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骨伤科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0-08-06
编者按:中医正骨,指用拔伸、推挤、按压、旋转等手法复位,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的技术。“正骨”是我国传统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现在很多骨伤科医师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已经不熟悉,中医正骨面临断代、失传的局面。为更好地传承中医正骨术,避免临床上很多不必要的骨伤开刀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特邀全国中医骨伤名师、首都国医名师韦以宗教授,为大家介绍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经验。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复位容易固定难。实践证明,其重叠移位也不影响功能。临床上不要盲目追求解剖对位,只要不成角就行,因为成角向上会刺伤皮肤,向下会刺伤胸膜。若一味的追求解剖复位,不注重固定,多次进行切开复位,则会加重损伤。
 
分型
 
儿童骨折常见的是青枝型;成人骨折有横型、斜型、粉碎型。
 
整复手法
 
1.让伤员坐位,用0.1%利多卡因5毫升,局部血肿内麻醉。
 
2.让伤员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抱腰,挺胸,两肩用力外旋、后伸。术者脚踩木凳,以膝部顶在伤员肩胛之间,双手抓住伤员两肩,缓慢向后拉,使肩极度后伸、外旋,直到骨折部位畸形消失为止。
 
3.助手将高低纸压垫的高部,放在锁骨上窝,低部跨越锁骨,紧压近侧的骨折段,使它向下,再盖上葫芦形纸压垫,用胶布固定。
 
4.助手将双圈分别套在伤员的腋、肩部,伤侧的套圈,必须压住葫芦垫,同时腋部双圈要加厚或加棉垫,从背后拉紧双圈,用布带捆紧,在相当于双肩水平处,再加一条布带捆绑,胸前也用布带捆住双圈。胸前的布带同背后上方的布带,是为了防止双圈从肩部滑脱而用的,同时还可调整双圈的松紧度。
 
固定方法
 
1.有轻度移位的儿童锁骨骨折,可用“8”字形绷带或双圈固定1~2周。
 
2.有重叠移位的青壮年锁骨骨折,用手法整复,双圈固定。
 
肋骨骨折
 
分型
 
临床可以按骨折数目分为单一肋骨骨折或2根以上多发肋骨骨折,也可按是否有并发症分为单纯肋骨骨折和合并气血胸肋骨骨折。
 
整复手法
 
对单一肋骨骨折,无明显移位者,不需手法复位。若骨折超过两根以上,且有明显移位者,应用手法复位。复位时,令患者坐位,患侧上肢上举,胸部肌肉拉紧,术者用手轻轻压住凸起的肋骨,同时主患者作深呼吸气或咳嗽,借鼓气力将下陷肋骨膨起。
 
固定方法
 
1.布带固定法。
 
2.胶布固定法。
 
肱骨干骨折
 
肱骨,《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称“臂骨”。
 
诊断
 
肱骨干骨折的伤员中,约有80%是30岁以下的青年。肱骨干骨折处理不当,特别是切开复位,容易导致骨不愈合。
 
分型
 
1.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干骨折;
 
2.有移位的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下1/3骨折,容易引起桡神经损伤,应注意检查是否有腕下垂。
 
整复手法
 
整复手法的关键是“轻拔伸,重旋转”。
 
固定方法(器材:夹板四块)
 
1.夹板放置方式,肱骨干上1/3骨折,超肩关节固定。
 
2.肱骨干中段骨折,外固定不能超过肩、肘关节。
 
3.肱骨干下1/3骨折,超肘关节固定。
 
练功方法
 
整复后可开始进行握拳和肩、肘、腕关节活动。
 
前臂骨干双骨折
 
前臂骨,《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称“手背骨”,由于暴力造成尺骨、桡骨同时骨折,称为前臂骨干双骨折,也称桡、尺骨干双骨折。这类骨折最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于青少年,前臂主要功能是旋转,是人体手的重要功能,因此骨折后,最大限度恢复旋转功能。
 
整复手法
 
1.拔伸牵引;2.夹挤分骨;3.折顶;4.提按端挤;5.摇摆触碰;6.按摩推拿。
 
固定方法(器材:夹板四块)
 
掌背侧尺、桡骨的间隙,各放一个塔形分骨垫,置于中下1/3骨间韧带的位置,用胶布固定。放置夹板,在助手的持续牵引下,术者先将夹板放在伤员的掌和背侧,用手捏住,再放尺、桡侧板。背侧板上端到鹰嘴尖,下端超腕关节1厘米;掌侧板上到肘横纹,下齐腕关节;尺侧板上齐鹰嘴突,下以第五掌骨颈部;桡侧板上平桡骨头,下到桡骨茎突平面。术者两手固定夹板,助手先捆中间的两道布带,再捆上、下两道。肘关节屈曲90度,三角巾悬挂在胸前,中下1/3骨折前臂放在中立位,中上1/3骨折前臂置于旋后位(掌心向前峰)。
 
