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该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笔者近年来带领团队展开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简述如下。
分期分级防治策略
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创新提出“正虚积损”为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是发病的主因,正虚多以气虚为本,时或及阴阳,以肺虚为始,渐及脾肾而以肾虚为主;外感六淫、香烟烟雾、粉尘颗粒诱发迁延伤正,诱使本病发作;正虚不运,酿生痰瘀,痰瘀常互结成积,复愈损伤正气,痰瘀及相互结积于体内是发病及其进展的主要因素。正虚积损互为因果,终致肺之形气俱损,呈持续进展而恢复困难。
系统分析慢阻肺分期、分级的临床特征与防治目标及中医病机与证候规律,确立“调补肺肾,清化宣降”治疗原则,提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与目标。①根据疾病分期:慢阻肺稳定期以“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治疗以调补肺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急性加重期遵循“急则治其标”原则,治疗以清化宣降为主,包括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温化寒饮、宣散外邪、肃降肺气、活血化瘀等。急性加重危险窗期治疗当祛邪扶正并重,祛邪包括化痰、活血,扶正包括补益肺气、补肺健脾、补益肺肾等。②根据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对于轻度/中度慢阻肺患者,重在保护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治疗以扶正(补肺、健脾,辅以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对于重度/极重度患者,重在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存质量,治疗以扶正(补肺、益肾,辅以健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应注重合并疾病的防治、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尤其要注意降低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痰为主。
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加快标准研究、推动国际标准制定,对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证候是中医辨证论治关键环节、评价疗效重要依据,证候标准的建立是实现中医诊疗规范化的基础。笔者团队通过近20年研究,提出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与方法,确立证候诊断标准研制的5个关键技术环节,即证候分类,常见证候及变证的确定,证候的主、次症判别,标准建立的依据及形式,标准的验证考核。基于上述思路和方法,团队已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等12项呼吸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基于团队证候诊断标准制定实践,结合其他标准成果制定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制指南》,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推广。另外,《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报告规范》《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临床适用性评价指南》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质量评价指南》已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立项,目前正在制定中,以期为证候诊断标准研制工作提供参考,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作出一定贡献。(李建生 河南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