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神经衰弱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滑伯仁论治脑病的学术特色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7-07
滑伯仁(1304—1386年),名寿,晚号撄宁生,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医学家。《明史·方伎传》《河南通志》记载滑伯仁原籍许州襄城(今河南许昌),先迁居仪真(今江苏仪征),后定所余姚(今属浙江),滑伯仁在当时医名显著,刘仁本在《难经本义》序中称滑伯仁:“挟岐黄之术……精于诊而审于剂者也,愈疴起痼,活人居多。”《明史·方伎传》曰“江、浙间无不知撄宁生者”。滑伯仁对中医经典进行类编、注释,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等。关于滑伯仁论治脑病的经验和学术特色,可以从现存的《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等著作及《白云稿》所载的传记和脑病医案管窥一斑[1]。现就滑伯仁论治脑病的学术特色做如下讨论。
 
1 儒道融合
滑伯仁有深厚的儒学背景,先是师从仪真当地的儒士韩说学习儒学,后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名医王居中、东平(今属山东)名医高洞阳学习《黄帝内经》《难经》等而作《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研究针灸和经络而作《十四经发挥》。作为儒士和医者的滑伯仁得到了当时诸多文人的认可,而其出类拔萃的医术又为其与文人的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滑伯仁先后结识了陈性中、王叔雨、方国珍、朱右、王熙阳、宋濂、刘基等地方和全国的文人、政客,其声名逐渐由地方传播至全国[2]。明·朱右所撰《白云稿·撄宁生传》是最早详细记载滑伯仁事迹的传记,文中记载:“故其行有治验,所至人争延致,以得撄宁生诊视一决生死为无憾。生无问贫富,皆往治,报不报,弗较也,遂知名吴楚间,在淮南曰滑寿,在吴曰伯仁氏,在鄞越曰撄宁生。云生年七十余,颜容如童,行步轻捷,饮酒无算,人有请,虽祁寒暑雨弗惮,世多德之。其治法往往奇中,人问能言之,故记者颇多。”这里的淮南指以仪真为中心的地区,吴地指以杭州城为中心的地区(今苏州省南部、浙江省北部),鄞越指以四明城(今宁波)、上虞、余姚为中心的地区(今宁绍地区)。
 
撄宁生为滑伯仁晚年自号。撄宁,语出《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为扰动之意,撄宁指经过扰动之后归于寂静,是庄子倡导的极高修养境界,即接触外物而不为所动,保持心神宁静[3]。这是典型的道家追求。明·许浩《复斋日记》记载了滑伯仁的医话1则:“秋日,姑苏诸仕人遨游虎丘山。一富家有产难,求挽回,诸仕人不可。先生登阶,见新落梧桐叶,拾与之曰:‘归急以水煎而饮之。’未登席,报儿产矣。皆问此出何方,撄宁曰:‘医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而未产者,气不足也。桐叶得秋气而坠,用以助之,其气足,宁不产乎。’其神效多类此。”[4]本段彰显了滑伯仁精湛的医术及其道家风骨。由此可见,滑伯仁的学术以儒为基,以道为体,以医为用,儒道融合,渊源深厚,疗效出众,故闻名于江浙苏楚。
 
2 治则尊经
滑伯仁早年通过研读经典,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滑伯仁认为:“夫天下之事,循其故则其道立,浚其源则其流长。”对于《素问》,滑伯仁采用“删去繁芜,撮其枢要”的方法,将原书分门别类,钩玄提要,节略类编为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12类,后附补遗1篇,钞校解读,成《读素问钞》。对于《难经》,滑伯仁则“考之《枢》《素》,以探其源,达之仲景、叔和,以绎其绪”,并广纳吕广、杨玄操、丁德用、虞庶等各家论述,附以己见,融会贯通,进行释疑,终成《难经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其注则融会诸家之说,而以已意折衷之,辨论精核,考证亦极详审……故其所注,视他家所得为多云。”
 
