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过敏性鼻炎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李素荷穴位埋线分期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8-03-29
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介导的一系列复杂的黏膜 炎症过程, 包括炎性细胞之间的恶性循环, 多种炎性调 节因子参与, 如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 导致感觉神经活 化, 细胞浆流出, 静脉窦堵塞 [1 ] 。中医学中称之为鼻 鼽、 鼽嚏,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 鼻塞、 打喷嚏、 流清涕 等症状突然和反复发作 [2 ] 。流行病学显示该病近年来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 23% , 中 国 中 心 城 市 的 自 报 患 病 率 为 8. 7% ~ 24. 1% [3 ] 。过敏性鼻炎在有遗传史的家族发病率较 高,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 [4 ] 。李素荷教 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教授、 博士 研究生导师, 从事中医临床 30 余年, 深悟医经鸿旨, 勤 于临证实践, 临床擅用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疾病, 对过 敏性鼻炎的治疗更独具匠心, 强调应以降低发作频率、 减少发作次数为主开展治疗, 减少其对患者日常生活 的影响, 重视远期疗效评估。李素荷教授在过敏性鼻 炎的临床治疗中辨证准确、 疗效确切, 故试将其经验体 会总结如下, 以兹同飨。

1 李师对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内经》 对鼻鼽病机论述甚多, 历代医家综合归纳 后, 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肺气虚, 卫表不固, 腠理疏松, 风寒乘虚而入, 犯及鼻窍, 邪正相搏, 鼻气不得通调, 津 液停聚, 鼻窍壅塞, 遂至喷嚏、 流清涕。李师在研习古 今医家治疗鼻鼽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 践, 指出鼻鼽之最大特点为发病时持续打喷嚏、 流清 涕, 鼻塞难耐, 不发病时如常人。且发病与环境及气候 变化密切相关。如 《礼记·月令》 曰 :“季秋行夏令, 则 其国大水, 冬藏殃败, 民多鼽嚏。 ” 故李师提出鼻鼽的 病因病机不能一概而论, 应分清鼻鼽患者的具体阶段, 分期论治 。《济生方》 曰 :“夫鼻者肺之候, 职欲常和, 和则吸引香臭矣。若七情内郁, 六淫外伤, 饮食劳役, 致鼻气不得宜调, 清道壅塞。其为病也:为衄, 为清涕, 为窒塞不通, 或不间香臭。 ” 李师指出鼻鼽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是由于痰浊内伏体内难以祛除, 而时发时止 是由于感召外界邪气, 引动脏腑气机失调, 痰浊上逆, 上蒙清窍而致。正如《难经》 曰 :“肺气虚寒, 卫气不 固, 腠理疏松, 易感风寒之邪, 风寒入侵, 肺气不宣, 津 液停聚, 鼻窍拥塞发为鼻鼽。 ” 李师还指出鼻鼽患者脏 腑气机逆乱日久, 脏腑机能衰弱, 气血运化无力可致瘀 血内停, 痰瘀互结易致病情反复。因此, 鼻鼽患者病因 之标在于风、 寒、 痰、 瘀, 本则在于肺、 脾、 肾三脏之气 衰, 李师认为肺外合皮毛, 为人体抵御外邪之屏障, 邪 气入侵, 首当其冲, 肺气不宣, 鼻窍不利, 易致反复。 《素问·经脉别论》 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 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 脾主运化, 津液气化运行与 其密切相关, 脾气虚弱, 水湿凝滞, 积于鼻部, 发为此 病。除此之外, 临床可见此病缠绵不愈, 李师认为归其 原因在于自身正气不足。经言 :“正气存内, 邪不可 干” , 因此必须以强壮人体正气为切入点 。《景岳全书 ·传忠录》 曰 :“命门为元气之根, 为水火之宅, 五脏之 阳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 由此可 见, 正气根源于肾, 肾气的充足是人体抵御外邪能力的 重要基础。肾气为气之根本, 肾气足则肺气足, 卫外能 力增强, 邪拒于外, 机体免受其害。因此, 李师认为该 病从肾论治尤为关键。

