苦降,调气机,调脾胃,一温一寒,寒温并行,清热而不寒凝,此药对可清热燥湿祛痰,调畅气机;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枳实降气导滞化痰,有“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之功;茯苓健脾利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可辅以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上述药物共为佐药;甘草为佐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黄连温胆汤制方精,方药准,为治疗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的良方。
 
3.3 现代药理学研究
研究显示,黄连温胆汤具有降脂、抗炎、降糖等作用,在对“药物-靶点-有效成分”网络拓扑分析的研究中发现槲皮素、川陈皮素、β-谷甾醇、柚皮苷、木犀草素、豆甾醇、黄芩苷等可能为黄连温胆汤的核心成分,可通过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对神经递质进行调节,能松弛中枢性神经,协调大脑兴奋和抑制信号,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14,15,16]。上述药理作用与中医描述的清热、燥湿、化痰功用一致,能针对痰热扰心型失眠“痰”“火”的病理因素进行对症治疗。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66岁,2021年12月13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余,加重半个月。患者自诉退休后自觉烦闷、焦虑,鲜少外出,有饮酒习惯,嗜咸。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失眠,3年来未经系统治疗,间断口服安眠药,也曾口服中药汤剂,方药组成不详,半个月前因生气失眠症状加重,甚则彻夜不眠,遂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门诊。现患者心烦不寐,胸闷气短乏力,伴口干口苦,头重头昏,目眩,饮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证型:痰热扰心证。具体方药如下:竹茹10 g, 黄连片10 g, 陈皮10 g, 法半夏10 g, 茯苓10 g, 茯神15 g, 党参片20 g, 白术10 g, 天麻15 g, 龙骨30 g(先煎),牡蛎30 g(先煎),炒酸枣仁30 g, 合欢皮30 g, 首乌藤30 g, 珍珠母30 g(先煎),知母10 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74,3 mg/片)口服,每次3 mg, 每日1次,睡前服用。嘱咐患者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放松心情。
 
2021年12月20日二诊:患者规律服药后较前更易入睡,每日可睡眠3~4 h, 口干口渴、疲乏无力有所缓解,无头痛,饮食可,大便正常,舌脉如前,故前方去天麻、知母、党参,中药继服;继续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每次1.5 mg, 每日1次,睡前服用。
 
2021年12月27日三诊:患者服药后每晚睡眠时间为4~5 h, 诸症均减。因首乌藤、炒酸枣仁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但其性滋腻,易助湿生痰,加重痰热,故前方首乌藤、炒酸枣仁剂量减至15 g, 其余药物不变,继服方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同时停用右佐匹克隆片。电话随访至2022年2月,患者失眠未发,夜寐安。
 
按语:患者生气后出现失眠加重的情况,一是五志过极化火,火热易扰心神;二是患者为老年男性,肾气开始衰败,脾肾相互资生,导致脾气虚无力运化水液,可见津液代谢障碍,酿生痰饮水湿,蕴久化热,上扰头面;三是患者有饮酒习惯,长期饮酒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虚弱,加之酒性本热,继以湿热内蕴,故见心烦不寐,伴口苦,头重头昏,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机不畅则胸闷气短乏力。辨证为痰热扰心证。治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其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半夏与竹茹相配,燥湿化痰,和胃清胆;陈皮理气,枳实降气,取“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之意;茯苓健脾利湿;配伍龙骨、牡蛎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之意,助阳入阴,使阴阳相交而寐。患者自诉间断性头部胀痛,属肝风上扰,天麻入肝经,息风柔肝止痛;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茯神、炒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养心解郁安神;党参补脾益肺,益气以壮胆;知母生津润燥,以缓解患者口干口苦症状。
 
5 小结
在老年性失眠证型中,痰热扰心型较为常见,多为五脏虚损,以心、脾、肾虚损为主,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内伤可诱发。夜寐不安是心神虚而阳亢不得入于阴也,故首先调整阴阳;其次,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应固护脾胃;第三,中医言形神一体观,即情志变化可引起机体相应变化,故应调畅情志。从以上3个方面治疗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用药时清热、化痰、理气相互配合,辅以养心、重镇、解郁安神,兼症则加用相应药物,方证相符,效果明显。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田荣花 邴雅珺 李涛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省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