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患者胼胝体形态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第19卷第6期
陈少琼 姚志彬 全显跃 梁碧玲 宁方芹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胼胝体;磁共振影像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因其病理过程的特征被描述为进行性皮质失联系综合征,表现为皮质特别是联合区第Ⅲ、Ⅴ层大锥体细胞的丢失〔1〕,胼胝体纤维起源于这些细胞。我们收集了1991年4月至1999年12月的AD住院患者,进行胼胝体总面积和分区面积的测量,旨在了解AD患者胼胝体的形态改变。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AD组:参照NINDS-ADRDA标准,MMSE评分<20分,临床诊断轻、中度可能AD患者11例,年龄60~81岁,平均69岁。血管性痴呆(VD)组:11例,年龄61~82岁,平均66岁,符合DSM-Ⅲ-R标准。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人群,共32例,年龄60~80岁,平均65岁。
2.胼胝体面积的测量:磁共振检查使用机器为GE1.5 T SIGNAMR/I及Philips Gyroscan T5-2型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装置,场强分别为1.5 t和0.5 T,选用SE序列,T1WI:TR 300~560 ms,TE 11~25 ms;T2 wI:TR 2 500~3 000 ms,TE 120 ms;层厚2~5 mm。选择通过中脑导水管全长和四脑室入小脑延髓池中孔全长平面作为正中矢状面进行扫描,将MR扫描的图象摄入数码相机;将图象插入AUTOCAD软件,然后做以下测量:(1)采用Polyline划出胼胝体的轮廓进行总面积的测量。(2)分区测量:在胼胝体的周围划一长方形,以长方形底边的中点为中心,每36°划一斜线,将胼胝体分成5个区,即C1,C2,C3,C4,C5(图1),分别测量5个区的面积。可信度的测量:对10例胼胝体的总面积进行3次测量。可信度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AD组、VD组与对照组的面积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
二、结果
1.胼胝体的形态观察结果:参考魏孝琴等〔2〕对正常胼胝体的分型,加上VD组的两型异常分型,将胼胝体分成6型:一般型、前端大型、后端大型、体部小型、前端变小型、后部变小型。从表1可见,正常对照组的胼胝体形态以一般型(图2)为最多见;AD组和VD组的一般型比例明显下降,体部小型(图3)的比例明显增多;VD组还出现前端变小型和后端变小型(图4)。图像观察每例VD患者均有3个以上梗死灶,一例右额叶陈旧性脑梗死,其胼胝体的嘴部和膝部明显变薄,另一例右枕叶脑软化,胼胝体的压部变薄、消失(图4)。
图1 胼胝体测量的示意图
2.胼胝体面积的测量结果:胼胝体总面积测量的可信度是99%。AD组和VD组的胼胝体总面积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区测量的结果显示,AD组的C1、C2、C3区面积小于对照组;VD组C1、C2、C5区面积小于对照组(表2)。AD、VD及对照组的胼胝体总面积与年龄均无相关,r分别为-0.492、-0.202和-0.044(均为P>0.05)。
二、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健康老年人胼胝体的总面积与年龄无相关性,这可能与老化过程的代偿机制有关,老化过程中神经元的丢失伴有树突和轴突的芽生,起代偿的作用〔3〕。
表1 AD组、VD组及对照组胼胝体的形态分类比较
组别 |
例数 |
一般型 |
前端大型 |
后端大型 |
体部小型 |
前端变小型 |
后端变小型 |
对照组 |
32 |
23(71.9) |
2(6.3) |
5(15.6) |
2(6.3) |
0(0.0) |
0(0.0) |
AD组 |
11 |
7(63.6) |
0(0.0) |
0(0.0) |
4(36.4) |
0(0.0) |
0(0.0) |
VD组 |
11 |
3(27.3) |
0(0.0) |
0(0.0) |
4(36.4) |
2(18.2) |
2(18.2) |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图2 胼胝体分型:一般型
图3 胼胝体分型:体部小型
图4 胼胝体分型:后端变小型
表2 AD组、VD组和对照组胼胝体面积比较(X±s,mm2)
组别 |
例数 |
总面积 |
分区面积 |
C1 |
C2 |
C3 |
C4 |
C5 |
对照组 |
32 |
670±93 |
187±30 |
98±18 |
88±20 |
90±26 |
196±28 |
AD组 |
11 |
539±134 |
136±42 |
76±27 |
68±19 |
76±26 |
175±49 |
VD组 |
11 |
450±110 |
112±36 |
71±20 |
72±18 |
75±21 |
147±36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健康老年人的胼胝体分型以一般型为主,但痴呆患者一般型明显减少。AD的胼胝体总面积减少20%,C1、C2、C3区面积减少,这与AD的皮质病变相符,影像学及病理学研究显示,AD依病情的轻重累及不同脑区,轻、中度AD主要累及颞、顶、额叶〔3〕,这些脑叶的纤维投射在胼胝体的C1、C2、C3区,因此这些区域萎缩;而枕叶尚未累及,因枕叶纤维分布于C5区,所以C5区无萎缩。VD组胼胝体总面积和C1、C2、C5区面积减少,其胼胝体萎缩的区域与皮质区的病变部位相对应。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胼胝体的纤维按一定规律分布的论点,AD和VD均有胼胝体萎缩,AD所显示的区域特征性萎缩是AD特有的病理过程,即进行性新皮质失联系的标志。胼胝体面积的测量为临床诊断AD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陈少琼(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 广州市,510630)
姚志彬(中山医科大学脑研究室)
全显跃(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放射科)
梁碧玲(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宁方芹(科研科)
参考文献
1,Hampel H, teipel SJ, Alexander GE, et al. Corpus callosum atrophy is a possible indicator of region-and cell type-specific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 disease: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Arch neurol, 1998,55:193-198.
2,魏孝琴,陈久荣,李吉.胼胝体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与裂脑人.中 国医科大学学报,1986,15:176-181.
3,Wurtman RJ, Corkin S, Growdon JH, et al. The Neurobi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2nd ed. New York: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199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