2 李师对鼻鼽的治法与用穴特点

目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案包括避免接触变 应原、 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此类疗法只能单纯控制鼻 炎发作的症状,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引起嗜睡、 精神抑 郁、 肝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5 ] 。李师认为鼻鼽发作不 外乎两个阶段, 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以治标为主, 祛风散寒、 宣肺通窍;缓解期宜标本兼治, 化痰祛瘀、 温 补脾肾。分期论治, 临床即可获得良好疗效 。李师特 别指出, 临床所见之鼻鼽可为长年发病状态, 多在季节 变化、 空气污染、 异物刺激时发病, 症状往往迁延不愈。 有鉴于此, 根据 《灵枢·终始》 所言 :“久病者, 邪气入 深, 刺此病者, 深内而久留之” 之理, 选用穴位埋线疗 法进行治疗最为对证。临证中以穴位埋线为主, 耳穴 压豆为辅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改善病情, 减少复发, 收效甚佳。

2. 1 补肾纳气贯彻始终 《素问·至真要大论》 曰: “少阴之复, 懊热内做, 烦躁鼽嚏” , 《素问·五常正大 论》 曰 :“少阴司天, 热气下临, 肺气从上, 病嚏鼽衄” 。 由此推之, 本病的发生与先天肾气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调查显示 [6 ] 过敏性鼻炎我国主要城市发病率在 8. 0% ~21. 4% , 儿童的发病率高达 30. 7% , 且有逐年上升 趋势 。《医学发明·卷一》 曰 :“肺者, 肾之母……故病 者善喷, 鼻流清涕, 寒甚出浊涕, 不止。 ” 由此观之, 鼻 鼽之标在肺, 其本在肾 [7 ] 。肾为水脏, 肺为水之上源, 肾为气之根, 肺为气之主。肾气不足, 摄纳不及, 气不 归元, 浮游于上可致喷嚏频作;肾阳不足, 气化不利, 水 液内停, 寒水上泛可致鼻窍不通。因此, 李师指出虽然 导致鼻鼽的原因很多, 其根本原因在于先天肾气不足、 气化失常所致。只有肾中阳气充足, 肺才能得到温养, 肺气得以肃降, 津液方可输布。临床常用穴位有:气 海、 关元、 肾俞、 命门等。

2. 2 发作期重视祛风散寒、 宣通鼻窍 李师指出鼻鼽 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特点是症状发作突然, 先感鼻腔发 痒、 酸胀不适, 继则喷嚏频作, 鼻塞流清涕, 质稀量多, 甚则导致嗅觉减退 。《诸病源候论》 曰 :“肺气通于鼻, 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侵于鼻, 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 肺 气虚弱, 风寒之邪侵袭, 上犯鼻窍, 诱发鼻鼽。治当祛 风散寒、 宣通鼻窍。肺为娇脏, 易受邪气侵袭, 寒邪伏 肺, 内外相引而动。李师宗 《素问·咳论》 所言 :“治脏 者治其俞” 之意, 多选肺俞调节肺气, 伍以风门, 益气 固表。如 《针灸甲乙经·卷之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 第一中》 曰 :“风眩头痛, 鼻不利, 时嚏, 清涕自出, 风门 主之。 ” 也可配合迎香, 增强局部刺激, 提高通窍效应。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血溢发衄第七》 曰 :“鼻鼽不 利……迎香主之。 ” 孔最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 李师通 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孔最在对鼻鼽急性发作期的症状 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 3 缓解期重视理气健脾, 化痰祛瘀 李师认为慢性 过敏性鼻炎患者多有痰瘀体质, 痰因体内水液停滞不 化而产生。痰遇湿则胶着不化, 遇风则聚散无常, 壅塞 于鼻窍可致局部经络气血不通诱发鼻鼽, 故鼻鼽发无 定时, 迁延难愈 [8 ] 。首选祛痰要穴丰隆以治顽痰。此 外, 李师指出鼻鼽日久, 脏腑机能减退, 运化无力可致 气滞血瘀。痰瘀互结, 加重脏腑功能失调, 可形成恶性 循环。故李师不忘选取活血要穴, 如膈俞、 血海。虽然 痰是造成鼻鼽的重要病因及病理产物, 但脾虚失运才 是产生痰的根源 [9 ] 。所谓 “肺为储痰之器, 脾为生痰之 源 ” 。《医学入门·卷四》 曰 :“鼻乃清气出入之道, 清 气者, 胃中生发之气也。 ” 脾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肺气功能的正常体现需要依靠脾胃运化所得之水谷精 微。如 《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 论》 曰 :“盖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 而精气先输脾归 肺。 ” 脾主运化, 为水液代谢之重要枢纽。若脾气虚 衰, 运化失司, 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无以濡养肺脏, 肺气 不足, 肺失宣降, 则津液停聚, 使寒湿久凝鼻部而致鼻 鼽。故 《素问·玉机真藏论》 曰 :“脾为孤脏……, 其不 及, 则令九窍不通。 ” 临床多选用足三里、 中脘、 脾俞、 胃俞健运脾胃。

