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穴位解剖】龈交穴下为上唇系带与牙龈之移行处、口轮匝肌深面与上颌骨牙槽弓之间。布有上颌神经的上唇支以及眶下神经与面神经分支交叉形成的眶下丛和上唇动、静脉。 【功用】宁神镇痉、清热消肿 【主治病症】牙龈肿痛,口歪,口臭,牙关不开,鼻痔,目泪,多眵赤痛,颊肿,面部疱癣,腰扭伤,颈项强,头额痛,心烦痛,齿龈炎,鼻息肉,面神经麻痹,角膜白斑,小儿面部湿疹,癔病,心绞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出处]《素问,气腹论》:“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龈交—。” [别名]齿根生。 [穴名解]龈者,齿根也,为三阳交会之所,故曰龈交。 [位置]龈交穴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上唇系带与牙龈之移行处—,口轮匝肌深面与上颌骨牙槽弓之间。布有上颌神经的上唇支以及眶下神经与面神经分支交叉形成的眶下丛和上唇动、静脉。 [取法]坐位或仰卧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取穴。(图8-2-10) [功用]安神定志,通利鼻窍。 [主治]牙龈肿痛,口臭,牙关不开,齿衄,鼻痔,目泪,多眵赤痛,颊肿,面部疱癣,颈项强,腰扭伤等。 [刺灸法]针0.1—0.2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配穴举例]龈交配风府,主治颈项强急;龈交配承浆,主治口臭难进;龈交配上关、大迎、翳风,主治口噤不开。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常用于癫痫,癔病,精神病等症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