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别再关注绝食老中医,越关注他越来劲[图]
70岁的何祚庥院士
对话动机
6月5日,中国职工之家。
70岁的何祚庥个子不高但利索,白裤子蓝毛衣,一副老顽童式的笑容里却透着认真,使人想到他是那种可以在街上忽然停下来,忘我地观察地上一只小虫,或者旁若无人地与一个乞丐拉上半天话的人何祚庥在本行之外,一贯关心社会问题,以反伪科学著称,但也因此为人诟病,觉得他不务院士正业,称他为“何诈麻”,何院士自己并不在意。
事实如此,何院士确曾隔着他家的防盗门,面对面脸朝脸,和一群反对他的练功者连续争论了一周之久。争论需要体力,记者见到何祚庥时,他正提着一个不小的箱子准备出门。采访结束,他提起箱子噔噔噔就走,记者赶紧抢过来拎着,然后心里一咯噔——真沉。
何祚庥说到激动处会自称何祚庥。“说吧,你要何祚庥谈什么?说清楚就好办了。”他在床边急促地走来走去,摆着手,这样开始了和记者的话头。
何祚庥精彩语录
●我是始终关心社会问题,假如社会问题的重要性超出了我的本行,我当然会关注社会问题。
●因为何祚庥是党员,党员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有责任推进先进文化。
●电动车凭什么不让人骑?说是影响交通,太没有道理了。这个问题我要讲到底。什么时候开放了电动自行车,何祚庥的嘴就闭上了。
●我第一次讲风电重要,一堆院士一片嘘声。现在他们的观念开始转变了。因为何祚庥拿出的证据太强!
不要关注陈建明,越关注他越来劲
新京报:你是一贯反对伪科学的,最近成都有个老中医陈建明,把自己关在玻璃房子里绝食48天,说是辟谷,您关注这件事吗?
何祚庥(以下简称何):就知道你要问这个!何祚庥不关注他,你们也不要这么关注他!
新京报:为什么不能关注呢?
何:你越关注他越来劲,媒体少关注就好了!这事出来后,好多人找到我,要何祚庥说话,何祚庥就是不说。你说得越多他越来劲,说什么都一样。都不理他,他自己就没劲儿了。
新京报:但是您究竟对他的辟谷怎样看?
何:绝食当然不可能。媒体在其中有责任,我觉得应该点名批评第一个关注的报纸,批评当地宣传部门,批评当地都市报,这是个路线错误,宣扬伪科学、封建迷信。没准我真的起诉当地的主管部门,告他行政不作为,让这种东西出笼。
我是始终关心社会问题
新京报:您现在还关注伪科学吗?
何:我不关注了,有关部门关注就行了。
新京报:为什么你不关注了呢?
何:我是搞物理的,反伪科学不是我的本行,是副业,当时是特殊需要,人家找我麻烦,只好对付。到一定程度,有人管了,我就不管了嘛!倒是风力发电没人管,我就想管了。
新京报:据我所知,您在关注伪气功之前,已经关注过邱氏鼠药这样的社会问题,还败过诉。去年毒鼠强事件轰动全国,您是否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
何:鼠药问题,有些人羞羞答答,当时判我们科学家败诉的法院,他们做过检讨没有,我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判了我们败诉,行政机关就不再去查办了,影响了很多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那个判决的负面影响有好几年。
新京报:是不是也一直影响到了毒鼠强横行。
何:如果一开始就明确,要不得,后来也不可能泛滥,国家取缔也不会那么难。
新京报:一听您不关注伪科学了,好多人意味您不再关心社会问题,一心做科学实验了。但现在看来您其实仍旧在关注,只是方式不同。
何:我是始终关心社会问题,假如社会问题的重要性超出了我的本行,我当然会关注社会问题。如果非本行的问题已经有人关注,何祚庥就不一定关注了。其实,我的本行也是社会事业的一种。
何祚庥是党员,要代表先进生产力
新京报:您曾经表示提倡克隆技术,说“克隆出几个小何祚庥来”,也没有问题。现在您的看法有改变吗?
何:我个人没有改变。有关部门制定限制克隆技术政策,也征求了我的意见,我觉得有一定现实因素,再加上克隆技术对中国来说也不是非常现实的需要,因此也就赞成了限制克隆。
新京报:能源问题之外,您近期还关注了哪些问题?
何:磁悬浮列车、电动车,都关注。特别是电动车,凭什么不让人骑?说是影响交通,太没有道理了。这个问题我要讲到底。什么时候开放了电动自行车,何祚庥的嘴就闭上了。
新京报:对社会问题持续的关注,是否影响了您的本行?
何: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是,不要忘了何祚庥有两个本行:一是理论物理,二是哲学研究。刚才这些社会问题,其实也是很好的哲学研究题目。我做哲学研究的任务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我有两个博士的论文曾经都是关于伪科学研究的。
新京报:您因为关注伪气功,曾受到围攻,以后还有没有因此惹来麻烦?