滑伯仁在论治脑病时,立论多本于《黄帝内经》《难经》。如治天宁寺僧病狂案:“天宁寺僧病发狂谵妄,视人皆为鬼。寿诊其脉……曰:‘此得之阳明胃实。《素问》云:阳明主肉,其经血气并盛,甚则弃衣升高,逾垣妄骂。’”天宁寺僧人病狂乱,言语混乱,把人都当作是鬼,滑伯仁认为这是阳明胃实的缘故,并引用《素问·阳明脉解》对邪客阳明所致发狂的认识:“阳明主肉,其经血气盛……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再如治汪泽民病郁案:“汪泽民病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四肢疲软,发热,小便白而浊……曰:‘越人云:忧愁思虑则伤心,汪君平生志大心高,所谋不遂,抑郁积久,致内伤也。然抱薪救火,望安奚能?’”本案中,滑伯仁引用《难经·四十九难》“忧愁思虑则伤心”的观点以阐明其病机及服用温补剂无效的原因。又如治夏思忠病郁案:“夏思忠病胸膈胀痛,心怔忡,呕逆、烦懑不食,情思惘惘不暂安,目无所睹。撄宁生视之……其人机深,忧思太过,加之脾胃内伤,积为痰涎,郁于上膈然也。《素问》云:思则气结。又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是之谓乎!”滑伯仁根据《素问·举痛论》《素问·痹论》以说明情志忧思和脾胃内伤在夏思忠病郁中的作用。以上两案均为郁证,但病机各异,所涉及脏腑亦不同,故临证当探病知源,整体分析,见微知著,方能归根溯源。
 
3 临证重脉
滑伯仁非常重视脉诊的临床价值,指出:“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滑伯仁在《读素问钞》中专列论述脉象与脏腑疾病关系的“脉候”“色脉”专篇,在《难经本义》前二十二难中系统注解了《黄帝内经》《难经》脉学内容,在《诊家枢要》中更是删繁撮要,分类对比,提出“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也”,即以六脉为纲,统括30种脉象,即浮、沉以按脉之力区分,迟、数以呼吸止数言,滑、涩以往来之形分[5]。滑伯仁认为:“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也。”同时强调“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其中上指“自尺部上于寸口”,下指“自寸口下于尺部”,来谓“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谓“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而“应曰至,息曰止也”。即通过脉搏之“上下”体察表里虚实,以“去来”体察脏腑气机的通塞盛衰,以“至止”体察阴阳寒热。如治杭妓病狂案:“杭妓有患心疾,狂歌,痛哭,裸裎,妄骂,问之则瞪视默默。其父母固邀伯仁诊视,脉沉坚而结,曰:‘得之忧愤沉郁,食与痰交积胸中。’”《诊家枢要》曰:“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滑伯仁认为其脉象沉坚而结,推断其病机为忧愁、愤怒情绪无法宣泄,郁结在里,痰食交积,郁于胸中。其病在胸膈,当先以涌吐之法治之。再如治天宁寺僧病狂案:“寿诊其脉,累累如薏苡子。”其脉为洪大有力之象。《难经·五十九难》:“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滑伯仁《难经本义》注云:“狂疾发于阳,故其状皆自有余而主动;癫疾发于阴,故其状皆自不足而主静。其脉三部阴阳俱盛者,谓发于阳为狂,则阳脉俱盛;发于阴为癫,则阴脉俱盛也。”阳明经多气多血,其大络通心。阳明胃实,故气盛作狂,火热扰心,故神识不明,病发狂语,神窍不利,故视人为鬼。滑伯仁认为狂乃气火有余之证,癫乃痰浊不能运化之证,故治狂应吐其胸中热痰、下其肠胃实热,治癫则以豁痰安神为主,或佐以开郁、平惊之法。又如治夏思忠病郁案,患者“六脉皆结涩不调,无复三五,甚怪之”,滑伯仁认为思则气结,气滞痰生,思虑伤脾,脾不运水,津聚为痰,故脉涩结不调,治宜祛痰顺气,开其滞结。又如治汪泽民病郁,滑伯仁“视其脉虚大而数”,判断此为思虑伤脾,厥阴火炎,郁热生风所致。“是由思虑过度,厥阳之火为患耳。夫君火以名,相火以位,相火代君火行事者也。相火一扰能为百病,况厥阳乎。百端之起,皆自心生。”因患者所谋不遂,抑郁久积,化热生风,上扰于心,故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发热多汗;脾主四肢,木郁克土,故四肢疲软;肝肾皆寄相火,阳扰于上,下气化不利,故小便白而浊。
 
