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胃肠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讲讲呃逆的一些简单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12-25
在剧中,喜来乐被召见进宫,于太后面前,为宫里人治病。这时候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见到太后便长跪不起,不敢言语,被太后赐予平身旨意后得知,原来这大臣不知因何原因,打嗝不止,连话都说不连贯。太后宣喜来乐来看病本来就是图一个乐呵,也想看看这民间中医手上有何本事。
 
喜来乐跟太后说,这个病,我写个方子,得您来读才有效。太后有些许迟疑,但还是照做了。居高临下宣读了这“喜来乐之旨”:某某某,你可知罪?
 
这位某某某大臣一听便吓得扑通一声又跪在了地上,大声喊道,臣有罪,还请太后原谅!
 
太后这时候更疑惑了,便问喜来乐:你这开的是什么方子?
 
喜来乐一听便乐了,说,您看,这位大臣的打嗝这不止住了么?
 
打嗝,在西医中有个专有名词——膈肌痉挛。中医上叫呃逆,在《内经》中叫“哕”,本病在临床中常见,轻重差别很大,轻者偶然发作,常可自止,重者并见于其它急慢性疾病以及癌症、中风、流行性出血热等危重疾病中,常顽固难愈,称为“顽固性呃逆”。
 
在《黄帝内经》中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呃逆,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哕,非独胃也。
 
为 什么呢?
 
因为膈肌痉挛的病位在膈,因胃居膈下,胃气一上逆就容易动膈,一动膈就会出现呃逆,所以呃逆的直接病机是动膈,而不是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可以动膈,那其他脏腑的气机逆乱是否也可以动膈呢?当然可以,但最常见的是胃气上逆。这个时候用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便可治好大部分呃逆,当然,对一小部分仍然无效。
 
下面便和大家讲讲呃逆的一些简单治疗方法。
 
记得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便说过,攒竹穴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止呃逆的穴位,在发生呃逆的时候,长按攒竹穴经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攒竹,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没错,只要你做过眼保健操,绝对按揉过这个穴位。
 
这是一个非常方便取穴的穴位,方法是病人端坐,用双手拇指重按双侧攒竹穴,由轻到重持续按揉几分钟,一般呃逆能当即停止。
 
另外一个穴位只用手来按压治疗呃逆效果便很棒,那便是翳风穴。
 
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最早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报道于《新中医》1980年第一期,之后也有一些医家以此穴位治疗呃逆的报道。
 
临床观察显示,一些按压攒竹穴无效的患者,按压翳风穴即可取效。
 
呃逆无外乎气机逆乱所致,三焦是水火气机运行的道路,三焦经又主气所生病,故按压三焦经的翳风穴可止呃逆。
 
在实际生活中,有这两个穴位,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呃逆都可被治愈,我在跟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生活中摸索出了各种各样的“小手段”,并以此来对抗呃逆。
 
1
有人说:当不停的打嗝的时候,含一口水在嘴里,然后再心里计算打嗝的间隔时间,在下一个嗝将要打出来的一瞬间,把嘴里的水吞下去,然后就不会打嗝了。但是,注意,一定是在嗝将要打出来的一瞬间把水吞下去,不然没有效果。
2
还有朋友说,呃逆的时候喝可乐特别好使!
3
当然,您也可以像文中刚开始所讲的那样,找个机会,吓他一下,道理也没那么复杂,恐则气下嘛。但毕竟身边没有“太后”这样执掌大权的人常驻,这时候,如果学会了文中所讲的这些小方法,便真真的不错呢!
 
 
有人还会问,你也说了,这是治疗简单的呃逆,如果都不见效咋办?如果是急危重症的呃逆又当如何治疗呢?
 
比如说,有人因为猛地吸了口寒气而发生的呃逆,这个呃逆,便是肺胃气逆所引起的呃逆,这个时候针灸太渊穴效果就会很好。
 
为什么呢?
 
因为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这个经验则得益于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临床效果据说不错。
 
另外,张士杰老师于《古法针刺举隅》中也曾有用太溪穴治疗肾虚冲气上逆动膈引起的呃逆,摘录于下:
 
《灵枢·口问》:“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满某某,男,60岁。三年来,时发呃逆,每逢发作,至多二、三日而已。1978年夏天再次发作时,虽服多种药物及针刺等治疗,逾一周尚不已,呃逆频作,每分钟十余次,痛苦异常。两脉沉弱,舌质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此例乃肾阳不足,肾气沿冲脉而逆之哕。为之针双太溪穴,得气有如鱼吞钩,立已。翌日虽又曾发作,但频率已大减,共为之治疗三次,迄今仍未复发。考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胸中,肺根于肾,故哕之标在肺胃,而哕之本在肾,补手太阴为助肺之阳,泻足少阴乃下肺之寒。故对因有故寒而致之哕,均可用之以调。《素问·骨空论篇》:“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仅刺太溪亦可治疗因阴虚阳亢或肾阳不足,火不归原所致的肾气不藏,沿冲脉逆冲而上之哕,包括较为难治的中枢性呃逆。
 
讲了这么多,其实,知道呃逆是怎么来的,治疗反而简单了,这便是随证治之,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还望读者能活用而不只是套用,不知各位有无收获?
Tag标签:

    鐚滀綘鎰熷叴瓒�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