何:麻烦当然有,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但我为什么关注这些事情?因为何祚庥是党员,党员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有责任推进先进文化。在理论物理研究上,最近也有成果,可对你来说太专业了。
能源问题太严重,强调这个“太”字
新京报:您说到您最近在集中关注能源问题。为什么呢?
何:能源问题太严重,我强调这个“太”字。从去年形势看,我们GDP上升9%,电力消耗上升16%。今年上半年GDP继续攀升,电力一季度仍旧上升16%。今年到处拉闸限电,说明电力严重不足。严重性在于,我们准备在2020年GDP翻两番,那能源要翻多少?很多人设想能源翻一番,可以保证GDP翻两番。这是能源界一些人的期望值。
新京报:这个期望值现实吗?
何:他们为什么有这个期望,是因为能源想大发展太困难。现在看来,翻一番保两番,这不可能。如果不大力节能,这个想法要落空。
新京报:落空了怎么样?
何:落空了怎么样?严重性在这,别的一些资源短缺还好解决,大家省省还能过,能源问题绝对过不去,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打折扣。
新京报:那还有没有办法呢,能不能改变GDP增长和能源增长的比率?
何:可以改变,就是大力节能。我和一个博士联合写一篇文章,说要全面向日本学习,日本是世界上最节能的,中国比日本浪费一倍。但这样一种学习,能否在16年内(2020年以前)达到,何祚庥怀疑。
新京报:何祚庥为什么怀疑?
何:何祚庥怀疑的证据是我们现在的差距,这个差距只能逐步缩小,时间又不够了。比如说现在能耗的很大一部分是建筑耗能,占了30%,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冷暖调节。现在我们的房子保暖隔热性能很差,新建的房子没注意,老房子更不用说,最近中科院起了一幢院士楼,我住进去了,感到房子设计还是不注意节能,弄得老要开空调。我曾在海南的宾馆住,那里冬天热空调开到27℃,夏天冷空调开到23℃,你说这是不是不必要的浪费?
铁路速度增一倍,能耗增8倍
新京报:此外,你还关注什么问题?
何:还有,刚才提到了我关注磁悬浮列车。交通部门提速,我很欢迎。但铁路消耗能量跟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就是说速度增一倍,能耗增8倍,这是死的,没有松动余地。黑龙江农垦引进了大马力拖拉机,一台管10万亩面积。现在的水平是一台机器管3000亩。好事情,但耗能也提高了。节省了人力、增加耗能。
新京报:中国的人多,节省人力资本消耗能源,未必划算了。
何:还有循环经济,现在国家提倡循环利用,但作为物理学家,我知道循环经济是耗能经济,再利用本身是需要能量的。总之,即使我们提倡低能耗技术,也有一个过程,究竟我们能否降下来,是一个疑问,因此GDP翻两番能源翻一番的想法就很难做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要落空。
我建议发展风电,一堆院士笑我
新京报:那么就没有希望了吗?
何:有,何祚庥建议大力发展风电。从世界动向来看,电力正在向风电转移。
新京报:但现在是急着发展水电。
何:我也赞成发展水电,我国水电资源世界第二,但即使全部开发了,也无非是现在电力增长一倍,不够我们用,全部开发出来又不可能,深山沟里的总有一些不好开发。风电资源,国内已查明的10亿千瓦,是水电的2.5倍。这个数字还是错误的,还没有全部查清。
新京报:小风、微风也算进去吗?那能用来发电吗?
何:所谓风能,要求的就是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米以上,这样就有经济效益。随着技术进步,这个要求还会降低。
新京报:风电成本怎么样,和水电比。
何:风电投资价格是水电的一半。三峡每千瓦电投资大概13000元,这还算是低的,小水电投资更高。内蒙古有个风电厂,投资是一千瓦7800元,这还算是高的,因为它用的是进口设备。
新京报:风有时刮有时不刮,不像水那样稳定,怎么调节?
何:风力发电一年一般可达2500—3500小时,水电发电时间多少?也就是3500小时。风电分配、储存的问题,可以通过联网和蓄电池,蓄电池本身消耗能量很少。风电还能防止沙尘暴。
新京报:跟沙尘暴有什么关系?
何:假定在内蒙古多设风电厂,风能转化为电能了,风速就变小,沙尘暴也刮不起来了。
新京报:国际上风电发展形势怎样?
何:德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4座标准核电站,就是1400万千瓦。他们规划到2020年,风电要占德国电力的25%,2050年要占50%。法国近期做出重大决策,发展风电,每年以60%速度递增。
新京报:风电前景这么好,您对风电的关注引起反响了吗?
何:我第一次讲风电重要,一堆院士一片嘘声。现在他们的观念开始转变了。
新京报:什么使得他们转变了观念呢?
何:因为何祚庥拿出的证据太强!
人物档案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27年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主要著作有《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1997年)、《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1999年)、《何祚庥与法轮功——1999年夏天的报告》(1999年)、《我不信邪——何祚庥反伪科学论战集》(1999年)。
新京报
200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