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头晕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眩晕,头晕,处方:新加香薷饮合升降散加减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0-09-06
薛伯寿天人合一思想治疗眩晕
 
薛伯寿教授系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年,早年师从蒲辅周先生,深得其心传,且精研黄老仲景经典,贯通河洛运气精蕴,旁及温病瘟疫各家,圆机活法,擅治各科疑难病证及外感热病。“天人合一”是薛伯寿教授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思想”基础上,结合临证体悟提出的新思想,其主旨是“道尊中和,和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1]。笔者介绍薛伯寿教授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治疗眩晕医案1则,以飨同道。
 
1 学术思想
《素问·五常政大论》言:“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薛伯寿教授继承蒲辅周先生的天人相应观,认为自然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关系,强调临床须“必先岁气,毋伐天和”“天人合一”。“必先岁气”是研究四时五运六气为病的一般流行规律,知常才能达变,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人与自然统一观一脉相承。薛伯寿教授认为,天人合一思想可在遵循四时五运六气的思路基础上,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以外感热病为例,治疗时必须掌握季节气候,先其所因,伏其所主,无不依据四时,以天人合一思想论治[2]。(1)发于春、冬季节,多风邪属阳,必伤卫气,常先犯肺胃,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麻杏石甘汤或加减葳蕤汤加减治疗。(2)发于春末夏初之时,多冬季感受寒邪,入春感邪而发,其致病特点为里热炽盛,当以清泄里热为主,治以咸寒,佐以甘苦,多以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3)发于夏季,多为暑邪,“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多以新加香薷饮、白虎汤加苍术、三仁汤等加减治疗。(4)发于长夏初秋之时,“伏湿酝酿成温,新感暴寒而发”,治以通阳化湿为主,辛以通阳,淡以渗湿,苦以泄热,多以蒿芩清胆汤、藿朴夏苓汤、香苏散加减治疗。(5)发于秋季,秋燥伤肺,耗液伤津,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辛甘,多以桑杏汤、杏苏散加减治疗。(6)发于冬季,“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发为冬温,多以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加减治疗。
 
2 典型医案
患者,女,37岁,2018年6月27日初诊。主诉:劳累易头晕2个月,劳累或晚睡后易出现头晕,站立不稳,无视物旋转,无恶心,伴轻度耳鸣,头痛,面部皮疹,口不干不苦,纳眠可,二便调,月经正常,体稍胖,舌淡暗,有齿痕,苔薄白。

中医诊断:眩晕。治法:芳香化湿,祛暑解表。

处方:新加香薷饮合升降散加减。方药组成:金银花12g,连翘12g,香薷8g,厚朴8g,白扁豆12g,蝉蜕5g,僵蚕9g,姜黄8g,炒栀子10g,浙贝母10g,桔梗10g,甘草片10g,蒲公英12g,薄荷8g(后下),天花粉12g,茯苓12g。7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2018年7月4日二诊:患者述药后头晕明显改善,偶有头晕困重感,皮疹减少,耳鸣缓解,仍有疲乏感,纳眠正常,二便调,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前方基础加上猪苓12g,继服7剂而愈。
 
按语: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多与痰、虚、肝风等有关,治疗多以化痰和胃、补益气血、平肝息风为法。本案患者以头晕乏力、耳鸣为主诉,劳累后眩晕加重,伴有疲倦、面部皮疹,舌淡有齿痕苔薄白,属虚证,按脏腑辨证治疗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予以四君子汤、归脾丸加减治疗。然患者正值中年,纳眠可,二便调,月经正常,非气血亏虚之象,见其兼有颜面皮疹,故诊断其病机为虚中夹火、虚中夹湿。薛伯寿教授以病机、时令入手,考虑暑湿季节,暑湿弥散,伤及阳气,头昏头重,以祛暑为先,暑去则阳气自复,气血得充,以新加香薷饮为主方加减治疗。新加香薷饮出自《温病条辨》,由香薷、厚朴、金银花、连翘、鲜白扁豆花5味药组成,功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适用于夏季感受暑邪出现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心烦口渴、面赤、胸闷、纳呆等症状。本方药虽5味,配伍精当,组方严谨,为治疗夏季暑病的良方,虽主症与该患者病证有异,然时令、病机相符,故薛伯寿教授以之为主方治疗,疗效良好。该案患者兼轻度耳鸣、头痛、颜面皮疹,有暑湿热郁之象。薛伯寿教授认为,火热内郁、脏腑受损、升降出入失常是升降散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机要点,治疗瘟疫及一般外感热病均宜灵活运用升降散[3]。升降散出自《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意不在强责其汗,乃透气于外,引清气上达。姜黄、大黄意不在强通其便,乃凉降郁热,引浊阴下行,取辛以开郁,凉以清热,旨在和其阴阳,调其升降。患者大便通调,故去大黄,以蝉蜕、僵蚕、姜黄调畅气机,解郁散热。对症加炒栀子、浙贝母、桔梗、甘草、蒲公英、薄荷、天花粉、茯苓增加清热散结、祛暑利湿之功。患者用药1周,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复诊以上方加猪苓加强利水渗湿导热之功,继服而愈。
 
3 小结
薛伯寿教授强调临床治疗外感或内伤疾病均须遵循“天人合一”。内伤疾患也常与时令相关,可根据天人合一思想遣方论治,眩晕案患者虽证候表现为眩晕,然发病与外感暑湿季节相关,与时令、病机相符,故以新加香薷饮论治效佳。
 
参考文献
[1]姚魁武,薛燕星,熊兴江,等.中医学“和合”思想渊源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2):93-95,105.
[2] 薛伯寿,薛燕星.蒲辅周医学经验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薛伯寿继承蒲氏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发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75-7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彭冬青 薛燕星 薛伯寿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Tag标签: 眩晕(96)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