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冻疮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冻疮非冻伤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0-12-14
严冬时节,寒冷的天气对人体露出部位及保暖性差的部位有一定刺激。如果此时穿鞋过紧、保暖不好或很少运动,气血凝滞,可以引起局部血瘀而形成冻疮。妇女、儿童和体弱者的手背、手指、足趾、足缘、足跟、面、鼻、耳轮、耳垂等处易患此病。冻疮给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严重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冻疮非冻伤
 
医学上所说的冻疮和冻伤并不是一回事。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出击的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
 
除了寒冷与潮湿的外界环境,自身血液循环不好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也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盯”住不放。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环境里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非易事。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很令人心烦。
 
温暖的环境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动脉受热扩张,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平日里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同时注意在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及冻疮膏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
 
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有些人有手脚冰冷时用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手搓手、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的保暖,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已经有冻疮,就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冻疮基本分三种类型:
 
第一类红肿型,时有痒感,较轻,治愈快。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每天用消毒棉球蘸冻疮膏擦涂患部及周围2~3次即可;也可用冬瓜皮10克、桂皮10克、尖椒5克捣碎,加香油适量调匀敷部,每三天更换一次,但以上两种方法患处如有破伤不可用。
 
第二类青紫肿胀型。遇热痒痛感觉强烈,因受冻时期长,比较严重,治愈时间长。所以,首先应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如每天做2~3次局部按摩,从大腿根部开始揉摩至足趾部,再从足趾按摩至大腿根部,往返数次。特别是患部及周围要增加次数,反复按摩直到感觉患部温热为止。同时做一些室外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外敷生干姜9克、生附子6克,研末加1~2克七厘散,用凡士林油膏适量调匀敷患部,每2天更换1次,直至痊愈。
 
第三类溃疡湿烂型,血水渗透疮口蔓延,疼痛难忍,时又发痒,因受冻时期长,误时不治最为严重。如果冻疮局部有感染的迹象,可外擦百多邦或口服消炎抗菌药物。冻疮较重,发生水泡时,处理方法与烧伤水泡类似,保留水泡外皮有利愈合。因此类冻疮治疗方法比较复杂恢复期较长,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治疗。
 
冻疮在治愈后如遇冷容易复发,凡属上述第一、二类型冻疮,治愈后还应采取上述外敷药法、按摩疗法,在原患部敷药,按摩保持一个冬天,至立春日止,这样可以防止反复。同时,应加强适当的运动锻炼,配合饮食营养疗法,使体质不断增强,经络、气血畅通了,就可以抵挡住寒冷对人体的困扰。
 
此外,如手、足受冻,应先揉搓促进血液循环,然后用温水浸泡揉搓,千万不能用温度高、过热、过烫之水洗烫,防止寒气聚之手足反而产生冻疮或其他疾病。(欧阳军)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