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辨病机、重命门、用虫药为临证理念,以温补命门之火为基本原则,以扶阳、散寒、解郁、除凝为主要治法,配合“攻坚克难”之虫类药,使命门火旺,营造“阳光普照”环境,铲除肺癌赖以生存之阴寒土壤,使其无立锥之地,则肿瘤自消。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给国民健康造成极大负担。中医药治疗肺癌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还可使肿瘤病灶缩小甚至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相关研究表明,“命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调节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肺癌的发生发展与命门火衰有极大关系。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健康守命门。命门之于人体,犹如太阳之于地球,阳光充足,则万物生机勃勃。在自然界,阴寒潮湿、空气滞涩之地易生“蘑菇”,而阳光普照、空气流通之地则“蘑菇”难长。人之体质犹如地之土壤,肿瘤则如“蘑菇”,命门火旺、阳气充足、气机顺畅之体,肿瘤难生;而命门火衰、阳气虚衰、寒凝郁滞之体,肿瘤易长。在临床上,以辨病机、重命门、用虫药为临证理念,以温补命门之火为基本原则,以扶阳、散寒、解郁、除凝为主要治法,配合“攻坚克难”之虫类药,使命门火旺,营造“阳光普照”环境,铲除肺癌赖以生存之阴寒土壤,使其无立锥之地,则肿瘤自消。
笔者不揣浅陋,将多年来运用中医治疗肺癌之心悟分享如下,以期为纯中医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与借鉴。
从“命门火衰”认识肺癌
命门火衰,寒凝成积
肺癌可归属于中医“肺积”“积聚”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命门火衰,致寒凝成积、癌瘤内生,发病部位可涉及五脏六腑,尤与命门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命门通过元气与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相互联系。张景岳认为“命门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外经微言·命门真火篇》指出:“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十二经之火得命门先天之火则生生不息……”命门统摄十二经、十二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转,皆赖于命火推动。命门关乎人之生死,而肺癌作为人身一大恶疾,其能够在体内发生发展也与命门有莫大关系。
命门为元阳之主,人体阳气根于命火,若命门火衰,阳气温煦失司,内寒变生,易生恶症。《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经文指出,积证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是阳虚阴盛。正如《诸病源候论·寒疝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
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明确了命门火衰与寒凝成积的密切关系。《医宗必读·水肿胀满》记载:“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精化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命门火衰,五脏六腑阳气虚衰,寒邪内生,凝滞体内,阻遏气血津液运行,变生痰瘀,则易生肿块。据临床所见,绝大多数肺癌都以“质硬”为主,此正与阴结寒凝所生之物特征相合。诚如《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所言:“积聚、癥瘕、痃癖,因寒而痰与血食凝结病也。”清代医家王维德在长期实践中,观察到积证多由寒凝所生,创制名方“阳和汤”以温阳、散寒、解凝,并在其著作《外科全生集》中告诫:“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
综上所述,命门火衰容易导致寒凝,而寒凝是肺癌发生发展的主因。
命门火衰,肝郁生积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而命门火衰容易导致肝郁。命门火旺者,其人喜动,乐观向上,遇有不快事,常可自行化解,不易肝郁,人身康健。命门火衰者,阳气虚衰,喜静懒动,悲观内向,如遇事不快,难以释怀,易致肝郁,从而变生各症。肝气有序升发,全赖命门火旺;若命门火衰,肝气升发失序,肝气郁滞,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司,百病丛生。正如《外经微言·三关升降篇》言:“气旺则升降无碍,气衰则阻,阻则人病矣。”
当今社会,由于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多数人的身体高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容易诱发肝郁。如再加饮食起居不慎,耗伤元阳,更易肝郁;肝郁则气滞、血瘀、痰凝亦随之而起。气滞、血瘀、痰凝相互搏结于脏腑,久则化毒生瘤。在临证中,大多数肺癌患者常伴有肝郁,症见心烦易怒、抑郁寡欢、两胁不适等。
综上可知,命门火衰容易导致肝郁,而肝郁是肺癌发生发展的诱因。
温补命门之火以治肺癌
内治:扶阳散寒,解郁除凝
