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乳房疾病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乳癖 非肿瘤性乳房肿块 中医处方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3-08-16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消癥”,临床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等。笔者跟随家父、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医院已故老中医杜浩昌临床实践,获益匪浅,现将其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非肿瘤性乳房肿块”临证经验整理分析如下。
 
袁某,女,31岁,2020年7月初诊。自述双侧乳房胀痛2年,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自诉2年前出现经期先后不定,自觉双侧乳房增大,随后出现双侧乳房胀痛。经某三甲医院肿瘤科诊治,服用逍遥丸、当归片及其他中药,病情缓解,但停药后病情加重且反复发作,于是来诊。刻诊:月经不规则,经前、生气、劳累后两侧乳房胀痛加重,伴有痛经、胁肋胀痛、烦躁、口苦、头痛、腰膝酸软等症状。近期行乳腺彩超、钼靶片、乳腺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排除乳腺肿瘤。
 
查体:患者形体消瘦,精神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涩,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乳呈杯型对称,乳头乳晕及皮色无异常,乳头无溢出液,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4.5×3.5cm包块,压痛,质稍硬,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4.5×3.5cm包块,有压痛,质中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表面软且较光滑,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
 
中医诊断:乳癖(肝郁血瘀型)。
 
西医诊断:非肿瘤性乳房肿块(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人参15g,清半夏10g,炙甘草8g,生姜6g,大枣4枚,桂枝10g,牡丹皮15g,茯苓20g,桃仁10g,白芍15g,醋香附15g,穿山甲10g,牡蛎40g。每日1剂,连服7天。
 
二诊:双侧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本次月经来潮后痛经缓解,色红,有少量血块,经期胁肋胀痛、烦躁、口苦、头痛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上方柴胡、香附加量至20g,继服7剂。
 
三诊:双侧乳房胀痛基本消失,双侧乳房肿块明显缩小,其余诸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二诊方剂继服7剂,然后嘱患者服用中成药小柴胡汤丸合桂枝茯苓丸2个月。半年后随访,诸症状基本消失,双侧乳房肿块明显缩小。
 
按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书中将“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作为辨证要点。在临床实践中,家父认为“胸胁苦满”才是应用小柴胡汤的辩证要点,该患者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涩,可知患者为“肝郁”体质,同时伴有月经不规则,经前、生气、劳累后两侧乳房胀痛加重等症状,符合小柴胡汤“胸胁苦满”的辨证要点,故首选小柴胡汤类方剂。
 
四诊合参显示患者具有寒凝血瘀的体质,符合《金匮要略方义》中桂枝茯苓丸“为化瘀消癥之缓剂”的辨证要点。《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桃仁、丹皮、芍药能去恶血……肝藏血,血蓄者肝急……利而行之。”乳房是肝经必经之路,血瘀者肝急,导致肝经循行部位气血不畅,形成瘀积并积聚在乳房而发生病变。桂枝茯苓丸具有温阳通脉、化瘀消癥之功效,与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功效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瘀消癥之功。(杜志春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