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推拿治疗颈椎病160例临床观察
气功与科学 1999年第7期第0卷 气功与临床
作者:何宏伟
单位:350003福建省福州市梅峰路6号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门诊部
颈椎病多系积累性劳损、外伤而致颈关节病变,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而形成的一系列综合症状,以眩晕、上肢麻木、酸痛、颈肩拘紧、肌力减弱为最常见,故又称颈肩综合症。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属中医痹阻于太阳经络,经髓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无论男女皆可发生。笔者自1996年6月以来试用气功推拿对颈椎病160例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显著。现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
160例中,男性76例,女性84例。年龄30~40岁8例,40~45岁46例,45~55岁84例,55~65岁12例,65岁以上10例。临床根据压迫的位置与被压迫的不同而分为如下五型:神经根型84例,脊髓型25例,局部型15例,椎动脉型24例,混合型12例。
治疗方法
隔天治疗1次,每次约30分钟,7次为一疗程。治疗时,患者端坐,医者立于后侧,嘱患者先将颈部向各角度柔和地活动约1分钟,同时医者以意领气,运气于右手指端,然后按揉项背部,拿、按、点风池、肩井、肩中俞、天鼎、阿是等穴及颈后索状物和压痛区域,从风府推至陶道,按揉颈及两侧,指拨揉按肩部两侧(重点在患侧),再施于传统的颈椎复位法。按揉时重点于患者颈后的索状物和压痛区域。每处约1分钟,力度应由浅入深,气随力出,力到气至,以患者感觉“既痛不舒”为度,以深度激发诸阳经经络、穴位的活性。待医者完全进入气功态后,用左、右劳宫分别贯气于上述诸穴约4分钟,并在其调控下与颈部形成一个遥感的“高密度生物信息场”。根据“场”内的旋转信息,进一步激发贯气处诸穴位的生物活性,从而调整病灶处经络的“阴、阳、虚、实”。随着“场”内旋转信息的加强,逐步将场由颈部扩展到两侧肩峰处,并于双劳宫的驱动下,将“场”顺时针旋转18圈,再逆时针旋转18圈。此时患者多数可感到躯体被动的外动效应,诸多不适感锐减。约6分钟后,用右劳宫贯气于大椎穴约2分钟,点按肩井使外感、外动现象消失;再按揉颈、肩部并轻度拍打背部约2分钟,整个治疗过程完毕。疗效:本组病例获得显效135例占84~3%,好转的17例占10~7%,无效8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典型病例
孙某,女,42岁,会计,于1996年3月前来门诊。患者两年来右上肢麻木,酸痛,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右手拇、食、中指均感麻木,且肌力减退,颈部易感疲劳,有轻度恶心、头昏症状,劳累时加重。颈x线检查,正位片示:椎间隙改变,沟突有不同程度增生;侧位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减小,Ⅳ、Ⅴ、Ⅵ椎体前、后缘均有唇状骨刺突出,小关节及椎间孔周围骨密度增加。查体:局部皮色未变,触之正常。诊断:颈椎病。临床分型:神经根型。采取上述治疗方法,首次发功时,当于颈后方和肩峰处组成“高密度生物信息场”时,患者颈部产生柔和的旋转动作,并有膨胀感向右上肢传导,同时患者感到有一股热流自大椎行至百会,其轨迹循督脉而行,颈肩部多处肌肉跳动,待上述现象约6分钟后,点按肩井使感应现象停止,首次治疗完毕,患者诸多不适感骤消,轻松感明显。后经4次治疗,诸症消失,再经2次巩固治疗出院。于1996年2月随访无复发,病告痊愈。
讨论与体会
从上述疗效分析可以看出,气功推拿对颈椎病各型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类证治栽》云:“诸痹良由营卫虚,腠阻不密,风寒湿内侵,正气为邪所阻,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而颈椎病多因身弱,气血不足,濡养欠乏,致病理产物积聚,痹阻太阳经脉而发病。临床多见神经根型。治疗时,当“高密度生物信息场”作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是互感、共振的反应,通过穴位和反应点的激活,使这种效应在经络中呈一定的放大作用,患者各种被动效应的产生,多由机体的生物功能序,在自身某部无序时(有疾患时),通过医者较强有序的“生物场”,感应激发,向有序化调理时的反应,从而使患者在动态中达到一种新的有序化的平衡,起到调和营卫,消滞去湿,开通闭塞,滑利关节的作用,有内外兼治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