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头晕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眩晕 头旋眼花目眩头晕 治疗用药规律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9-2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鲤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眩晕,《中医辞海》又称“眩运”,表现为头旋眼花,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事物旋转、站立不定,二者常并见,故统称“眩晕”[1]。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梅尼埃病、椎动脉狭窄、颈椎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贫血和神经衰弱等[2]。研究显示,该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
 
李鲤,教授,河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第3、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2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笔者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
本研究所有方剂来源于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李鲤教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的首诊处方。
 
1.2 处方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中医诊断标准的首诊中药处方[4];方剂药物组成及剂量明确。
 
1.3 处方排除标准
病历书写不完善,缺失重要诊疗信息;处方为膏药、溻渍等非内服中药者。
 
1.4 数据处理分析
(1)建立数据库:将纳入处方的中药组成均依据《中药学》[5]进行规范化处理,标准化药物名称。将药物使用情况分别赋予分值,即无=0,有=1,然后运用Epidate3.1软件建立数据库。(2)频数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药物使用频数,并对高频中药(中药使用频次≥10次)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进行频数分析。(3)聚类分析: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中的系统聚类方法,聚类方法使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方法),聚类区间使用平方欧氏距离(SED),绘制出树状图,根据其结果,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分析
符合条件的患者共263例,其中男137例(52.09%),女126例(47.91%);年龄18~85岁,平均(50.31±15.87)岁。
 
2.2 药物频数分析
263首处方涉及中药122味,药物总频数为4 371次,频次最高为216次。中药使用频率≥20%的药物有28味,其中使用频率位于前10位的中药从高到低依次为陈皮、茯苓、半夏、山楂、莱菔子、甘草、天麻、连翘、菊花、神曲,此为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核心用药。具体见表1。
 
注:频率=药物频数/处方数×100%。
 
2.3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122味中药中,高频中药药性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寒、平、凉,药味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辛、苦、酸、咸、淡、涩,药物归经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肝、胃、肺、心、肾、胆、膀胱、小肠、心包、大肠、三焦经。具体见表2-4。
 
2.4 中药功效分析
122味中药中,高频中药可分为12类,药类总频数为3 692次。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祛风湿药、收涩药。具体结果见表5。
 
2.5 聚类分析
122味药物中,高频中药共计47味,累计占总用药频数的85.91%,是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主要用药,具有代表性。选取此47味中药进行分析,结合李鲤教授临床用药心得,按照谱系图分成5个聚类组。具体见图1、表6。
 
3 讨论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中医认为,眩晕病位在头窍,病机无外乎虚、实两端,虚多指肝、脾、肾虚损,实多指风、火、痰、瘀等实邪为患[6]。本研究结果显示,眩晕患者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与单希征等[7]报道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中药使用频率前3位为陈皮、茯苓与半夏。3味药为二陈汤和保和丸的主要组成药物,分别为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和化痰药,三药均归脾经,表明李鲤教授治疗眩晕以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为主随证加减。
 
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高频中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温性药中使用频次前7位为陈皮、半夏、山楂、神曲、川芎、当归、白术。李鲤教授认为,眩晕病本在脾、胃,痰瘀内生为眩晕发病的重要环节,而脾胃喜温,痰饮、瘀血为阴邪,《金匮要略》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又“气主煦之”,血得温则行,故应用温性药以健脾、化痰、活血、行气。寒性药使用频次前4位为连翘、赤芍、黄芩、夏枯草,其中连翘为保和丸组成成分之一,另3味均味寒而入肝经,肝藏相火,肝阴不足则生风化热,故以寒凉清肝经风热。凉性药为钩藤、葛根,功用同寒性药,以助疏散肝经风热。平性药中使用频次前4位为茯苓、甘草、莱菔子、天麻,主要功效为健脾、祛风,诸药药性平和,适用于寒热虚实之证。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高频中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甘能补能和,偏入脾胃经,苦能清能泄,辛能行能散,偏于肝经。可见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用药偏于补益脾胃,兼清肝散热。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高频中药药物功效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补虚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补虚药使用频次前4位为甘草、白术、人参、当归,以补气药为主,说明李鲤教授临床治疗眩晕注重调理脾胃,恢复脾胃健运。消食药主要为莱菔子、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为保和丸的主要组成成分,说明李鲤教授应用“寓补于消”理论,旨在减少脾胃负担,促进运化功能。平肝息风药使用频次前4位为天麻、地龙、钩藤、石决明,李鲤教授强调肝风内动为眩晕发病关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多用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以川芎、丹参、牛膝、郁金、红花、桃仁等为主,李鲤教授强调痰瘀阻滞是眩晕发病重要环节,故用之以活血通络。解表药使用频率前3位为菊花、蔓荆子、葛根,均为发散风热药,味辛,能散能行,“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故用此类药疏散上攻之风热以清利头目。综上,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围绕风、痰、虚、瘀的病因病机,重视从肝、脾施以辨证论治,特别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从聚类分析结果和树状图可以看出,李鲤教授常用药物可聚为5类。其中第1类与其余4类并列,表示李鲤教授治疗眩晕方剂中第1类单独或与其他4类互相结合。第1类为保和丸的主要成分,说明李鲤教授治疗眩晕以保和丸为主方加减应用。第2类为天麻钩藤饮主要成分,为李鲤教授经验方保和平肝通络方的核心药物组成,常用于治疗阳亢生风眩晕,症见头晕耳鸣,头目胀痛,眼干眼涩,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干少寐,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等。第3类加半夏、陈皮、茯苓,即为李鲤教授经验方菊蔓二陈汤,应用于痰浊中阻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蒙,恶心欲吐,食少胀闷,舌苔白腻,脉濡滑者。第4类包括川芎、当归、葛根、赤芍、丹参,主要用于眩晕偏于血虚血瘀者,功效以养血活血为主,多与保和丸合用,以助健脾和胃、补血活血,适用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唇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第5类药物功效有活血化瘀、健脾通络、疏肝解郁、养血安神等,李鲤教授指出眩晕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本类药物为李鲤教授治疗眩晕兼症常用药。临床应用各有侧重而随证加减。
 
综上,李鲤教授治疗眩晕首先明辨虚实主次,治疗药物以健脾化痰、消食和胃、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疏风清热为主。聚类分析得出5类药物组合,为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基础方,以健脾和胃、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养血活血等为主。可见李鲤教授治疗眩晕重视固护脾胃,寓补于消,以图其本;用药围绕风、痰、虚、瘀的基本病机,标本兼顾,注重补泻结合,灵活施治。
Tag标签: 眩晕(96)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