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9年第6卷 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肝癌研究所(226200)

  陆东东 综述 李山 审校

   关键词 肝癌 病理 流行病学

  肝癌病理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肝癌病理的学科,其为肝癌病因和防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就世界而言,不论是肝癌高发或低发国家,在尸检中肝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1-4

  一、病因意义 世界各地肝癌周围肝组织的 hBsAg阳性率差异甚大,德国9.52%、苏格兰9.88%、美国35.5%、泰国44.4%、日本55.2%、香港57.8%、新加坡74%、中国大陆80.2%、中国台湾85.7%和印度94%。尽管资料来源和检测方法敏感性的不同,影响非癌肝组织的 hBsAg检出率,但至少就一个侧面了解世界各地肝癌与 hBV相关性强度并不一致,甚至差距很大。德国、苏格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显示 hBV以外的病因更为重要2

  肝癌中 p53基因的突变热点,即在249密码的第三碱基上 g∶ t→ t∶ a颠换,导致精氨酸→丝氨酸的变化。这与黄曲霉素 b1( aFB1)引起动物实验的突变位置一致,间接支持了其致癌作用5。邓卓霖6等研究广西 aFB1高、中、低暴露区的 hCC标本,发现 p53基因突变热点分别为67%、60%和10%。国内外研究表明,除中国大陆和南非 aFB1高暴露区外,在肝细胞癌( hCC)中极少见有 p53突变热点。世界各地肝癌 p53突变热点依次为:启东8/16例和13/25例、莫桑比克3/10例、重庆6/28例、美国4/37例、台湾3/38例、泰国1/15例、欧洲1/20例,而北京、日本、新加坡9和英国均未见突变热点。 ozturk等7从14个不同国家收集的标本,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中东和日本等95例 hCC均未发现突变热点。以上资料提示除个别地区外, aFB1可能不是肝癌的重要病因。

  二、肝硬化与肝癌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地区肝硬化合并肝癌率有显著差别。其中低发区较高发区为低;如低发区的美国、德国和英国分别为5%、9.1%和12.3%;而高发区的乌干达、南非、香港、日本和我国大陆分别高达19%、44%、47%、55%和55.9%,以上结果提示在高发区的肝硬化癌变机会比低发区高得多。近来肝硬化并发肝癌率迅速增加。 tana-ka对日本582例肝硬化病随访26年表明,肝癌发生率从32%增至55%;在意大利25年中从8%增至27%。其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检测 hCC技术进展,肝硬化病生存期延长致使暴露于致癌物的机会增加等有关。日本尸检表明,六十年代初 hCC和单纯肝硬化病例数相似,而现在 hCC病例的远超过肝硬化。过去并发 hCC占全部尸检肝硬化的20~40%,现在约为80%,在意大利北部和美国,尸体解剖中观察到相似增高的倾向。日本的许多研究显示,所有随访的肝硬化患者中, hCC的年发生率在6%以上。最近意大利北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平均随访33个月中417例肝硬化患者(62%为病毒性)发生 hCC29例(7%)。世界各国肝硬化并发肝癌率不尽相同。欧美地区肝硬化发病率高而肝癌发病率低,这可能与肝硬化类型有关。全国肝癌病理协作组报道73.6%伴发大结节型肝硬化,而大结节肝硬化中肝癌发现率为73.4%,提示肝癌与大结节型肝硬化密切相关,而低发区欧美则以小结节型肝硬化为多。大结节型肝硬化与肝炎关系密切,而小结节型硬化多由酒精引起。但已知的肝硬化类型并非静止不变,随着病变的发展小结节型肝硬化可以转化为大结节型肝硬化。

  hCC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接近,如肝癌低发区的英、美分别为77%、89.2%;而高发区的乌干达为86%,日本为79%,我国为70~85%不等。然而有少数地区 hCC合并肝硬化率低得多。在南非黑 hCC中极少或无肝硬化, okuda认为这种情况与 hCC病因学密切相关。 popper指出爱斯基摩中 hBV感染和 hCC均常见,但与其他高发区不同的是并发肝硬化少见,而由坏死炎症引起 hCC,这与土拨鼠 hCC相似,并认为坏死炎症是一种促癌因子。 pang等在印度尼西亚对1150例各种疾病进行了腹腔镜检查,经组织学证实144HCC例,其中59例(41%)无肝硬化。在食物、肝组织和24小时尿中发现黄曲霉毒素。作者认为非硬化 hCC应考虑由曲霉毒素引起。