4 合参诸家
滑伯仁善于充分汲取前人的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一方面,从源到流,滑伯仁进行了深入的研学梳理,形成了《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等著作。另一方面,在其临证论病时,既能本于《黄帝内经》《难经》,而又能旁参金元诸子经验。《明史·方伎传》载:“寿又参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而会通之,所治疾无不中。”如治汪泽民病郁案,滑伯仁断其为思虑伤脾,厥阴火炎,郁热生风所致,“遂命服东垣补中益气汤、朱砂安神丸,空心则进小坎离丸”,以补中益气汤补土抑木,兼制厥阴火害,辅以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小坎离丸通补心肾,遂有“月余彦博抵书云:汪之疾瘳矣”。补中益气汤与朱砂安神丸均出于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李东垣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衰,元气不足,心火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之证,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之剂以泻其火。汪泽民病郁案亦为元气与阴火的相互制约关系失调所致,元气不足,阴火亢盛,耗伤元气,发为本病,所以其内伤郁而发热亦当用甘温除热之法,而慎用苦寒伤胃之剂;朱砂安神丸则能平气浮心乱,是尊《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之意。后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载有坎离丹,“坎离”为水火,顾名思义,有滋补心肾、水火既济之用。如治杭妓病狂案:“涌之,皆积痰裹血,复与火剂清上膈,数日如故。”滑伯仁先采用吐法清除患者体内郁积的痰浊瘀血,继予以黄连解毒汤清泄积热。如治天宁寺僧病狂案,滑伯仁认为患者为阳明胃实之证,须泻下阳明,“以三化汤三四下,复进以火剂,乃脱然如故”。三化汤可下阳明之实,黄连解毒汤可清阳明之热。三化汤出自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功擅化痰、化滞、化风,开以通腑法治疗中风之先河。黄连解毒汤出自《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将其命名为黄连解毒汤,金·张从正以之治疗痿病及喜笑不休。滑伯仁诊治狂证时,灵活采用攻邪之法,与张从正类似。姜海伟等[6]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张会堂等[7]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兴奋激越症状疗效显著。又如治夏仲儒病恐案:“其(夏子韶)侄夏仲儒因拘留赴海,积恐怖,心常惕惕,如畏人捕之状。撄宁生视之,脉豁豁然虚大而浮,体热多汗,曰:‘凡病得之,从高坠下,惊仆击搏,留滞恶血,皆从中风论,终归厥阴,此海藏之说也。盖厥阴多血,其化风木然也。有形当从血论,无形当从风论。今仲儒之疾是走无形也。’从风家治之,兼为化痰散结,佐以铁粉朱砂丸,良癒。”金·李东垣在继承《黄帝内经》“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观点的基础上,在《医学发明》中提出:“风中肝经,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王好古师承李东垣,认为各种原因所致的瘀血均归厥阴,应从中风论治。滑伯仁指出夏仲儒所患为无形病证,脉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属于肝气不能敛藏、动摇于上的风证,故按风证治疗,治以平肝潜阳,兼化痰散结,佐以铁粉朱砂丸重镇安神。
 
5 小结
滑伯仁儒学功底深厚,晚年好道,儒道融合,形成其独特的医学思想体系。滑伯仁在诊治脑病的临床实践中,在因机证治方面,既能援引《黄帝内经》《难经》等诸经,又博采历代医家的经验学说,熔冶一炉,为其所用,同时,滑伯仁特别重视脉诊的临床价值,以脉摄证,提纲挈领,指导治疗。这些学术特色对于建设脑病学科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郭晋斌 杨路庭 焦谨 王怀昌 马昱红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