练功方法
 
第一期:握拳运动;第二期:小云手;第三期:大云手;第四期:反转手。
 
需要注意的是,对尺桡骨单骨折,X线片看到重迭,实际是旋转移位,所以在复位时,千万别盲目牵引,牵引是拉不出来的,一手控制骨折端,先旋前,再旋后,就可以复位了。
 
桡骨干骨折
 
复位要领:屈肘90度,轻牵,端捏骨折端。上1/3段骨折,使远端旋后复位;中下1/3段,使远端旋前复位。外固定同尺桡双骨折。
 
尺骨干骨折
 
尺骨干骨折多因旋转兼传导暴力造成,常见于下1/4段。尺骨下1/4骨折因旋前方肌牵拉,多向桡侧旋转移位,出现假性重叠。
 
复位要领
 
不宜牵引,仅行旋转手法,即以“欲合先离”——先旋后、折顶,再旋前,即可复位。如果盲目切开复位,容易导致骨不愈合。
 
固定方法
 
参照尺桡骨双骨折外固定法。
 
儿童股骨干骨折
 
双腿悬吊牵引法
 
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有移位的股骨干骨折。伤侧、健侧同时用胶布皮牵引,双腿同时悬吊,臀部离开床面,牵引重量健侧比伤侧稍轻,为了防止成角畸形,可用夹板外固定。
 
水平皮肤牵引法
 
适用于5~12岁儿童有移位的股骨干骨折。股骨干中、上段横断、重叠骨折,在麻醉下进行整复、夹板外固定后,伤肢水平牵引,或用托马氏架牵引,重量2~3公斤。股骨上1/3骨折,伤肢应在充分屈髋,外展位牵引。股骨下1/3骨折,要尽量屈膝,以松弛膝后方的关节囊和腓肠肌,减少骨折远端向后侧的移位。
 
胫、腓骨骨干双骨折
 
分型
 
造成胫、腓骨骨折的直接暴力,多半是从小腿的前外侧来的,两根骨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常常是横断、短斜面或粉碎型。
 
并发症
 
小腿肌肉缺血性挛缩是严重的合并症,应仔细检查。如果足背动脉无搏动、趾间关节屈伸和皮肤颜色变紫,温度变冷等征象,应考虑小腿缺血性挛缩的可能性。
 
方法选择
 
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稳定性骨折(横断骨折);
 
2.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法:不稳定性骨折(短斜面、粉碎、一骨多折)。
 
复位方法
 
1.成人单纯成角畸形,或儿童青枝型骨折:伤员平卧,麻醉后,一位助手站在伤肢外侧,用肘弯套住伤肢腘窝,另一位助手一手握住伤员的脚背,一手把持脚跟,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托住成角处向上提,一手轻压使骨折的远断端向上翘,在骨折成角畸形完全矫正后,敷药、固定。
 
2.大斜面、大螺旋型骨折:按上面讲的方法拔伸牵引后,术者一只手放在骨折的近断端,另一只手放在骨折的远端,两手同时扣挤,使分离移位的骨折远段和近段合拢。
 
3.粉碎型、一骨多段骨折:在用前面讲的方法牵引下,术者一只手托住小腿的远端,另一只手的拇指在骨折近段外侧,四指在内侧,从上到下归挤骨折的断端,使它平复。整复事,用夹板外固定,进行跟骨牵引,维持中立位。
 
4.有移位的稳定型骨折:膝关节屈曲150度左右,两位助手对抗牵引。一般骨折,近端容易向前内侧移位。术者应站在伤肢外侧,两手的拇指,同时放在骨折远段的前侧,其余手指环抱小腿的后侧。近侧牵引的助手将骨折的近端向后挤按,术者两手四指,端提远段向前,使骨折对位。如果还有余留的侧方移位,可同时推近端向内,拉远端向外,使它复位。
 
固定方法(器材:夹板五块)
 
夹板固定方法:上1/3骨折:应超膝关节固定。
 
中1/3骨折:内、外侧板上平胫骨内、外髁的上缘,下平内、外踝。后侧板下端的前弧部抵在跟骨结节的上缘,上到腘窝,两前侧板上到胫骨结节,下平踝关节的上缘。
 
下1/3骨折:超踝关节固定。内、外侧板上到胫骨内、外髁的下缘,下超过脚底。前、后侧板同中1/3骨折一样。
 
练功方法
 
练功可分为单纯夹板固定和配合跟骨牵引两种方式。
 
1.单纯夹板固定的练功方法:
 
主要活动是脚用力背伸,股四头肌用力收缩,中期:一般在整复后3~4周左右,应开始对伤肢进行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活动。
 
(1)脚用力背伸。
 
(2)在这个基础上,伤肢由伸直位,逐渐屈曲90度,再伸直,后期:继续巩固初、中期的锻炼,恢复肌肉弹性。
 
2.夹板固定并跟骨牵引的练功方法:
 