  三、肝癌病理地区差异 过去认为不同国籍与种族病 hCC病理均相同。直至1984年 okuda和 peters交换日本与美国的尸检资料,发现 hCC肉眼标本有很大差异,有包膜 hCC在美国很少见,而在日本约半数 hCC可见到纤维包膜,这种差异亦在临床上反映,包膜良好的 hCC生长缓慢,至晚期才浸润门静脉,显像表现亦不同于其他类型肝癌。为此他们和 simson倡议了一种新的 hCC大体解剖分类法,按 hCC生长模式分为“膨胀型”(有或无包膜)、“播散型”、“多结节型”和其他类型。并且在南非黑中,肿瘤以外的肝实质极少有肝硬化,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病因学密切相关。然而 kemeny等观察西方26例连续切除的伴肝硬化的 hCC形态学,发现20例(76.9%)呈膨胀性生长,6例呈浸润性生长( p<0.01),认为西方伴肝硬化 hCC病理特征与东方所见相似,肿瘤常有包膜。

  不同地区的 hCC显示不尽相同的生物学行为。 chedid等采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法检测135例 hCC,其中97例为美国,38例为阿根廷。美国患者 aFP阳性率为43%,抗胰蛋白酶( aAT)41%, hBsAg17%, mallory小体48%,少数 hCC呈 hBcAg和丁型肝炎抗原阳性;阿根廷患者 aFP阳性率为26%, aAT18%,其它抗原均阴性。提示 hCC抗原的不同差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yoshida等分析41例南非及47例日本 hCC活检标本中 dNA含量。根据弥散程度 dNA分布模式分Ⅰ、Ⅱ、Ⅲ、Ⅳ型及低倍体(Ⅰ、Ⅱ型)或高倍体(Ⅲ、Ⅳ型)。发现南非 hCC比日本 hCC中高倍体发生率显著高。而且Ⅳ型在南非比日本患者更常显著出现。这两种民族 hCC中 dNA分布模式的差异可影响南非和日本 hCC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 hCC表型不尽相同。 sumithran等报道,居住在马来西亚城市的华和农村的 senoi土著族患 hCC都是常见的,而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肝肿瘤也有一定的差异。作者研究了267例华和56例 senoi的 hCC,发现① senoi hCC发生比华年轻(平均36岁对58岁);②男性发病率比华更高(性比16∶1对4.2∶1);③几乎所有 senoi hCC与肝硬化(98%)有关,而华为74%;④ senoi肝硬化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肝细胞广泛、不规则的坏死及结节周围点状坏死,显示慢性活动性肝炎;而华 hCC合并肝硬化一般不活动,在不伴肝硬化的 hCC,癌周肝细胞仅有轻度非特异变化,有些门静脉区存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无点状坏死、不规则的肝细胞新生和任何显示隐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存在;⑤所有 senoi hCC癌周肝组织均存在大量的 hBsAg,而华 hCC中,伴硬化者 hBsAg阳性率为78%(154/197),无硬化者为76%(53/70);⑥尸检时肿瘤肉眼所见存在种族差异:36例华 hCC,巨块型占78%(28/36),结节型为22%(8/36);而16例 senoi hCC,弥漫型为81%(13/16),常与肝硬化在肉眼上难于区别,仅19%(3/16)为巨块型;⑦华 hCC大多数(78%)存在轻度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而 senoi hCC大多数(87%)存在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作者认为两个民族尽管 hBV都是 hCC重要的致癌因子,但在 hCC发生机理上可能存在差异。

  四、结语 肝癌病理流行病学为肝癌病因和临床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尸检显示,全世界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而言, hCC周围肝组织 hBsAg阳性率从9.52~94%不等,有的甚至差10倍之多,提示各地区 hCC的主要病因不尽相同,预防战略应因地而宜。 hCC中 p53基因249突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在 aFB1高暴露地区,如南非和中国某些地区249点突变率为30~67%,而其他地区极少超过10%。肝硬化并发肝癌率从低发国家的10%左右至高发国家的50%左右,这可能与肝硬化的病因与类型有关。然而 hCC合并肝硬化率比较接近,但也有例外。比较了美国和日本 hCC,发现美国 hCC有包膜者甚少,而日本 hCC半数有包膜,提示不同地区 hCC的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有观察到 hCC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这些均值得进一步积累资料,并探索其意义。

  参考文献略

  收稿1998年6月28日

  修回1998年4月20日69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疏水作用FPLC一步法制备级纯化抗人肝癌单抗HAb18 f(ab')<sub>2</sub>片段
焦点新闻
·类白血病反应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
·肝癌乳癌复发转移基因被“捕获”
·<sup>99m</sup>Tc-MIBI乳腺肿瘤显像与组织病理学关系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临床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