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发大肠癌6例漏诊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 1998年第5期第0卷 简报
作者:刘生光 黄有臣 姜从桥 鲁正
单位: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多原发大肠癌指同一患者大肠内,同时或异时发生多个原发性恶性肿瘤。我们遇见6例,临床情况见附表。
附表 6例多原发大肠癌临床概况
例号 |
性别 |
年龄(岁) |
第1癌灶* |
第2癌灶* |
部 位 |
诊断方法 |
病理类型 |
部 位 |
诊断方法 |
病理类型 |
1 |
男 |
20 |
结肠肝曲 |
术前钡灌肠 |
腺癌,Ⅱ级, |
回盲部 |
术中发现 |
腺癌,Ⅱ级, |
|
|
|
|
|
溃疡型 |
|
|
溃疡型 |
2 |
男 |
58 |
结肠脾曲 |
术前钡灌肠 |
腺癌,Ⅱ级, |
结肠肝曲 |
第2次术前钡 |
腺癌,Ⅱ级, |
|
|
|
|
|
溃疡型 |
|
灌肠(5个月)** |
结节型 |
3 |
男 |
46 |
直肠 |
术前病理检查 |
腺癌,Ⅱ级, |
回盲部 |
术中发现 |
腺癌,Ⅱ级, |
|
|
|
|
|
|
|
|
溃疡型 |
4 |
男 |
67 |
降结肠 |
术前钡灌肠及 |
腺癌,Ⅱ级, |
结肠脾曲 |
术中发现 |
腺癌,Ⅱ级, |
|
|
|
|
纤维结肠镜 |
溃疡型 |
|
|
溃疡型 |
5 |
女 |
52 |
直肠 |
术前病理检查 |
腺癌,Ⅰ级, |
乙状结肠 |
术后病理检查 |
腺瘤恶变 |
6 |
男 |
75 |
回盲部 |
术前钡灌肠 |
腺癌,Ⅱ级, |
降结肠 |
第2次术前纤维 |
腺癌,Ⅱ级, |
|
|
|
|
|
溃疡型 |
|
结肠镜(3年)** |
浸润型 |
注:*排列顺序:从大肠远端到近端 **( )内数字为第1原发癌距第2原发癌作出诊断的时间
本组患者均漏诊,例1~5为同时多原发大肠癌,术前均未作出诊断,其中2例术中又漏诊;例6为异时多原发大肠癌,诊断也曾延误。分析其临床情况,漏诊有以下原因:(1)对同时多原发大肠癌认识不足,仅满足于一个癌的诊断,而遗漏了另一原发癌。例1术前行结肠气钡造影,诊断为结肠肝曲癌,术中发现回盲部的另一癌灶。术后复习X线片,发现术前忽略了已显示的第二癌的征象。(2)术前行钡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时,因第一癌过大或为浸润癌,使肠腔堵塞或狭窄,影响了对近端大肠的观察。例4术前漏诊便缘于此。(3)术中未对全大肠作仔细探查,尤以分布于不同肠段或不属同一手术切除范围内的另一癌,更易疏漏,如例2。例3第二癌的发现带有偶然性。该例有右下腹痛史,术前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完成直肠癌根治术,准备行阑尾切除时,发现回盲部癌。再者,术中虽对全大肠作仔细探查,但仍有可能因结肠壁肥厚或术前肠道准备不佳,遗漏小的癌灶。例5切下的乙状结肠标本上,即发现一个仅1.5 cm×1 cm×0.8 cm的腺瘤(已恶变)。有作者曾报告1例直肠癌合并末端回肠癌。由此看来,术中除探查大肠外,还应探查小肠。(4)术后出现腹胀、腹痛、血便、贫血等症状时,多认系癌复发或转移所致,而忽视了多原发大肠癌的存在。例2第1次术后4个月便血,疑诊为结肠癌术后复发,行钡灌肠,因未明显复发征象而对症治疗,10天后便血止,住院22天出院。出院后第4天又便血,第3次住院,行结肠气钡造影,才发现肝曲肿瘤。例63年前因回盲部癌在外院行右半结肠切除,入院前5个月出现腹痛、腹胀,在外院按肿瘤复发接受化疗,入院前20天开始便血,经纤维结肠镜检,发现降结肠癌。
不少作者强调,对大肠癌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有助于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并能发现和摘除息内和腺瘤等癌前病变。Reilly对92例大肠癌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7例发现(7.6%)钡灌肠漏诊的另一原发癌,其中4例位于第1原发癌切除范围外。沈俊等对3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用纤维结肠镜随访,发现原位癌6例,Ⅰ期癌4例,Ⅱ期癌5例,Ⅲ期癌18例,类癌1例。提出,大肠癌术后3个月即应作纤维结肠镜检,以后每年1次,4年中无异常发现者,改为每二年一次,直至终身。
(收稿:1997-12-30 修回:199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