命门火衰乃肺癌发生发展之基本病机,因此,欲治肿瘤,拔其根本,当以温补命门之火为第一要务。在遣方用药上,温补命门之火可以“四逆汤”为基础方。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附子为补火第一要药,温阳散寒之力峻,干姜温中散寒,为附子之臣佐,炙甘草与前药配伍,辛甘化阳,调和药性,共收扶阳、散寒、除凝之效。肝郁为肺癌发生发展之诱因,气机不畅,百病丛生,且肺癌患者一旦得知病情,常肝郁更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疏肝解郁也是肺癌的重要治法,可以“四逆散”治之,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发阳气,白芍养血柔肝,枳实理气、解郁、破结,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等作用,甘草甘缓和中。值得指出的是,融合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肺癌之法,选用“攻坚克难”之地龙、蜈蚣、全蝎等虫类药,可有效增强消散癌肿之力。
外治:艾灸命门,补益元阳
清代吴师机于《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不仅可以通过中药汤剂内服,还可以采用针刺、艾灸、砭石等外治法,内外兼治,协同增效。命门穴在左右肾俞穴之间,具有培补元阳之功,人体命门之气输注于命门穴,与命门之火盛衰密切相关,艾灸命门穴可壮命门之火,鼓动全身阳气,具有补益元阳、散寒祛湿等作用。神阙穴与命门穴前后对应,都有“生命之门”之称,具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在临证中,可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艾灸命门、神阙等穴以壮命门之火。内外兼治,共奏扶阳、散寒、解郁、除凝之功,临床大多可收满意疗效。
验案解析
近年来,笔者基于“命门火衰”理论以纯中医方法治疗肺癌,以阳虚、寒凝、肝郁为切入点,以温补命门之火为基本原则,以扶阳、散寒、解郁、除凝为主要治法,取得满意疗效。以下介绍验案1则。
患者男,26岁,2021年4月因“反复咳嗽、痰中带血1个月余”就诊。在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右肺门增大,右上肺软组织团块(4.0cm×2.7cm),两肺多发结节(较大者长径约1.0cm),经肺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患者较年轻,拒绝放化疗,遂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咳嗽,时有痰中带血,乏力,畏寒,腰部酸痛,四肢欠温,情志抑郁,纳眠一般,二便尚可。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
综合舌脉、症状、体征,本案西医诊断为“肺癌”,中医诊断为“肺积”,基本病机为“命门火衰”,据“机”论治,以“温补命门之火”为法,方选四逆汤加味。具体用药为:熟附子6g(先煎),干姜12g,炙甘草18g,柴胡12g,枳实12g,生白芍18g,生鸡内金30g,生黄芪30g,地龙9g,蜈蚣1条,仙鹤草30g。配合针刺印堂、合谷,每2周1次;艾灸命门、神阙,每周4次(连续),每日1次,每个穴位30分钟。
经治疗14天,患者咳嗽减轻,排痰增加,痰中无血,乏力、畏寒、四肢不温等症均有好转,心情较前开朗,排稀便每日4~5行,排出顺畅,排汗增多,小便调,舌脉大致同前,精神转佳。
效不更方,续以上方加减,配合针刺、艾灸治疗3个月余,至2021年8月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软组织肿块较前缩小(2.8cm×2.7cm),两肺多发结节大致同前。患者信心大增,效不更方,守原方案治疗,期间根据不适症状微调处方,每3个月复查1次胸部CT。2022年2月、5月、8月和2023年2月的肿块大小分别为2.0cm×1.2cm、1.3cm×1.0cm、1.0cm×0.9cm和0.7cm×0.7cm。肿瘤逐步缩小,患者精神佳,无特殊不适,生活如常人,目前仍在调理中。
按小细胞肺癌乃凶险之症,大多数晚期患者生存期不到1年。西医仅能通过有限的化疗手段,短期控制肿瘤,然大部分患者终因对化疗产生耐药性而死亡。中医界普遍认为小细胞肺癌为火热所致,投以清热解毒之品,然疗效欠佳。本案患者初诊时,畏寒、四肢不温之症明显,并见乏力、腰部酸痛、情志抑郁等症,综其舌、脉、症,基本病机为命门火衰。命门火衰,元阳虚衰则畏寒、乏力、四肢不温;阳虚寒凝,阻结于肺,变生肿瘤;肺失宣降,则见咳嗽、咳痰;阳虚而腰府失养,则见腰部酸痛;命门火衰,肝失温养,肝郁气滞,故见情志抑郁。
本案患者阳虚、寒凝、肝郁皆备,而考其根本,实乃命门火衰所发,当温补命火,重在扶阳、散寒、解郁、除凝。投四逆汤以扶阳散寒,四逆散合香附以疏肝解郁,配以地龙、蜈蚣攻坚消癌,生黄芪、仙鹤草扶正抗癌,生鸡内金消积散结;同时,联合针刺印堂、合谷开肝、肺之郁,艾灸命门、神阙温补命火;药、针、灸并用,协同增效,共收补命门之火衰、扶元阳之虚损、散内外之寒凝、解全身之郁滞之功,使命门之火得补,元阳得复,寒邪得散,郁滞得解,经络通畅,脏腑安和,人身康健。如此,肿瘤即失去了生存发展之土壤,自然无法继续生长,转而日渐缩小甚至消失,此所谓“不治肿瘤而正治肿瘤”之法。
本案患者服药后,畏寒、乏力、抑郁明显减轻;同时,观察到“三多”(便多、汗多、痰多)现象。患者服药后,大便明显增多,每日达4~5次,然大便虽多,患者无困顿乏力,反觉全身畅快;出汗虽多,无特殊不适,反觉一身轻松;咳痰虽多,无胸闷难受,反觉胸中清爽。由于肺主皮毛、开窍于喉、与大肠相表里,用药之后,命门之火得补,元阳得复,气机顺畅,正气盛而邪气出,肿瘤通过大便、痰、汗等有形之物,逐渐排出体外。
在临证中,笔者观察到不少肺癌患者在药、针、灸并用后,出现“三多”现象,而其人日渐轻松,此乃肿瘤化开、邪实外排、邪去正复之象。经系统治疗后复查,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由此可知,皮毛、喉窍、大肠是肿瘤邪实外排的重要通道。扶阳方和灸命门就像“太阳”,体内的肿瘤就像“寒冰”,受到“阳光”的照射,慢慢转化为“废水”,通过大便、痰液、汗等渠道排出来。排出的是邪气,邪气少一分,正气就会多一分。(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刘蕴葭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昌明 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