2. 4 穴位埋线与耳穴压豆并举 现代研究表明可吸 收蛋白线可刺激经穴, 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 提高细胞 再生能力, 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10 -13 ] 。李师临床擅 用穴位埋线疗法, 选穴精准, 交替调息。围绕病机选 穴, 相邻两次治疗的穴位基本不重复。由此可见, 李师 对穴性功效异同之理解深刻可见一斑。观其用穴规律 皆围绕本虚标实之病机进行发挥, 既要扶正固本, 也要 驱邪外出。李师强调穴位埋线属于异体蛋白刺激, 不 可强求效果而盲目认为多多益善, 每次用穴均在十穴 以下。精简穴位可降低因蛋白质超载而引起的过敏反 应发生率 [14 ] ,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提高疗效。李 师还根据 《灵枢·口问 》 “耳为宗脉之所聚” 之观点, 选 用耳穴贴压可有效调整人体经络、 脏腑。通过刺激耳 穴, 达到疏通经络、 调理气血、 恢复脏腑功能、 益气固表 的功效 [15 ] 。临床根据症状辨证选用内鼻、 外鼻、 风溪、 内分泌、 神门、 肺、 脾、 肾等。

3 病案举例

刘某, 男, 35 岁, 2015 年 11 月 3 日就诊。主诉:患 者近 1 年来, 鼻塞、 打喷嚏、 流清涕反复发作, 每于冬季 发病。1 周前反复出现鼻塞、 打喷嚏。刻诊见:喷嚏频 作, 鼻流清涕, 双目干涩, 纳差眠可, 腰酸疲乏, 舌质淡 黯, 边有齿痕, 苔白, 脉沉细。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中医诊断:鼽嚏。证属脾肾阳虚, 肺卫不固, 治以益气 升阳, 宣肺通窍。穴位埋线:迎香、 肺俞、 脾俞、 关元。 耳穴贴压:神门、 风溪、 肺、 脾、 肾、 内鼻。并嘱其注意保 暖, 加强锻炼, 清淡饮食。11 月 10 日二诊:鼻塞、 流清 涕好转, 偶有鼻痒, 诸证悉减。穴位埋线:耳门、 风门、 足三里、 肾俞。耳穴贴压守前方加内分泌。此后治疗 以此治则进行辨证加减, 调治 1 个月诸症悉除, 停止治 疗, 随访至今未发。

4 结语

过敏性鼻炎病机复杂, 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李师 在治疗此病时强调分期论治, 发作期以祛风散寒、 宣通 鼻窍为主;缓解期以理气健脾, 化痰祛瘀为主, 并将补 肾纳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用穴特点是既重视祛风散 寒、 宣通鼻窍、 祛痰化瘀穴位的合理配伍运用, 又善于 清补肺气, 温补脾肾, 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 果, 临床疗效显著。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作者:李知行 安潇潇 胡成想 李素荷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