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主治病症】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出处]《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人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别名]明堂,神堂,鬼堂。 [穴名解]此穴在额之最高处陷中如豆大,如星以悬于天者然,故曰上星。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9(图8-2-4) [解剖]皮肤→皮下脂肪→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取法]正坐位或仰卧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取穴。 [简易取法]正坐位或仰臣L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用中指同身寸或拇指1横指处取穴。(图8-2-7) [主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等。 [刺灸法]刺0.2-0.3寸;可灸。 [配穴举例]上星配肝俞,主治目泪出;上星配合谷、足三里,主治鼻渊,眩晕。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头痛,眩晕,鼻炎等症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