(1)伤肢脚部用力背伸。
 
(2)健肢屈膝,脚蹬床。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公分处,松、坚质骨邻界所在部位,而且是肱骨头后倾角支起点,因旋转暴力或传导暴力引起骨折,前者多旋转、侧方移位多见于青壮年,后者多见老年人而出现嵌插移位。
 
分型
 
1.无移位型并大结节骨折;2.外展型;3.内收型;4.嵌插型;5.肩关节真性脱位;6.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腋神经损伤(肱骨头下垂——假性脱位)。
 
治疗方法
 
1.成角类。
 
三角巾悬吊反向固定法(内收—外展,外展—内收)。
 
2.移位类。
 
复位方法:俯卧牵引端提过顶复位法。
 
固定方法:超肩关节四块夹板固定法。
 
肱骨髁上骨折
 
复位方法
 
复位口决:“先摇、后牵、正、侧偏”。
 
需要注意的是,肱骨髁上骨折严重并发症合并肱动脉损伤,凡临证必须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如桡动脉摸不到,先屈肘160度观察30分钟,如仍摸不到,需手术探查。另外,如局部肿胀严重,尚可摸到桡动脉者,先屈肘悬吊牵引,外敷消肿药,待肿胀消减后,再行复位。
 
固定方法
 
小夹板超肘关节外固定法。
 
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
 
自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逐步在临床应用以后,一些严重移位的骨折脱位病例被陆续报告。例如:1914年,意大利医生Monteggia首先报告两例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病例,并因此也叫孟氏骨折。
 
复位手法
 
旋后牵引端捏屈肘法(先复脱位,后复骨折)。此法是1980年我在天津医院进修时,天津医院苏宝恒老专家传授的“端捏屈肘法”。使用此法骨头比手术切开容易愈合,切开复位,往往导致尺骨不愈合。复位成功后,先屈肘60度石膏托固定;两周后,改前臂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屈肘90度。
 
桡骨下1/3骨折并尺桡关节脱位
 
桡骨干下1/3骨折并尺桡关节脱位,是1929年由Galezzi报告,故称盖氏骨折。
 
分型
 
1.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
 
2.横断、螺旋或斜面型,骨折移位较多。
 
3.合并尺骨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
 
整复复位手法
 
第一类骨折,可按桡骨下端骨折处理。
 
第二类骨折,要先整复下尺桡关节脱位,然后再整复骨折。
 
第三类骨折,尺骨只是弯曲,没有的折断,要先将尺骨的弯曲畸形矫正,然后按第二类型整复方法整复。
 
固定方法
 
前臂夹板固定,过伸位即掌侧夹板达手指,背侧夹板到腕关节。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2~3厘米范围内的骨折。1406年《普济方》首先描述了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特点,并主张用“牵抖法”复位,四块夹板外固定。西方医学1814年Abaham Colles加以详细描述过,此后即称这种骨折为Colles(科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的之一。
 
伸直型骨折分型
 
1.伸直Ⅰ型无移位。
 
2.伸直Ⅱ型移位:①成角②移位③嵌插型。
 
3.伸直Ⅲ型关节面骨折。
 
屈曲型骨折分型
 
1.屈曲Ⅰ型(1874年由Simth‘S史密斯氏报告,称“反克雷氏骨折”)。
 
2.屈曲Ⅱ型併尺桡关节脱位(1838年由Bartons巴尔通氏报告)。
 
3.屈曲Ⅲ型(反Bartons骨折)。
 
整复复位手法
 
1.《普济方》牵抖法。
 
2.嵌插型:拔伸牵引不少于5分钟,在牵引复位。
 
固定方法
 
小夹板外固定。
 
踝部骨折脱位
 
分型
 
可分为8型:1.外翻型;2.外旋型;3.内翻型;4.侧向挤压型;5.踝上骨折;6.骨骺挤压骨折;7.合并踝关节脱位型;8.骨骺分离型。
 
治疗方法
 
1.手法整复
 
袜套滑动牵引,超踝夹板固定法:
 
(1)整复时,应先矫正重叠、旋转和侧方移位,最后矫正成角畸形。有骨折、脱位,当胫距关节面恢复正常,骨折亦随之复位。
 
(2)旋转加翻转:在矫正内、外翻转畸形前。
 
(3)扣挤:在矫正翻转的同时,术者在踝关节上、下对抗挤压。
 
(4)推挤。
 
(5)背伸:在推拉过程中,可将踝关节背伸到90度。三踝骨折的内、外踝与后踝不能同时复位,应先复位固定内、外踝,然后再整复后踝。
 
固定方法:袜套牵引4~6周,超踝关节5块小夹板固定6~8周。
 
固定夹板纸压垫放置形式:袜套悬吊牵引。
 
2.手法复位
 
足后跟石膏托加小夹板外固定法,无牵引外固定式。(韦以宗)
Tag标签: 骨折(3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