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胃肠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全国名老中医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上)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0-07-12

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持久存在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的综合征。沈老治本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早期治疗调肝脾,久治不愈固肾气。沈老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早期发病关乎肝脾失调。肝脾木土相关,脾胃运化依赖肝木疏泄,肝旺疏泄太过则克犯脾土,疏泄不及则土壅木郁,两者皆可致脾失健运。沈老认为,本病发病早期,肝脾失调,肝旺克脾土,脾失健运,临床常见痛泻并作,痛则即泻,泻则痛减。治以泻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组成)化裁常收效。方中用白芍30克,炙甘草6克,乃取芍药甘草汤之意,抑肝阳、缓肝急;痛甚时可加木瓜15克酸柔缓急。病至后期,肝旺衰减,疼痛减轻,脾虚不愈病涉肾。涉肾者,脾肾固摄失司,致大便稀、时轻时重,沈老常以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组成)配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为主,而少用泻肝。他认为后期以泄泻为主者,腹痛则在中阳寒而非肝阳旺,故用乌药、炮姜、肉桂之属温肾散寒、固涩止痛,药用补骨脂15克;久泻不止加赤石脂30克,石榴皮、乌梅各15克,固涩脾肾以实大便,调理胃肠功能。
    病案:患者,男,50岁。腹痛、腹泻伴肠鸣5个月,每劳累及精神紧张时病情加重,便后腹痛、肠鸣消失,腹部舒畅,食少困乏,多次粪便化验未见异常,舌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旺脾虚。予以痛泻要方加百合20克,乌药、青皮各10克,木香6克,葛根12克。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患者腹痛、肠鸣、腹泻减轻。1年后复诊,诉每晨起或受寒后即泻,大便稀,便次增多,腹痛不甚,时轻时重,食少乏力,腹有凉感,特来求治。查:舌淡紫,苔白,脉虚缓。从脾肾虚寒,肠失固摄治疗。方用四神丸配合四君子汤加乌药10克,赤石脂30克,乌梅15克,服用6剂后症状缓解,嘱其注意饮食及情绪。上方化裁隔日服药14剂后,病告愈。

    2.湿滞气机兼坠胀,健脾重在升清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后仍意犹未尽,伴腹坠胀、肠鸣。沈老认为,此为脾胃清阳不升,湿浊下滞大肠所致。故沈老强调健脾助运,配合升阳荡风,其中升阳可用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所谓荡风者,是指用升浮之药如防风、升麻、白芷等,鼓荡脾胃气机升浮,展气流湿之谓也。故健脾重在升清阳,兼用风药疏理胃肠,方选自拟升阳导滞汤常显效。方中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气,葛根、炒升麻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五者共济则益气升阳;木香疏利气机;枳壳、槟榔行气导滞;防风荡风化湿;白豆蔻化湿和胃;肉豆蔻温涩止泻。
    病案:患者,女,56岁。患者间歇性肠鸣腹泻3年,曾作消化道钡透、结肠镜检,未见器质性病变,多次粪便化验均正常。3天前病情复发,出现肠鸣、腹部坠胀不适,大便清稀,每日3—4次,泻之不爽,泻后仍有便意,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濡。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湿滞气机,脾阳虚陷。治以升阳导滞、荡风化湿。方用升阳导滞汤化裁:党参、茯苓、葛根各15克,白术、枳壳各12克,白芍30克,槟榔、肉豆蔻各10克,炒升麻、防风、白豆蔻(后下)、炙甘草各5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复诊:肠鸣消失,腹痛减轻,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清稀,纳食少,舌淡,苔白滑,脉濡缓。证属湿滞脾虚,肠失固摄。治以健脾升阳、固肠止泻。上方加补骨脂12克,吴茱萸6克,石榴皮15克,继服6剂。后又复诊2次,守法调理,症状消失。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