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抗衰老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衰老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补肾抗衰老的研究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9-07-13
基于补肾抗衰老的恶性肿瘤治疗思路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增加, 人类寿命的延长也使得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显著增长。中医认为肾虚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免疫功能也逐渐减退, 历代医学文献多将补肾法作为延缓衰老、改善人体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法则。肾虚是造成正气亏损的重要原因, 故可通过补肾延缓衰老进程, 从而起到预防或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
 
衰老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高龄是恶性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
据统计, 2014年中国各地区就恶性肿瘤发病率而言, 0~30岁组均较低, 30岁以上人群快速增高, 60~64岁组人数最多;就病死率而言, 0~30岁组均较低, 30岁以上人群快速升高, 东部、中部地区男性病死率高峰出现在80岁以上人群, 而西部地区男性及所有地区女性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高而持续上升[1]。张雪娟等[2]对新疆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病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新发恶性肿瘤病例集中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廖先珍等[3]对湖南省肿瘤医院33 22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30岁以上患者比例明显上升, 40~59岁患者占比最多。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与正常人的血液干细胞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发现, 突变基因总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而不在于有没有患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AML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4]。而据调查, 美国癌症患者的中位年龄是70岁[5]。以上均提示, 癌症是一与衰老有关的疾病, 年龄相关的机体功能变化增加了对肿瘤的易感性。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已经从DNA损伤修复、端粒及端粒酶、表观遗传学和自噬等方面对衰老与癌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希冀通过调节细胞衰老的进程, 从而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癌症[6]。
 
2.衰老为恶性肿瘤致病因素的原因分析
《灵枢·天年》对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有“四十岁, 五脏六腑, 十二经脉, 皆大盛以平定, 腠理始疏, 荣华颓落, 发颇斑白, 平盛不摇, 故好坐。五十岁, 肝气始衰, 肝叶始薄, 胆汁始减, 目始不明。六十岁, 心气始衰, 苦忧悲, 血气懈惰, 故好卧。七十岁, 脾气虚, 皮肤枯。八十岁, 肺气衰, 魄离, 故言善误。九十岁, 肾气焦, 四脏经脉空虚。百岁, 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 形骸独居而终矣”的描述[7]。《外科启玄》亦云:“癌发, 四十岁以上, 血亏气衰, 厚味过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阳气阴液逐渐消耗, 脏器功能逐渐衰退, 其对致癌物质的防御功能下降, 这相对增加了老年人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 患癌后身体虚弱, 不耐攻伐性治疗手段, 病死率也相对增加[8];同时, 免疫功能也逐渐减退, 由于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低下, 不易及时识别和清除癌细胞, 最终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且“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 阴气乃绝”[7], 可知阳气在人的健康和寿命中居于主导地位, 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均赖阳气的温煦和推动。《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 喜温而恶寒, 寒则泣不能流, 温则消而去之”。《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 得寒乃生, 厥乃成积矣”[7]。相对年轻人, 老年人更怕冷, 好静不好动。阳气不足的人血脉流通不畅, 容易瘀滞, 若血流被完全阻滞, 则“营气不从逆于肉里”, 痈疡乃生, 其中就包括恶性肿瘤。肿瘤的生长繁殖会伴随大量阳气与阴血的消耗, 加重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整体多虚多寒、局部多实多热的不同表现, 加之手术、放化疗等攻伐手段往往又损伤了一身之阳。中医学认为, 恶性肿瘤是一种阴阳合体的邪气, 具有生命属性。阳气越不足的患者阴邪越容易在局部郁久化热成积, 致血脉亢盛而成热毒,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肿瘤组织微血管丰富, 代谢高, 而瘀热一旦与体内的阴邪结合, 便形成一个有生命的组织, 就是癌。近年来, 不少中医大家认为“阳气虚弱, 寒凝瘀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 且阳虚贯穿恶性肿瘤病变的始终[9]。
 
补肾抗衰老的研究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三七, 肾气平均……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丈夫八岁, 肾气实, 发长齿更;二八, 肾气盛……三八, 肾气平均……五八, 肾气衰, 发堕齿槁……八八, 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的阐释为后世关于肾主生长壮老的理论奠定了基础[7]。《医学正传》云:“肾元盛则寿延, 肾元衰则寿夭”[10]。《医学入门》亦云:“人至中年, 肾气自衰”[11]。由此可见, 衰老的内因是肾起主导作用, 历代医学文献中延年益寿的单复方大多属补肾方药, 表明中医的补肾法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法则。
 
