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鼻咽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鼻咽癌颈部前切线野照射技术的改进

鼻咽癌颈部前切线野照射技术的改进

癌症 1999年第5期第18卷 技术与方法

作者:张华满 赵充 黄峻 崔念基

单位: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510060)

关键词:鼻咽肿瘤;颈前切线野;照射技术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7X(1999)05-0608-01

  颈部前切线野照射是放射治疗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常用方法。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已发现过去的常规方法存在不足之处,甚至有作者认为应停用〔1〕。自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在我科应用以来,我们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种新的颈前切线野照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过去的常规的方法存在之问题。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体位和头颅固定

  患者采用头后伸的仰卧体位,头部置于泡沫塑料枕上(塑料枕的弯度按患者体形和颈部长度制作多个型号供选择,并予以可靠固定(如采用尼龙搭带或塑料面罩)。然后在模拟机下进行头颈模拟定位。

  1.2 照射方法

  患者头、颈同一体位。先用面颈联合野(低熔点铅挡块技术)加双下颈锁上区前切线野照射〔2〕(如图1),中心平面的剂量达40Gy后采用面、颈分野方法照射(如图2),双耳前野(采用低熔点铅档块技术)照射剂量至根治量,颈部用颈前切线野照射,剂量视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予以预防量或根治量。

图1 采用低熔点铅档块技术的面

  颈联合野,照射野大小10×14cm2

图2 与新的颈部切线野衔接的耳前野设计图

  1.3 双耳前野及颈前切线野定位方法

  在模拟机下进行定位。按鼻咽癌等中心摆位技术进行摆位,旋转模拟定位床至270度或90度(与初始位垂直),再旋转模拟机机架,使模拟机准直器的灯光野上界与下颌骨下缘上1cm和乳突尖上1cm的连线相重合,下界视颈淋巴结转移灶的范围制定,即灯光野能包括所有颈转移病灶在内,源皮距为80cm(60Co)或100cm(直加)。此时机架的角度就是进行颈前切线野照射的机架角度,一般在5~15度之间。

  用一铅线贴颈切线野上界处。旋转机架、模拟定位床等回复初始位,定出耳前野(鼻咽野)范围(双耳前野下界应完整地将铅线包括在内,且不旋转光栏角度)拍片,如图2(其中下颌骨与乳突尖连线的斜线为铅线投影)。

  1.4 低熔点铅挡块的制作及照射的实施

  根据照片划出耳前野的靶区范围,然后制作低熔点铅挡块。挡块制作好后将双耳前野及颈前切线野定位的数据输入治疗机即可以开始治疗。

  2 结果

  从图2清楚看到,新的颈前切线野治疗方法,其上界与耳前野(鼻咽野)的下界的衔接恰当,有效地避免了面、颈射野交换处出现高剂量区(热点)或低剂量区(冷点);照射时头颈保持同一体位,使剂量计算较为准确;治疗计划设计简单、直观,体位容易固定,重复性好。

  3 讨论

  颈前切线野用于放射治疗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已有很长的历史,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我们发现原有的治疗技术存在许多缺陷:(1)以前常规采用的面颈不同体位的分野照射,颈前切线野常采用沙袋(棉枕)垫肩、头后仰的方法进行照射,摆位不准确,重复性差。且照射野上后部与耳前野的后下部重叠(“热点”),此重叠区恰好有后组颅神经穿行。据报道,采用此方法照射,该重叠区剂量最高可达110Gy[3]。魏宝清在总结一组病例时发现颈部与鼻咽野(耳前野)重叠使放疗后五年内上颅神经放射损伤(主要为后组颅神经损伤)高达14.9%〔3,4〕。(2)目前采用的面、颈同一体位照射,由于强调体位自然、舒适,容易重复,同时受体生理特征(颈短、粗壮、难弯曲等)的影响,在使用各种头颅固定器(泡沫枕固定器、简易头颈固定器、面膜固定器等)固定时,因为头部不能过仰,势必造成部分上颈深后组淋巴结不在切线野范围,如图3(图1、图2、图3为同一患者,同一体位,同一模拟机下定位所拍的片。其中图3中的颈前切线野按常规方法进行模拟定位)。同时,由于第Ⅰ段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脊髓受量已达40Gy,故行Ⅱ段缩野照射时,耳前野(鼻咽野)就必须用铅遮挡脊髓部分(如图3中第一、第二颈椎斜线部份),因而造成部分上颈深后组淋巴结漏照(“冷点”);若要克服此缺点,又必须在此区域加设一野(采用电子线或X线)照射,造成照射野增多,治疗时间延长。针对上述缺陷,我们认为对颈部前切线野治疗技术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的颈前切线野治疗技术,基本上能克服原有治疗技术的缺陷,具有面颈同一照射体位,体位固定容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射野间剂量衔接恰当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因此,该治疗技术不失为鼻咽癌颈部照射的一种较好方法。

图3  与旧的颈部切线野衔接的耳前野设计图

  〔参考文献〕

  〔1〕 魏宝清.二十年来上颈前切线野与颅神经放射损伤的关系追踪〔C〕.第七届全鼻咽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8,130.

  〔2〕 崔念基,卢泰祥,赵充,等.鼻咽癌外照射的建议〔C〕.第七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8:43.

  〔3〕 罗伟,张恩罴,钱剑扬,等.改进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的研究—(Ⅱ)临床近期疗效〔J〕.癌症,1996,15(4):280.

  〔4〕 魏宝清.从鼻咽癌放疗后颅神经损伤探讨当前放疗技术的问题〔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4,3(3):164.

收稿日期:1999-01-14;修回日期:1999-03-10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鼻咽癌近距离放疗个体化施源器的制作技术
焦点新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间歇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附1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
·抗凋亡基因bcl-x<sub>L</sub>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
·Flt3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高危因素及高白细胞髓性白血
·反义bcl-2基因转染对单核白血病细胞存活及化疗耐受能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