中医认为, 肾为先天之本, 生命之根, 内藏真阴和元阳, 病多属虚, 肾虚容易造成人体机能减退和生理早衰, 故多强调通过补肾法改善人体机能。而免疫功能减退在衰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中医运用补肾法来提高免疫功效, 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邱泽计等[12]用补肾阴方药 (六味地黄汤) 和补肾阳方药 (金匮肾气汤) 对老龄大鼠免疫细胞功能进行干预发现, 两者均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何娜娜等[13]通过观察益气补肾方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 其能显著提高患者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 显著降低CD8+水平, 进而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王永敏等[14]研究亦发现益髓补肾方能改善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提高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水平, 改善免疫球蛋白 (Ig) M、IgG、IgA水平]。呼健等[15]通过研究得出益气补肾方能显著提高老年气虚肾虚证患者的CD3+、CD4+、CD4+/CD8+值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相关研究显示, 补肾抗衰口服液能延缓胸腺和脾脏萎缩, 从而保护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16]。温阳类方药调节免疫系统的疗效在众多临床和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7]。
 
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方——阳和汤和引火汤
肾虚是造成正气亏损的重要原因, 无论肾阴虚或肾阳虚均可导致衰老。通过滋肾阴、补肾阳延缓衰老, 从而治疗恶性肿瘤。
 
肾阳为一身元阳之本, 在诸阳中居于主导地位, 又称“命门之火”, 补肾助阳即是补全身衰退之阳气。如出自于清代医学家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的阳和汤延用至今, 且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医者的认可和应用[18,19,20], 不仅与化疗药物联合可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能力[21,22], 且可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23,24,25]。方中重用熟地黄大补阴液, 填精生髓, 鹿角胶温补肾阳, 合用为君, 温补肾阴肾阳, 中医认为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 且多由肾阴虚发展而来, 若补阳不滋阴, 则阳无所附, 且“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少量肉桂温补阳气, 寓“少火生气”之意;麻黄去结, 辛温宣散, 发越阳气, 开腠理而散寒凝;白芥子具引药之用, 引诸药达皮里膜外发挥疗效;姜炭温的是脾阳, 以助肾阳;胡凯文教授认为生药具升散之性, 故生甘草解毒同时兼具引寒外散的作用。针对于临床上具有畏寒怕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黧黑、喜蜷卧、形寒肢冷、小便清长, 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寒凝、局部有热表现的肿瘤患者, 还要配合局部热毒的清除, 同样出于《外科证治全生集》的西黄丸即是运用300多年长盛不衰的治恶性肿瘤良药, 文献研究较多, 在此不做赘述。胡教授多年治疗阳虚型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经验是晨起空腹服阳和汤, 借助于外界逐渐升发之阳气以激发人体阳气, 睡前用黄酒送服西黄丸解局部所积瘀热之毒, 黄酒量以微汗出为度, 方中所含天然麝香具香窜之性, 引邪外出。“天人相应”, 借助自然之力更好的发挥药效。
 
除了阳虚寒凝表现的患者, 临床还可见很多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而双膝独冷、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上热下寒表现的患者, 此热乃阴虚之热, 因肾水亏不能制火。中医认为生命健康的前提在于阴阳的协调, 而“阳化气”具升发之性, “阴成形”具下降之性, 由此阳在下而阴在上, 阳升阴降而达到水火既济, 若阳在上而阴在下, 则阴阳有离绝之势, 危矣。故以引火归元为立方依据的引火汤 (出自陈士铎的《辨证奇闻·卷三·咽喉门》) 便是针对这一类患者而设。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补肾水, 麦冬、五味子滋养肺阴, 寓“金水相生”之意, 阴药重用方可下趋;阳药少用即可上达, 加入少量巴戟天益火之源, 以培肾之元阳, 水火既济;茯苓前导开路, 使水火同趋, 共安肾宅。旨在培补所亏之肾水, 使肾阳归于肾宅。李可老先生将引火汤用于晚期癌症患者, 取得了显著疗效[26]。胡凯文教授常用引火汤治疗不耐手术、放化疗攻伐的恶性肿瘤患者, 正是从肾虚论治, 临床颇具疗效[27]。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便成了医学界亟需攻克的重要课题。很多癌症与衰老密切相关, 中老年人不仅易感且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而补肾是抗衰老的重要法则, 故重视补肾法在恶性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路, 对于阳和汤和引火汤通过补肾延缓衰老从而抗癌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王曼 胡凯文 刘传波 周天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