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胃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胃肠道黏膜损害防治研究获成果

胃肠道黏膜损害防治研究获成果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王俊义,王为忠教授等,经过八年攻关完成的《胃肠道黏膜损害防治的实验研究》课题,日前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为临床上危重病肠黏膜屏障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应激情况下胃肠道黏膜最易受到攻击和损害。屏障功能遭受破坏后,应激状态下的胃肠道就成为机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和“毒素库”,成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的“发动机”,许多危重病的SIRS和MOD的多数病源体均来自胃肠道。从而使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但迄今为止,对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仍缺乏有效的办法。

  研究者主要通过建立各种动物模型,造成动物应激状态,采用放射性微球,高效液相色谱,血浆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分离培养,细胞因子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测定及其mRNA表达,酶含量测定及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等技术,对各种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的损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寻找到卓有成效的防治办法。该成果的创新点是:发现高渗盐水有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流胃黏膜ATP酶、能量代谢及消化道黏膜血流量的作用,对休克状态下胃黏膜损害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发现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全胃肠外营养及放射性肠炎状态下谷氨酰胺代谢酶的功能,提高小肠对谷氨酰胺的利用以及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的功能,并且探讨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基因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发现精氨酸增强的全胃肠外营养(TPN)能显著改善常规TPN所导致的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功能的下降,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IL-2活性由常规TPN时的11015±1192cpm增加到1276±1285cpm,细菌易位由常规TPN时的10/16下降为4/16,证实了精氨酸能有效地保护肠道免疫屏障在应激状态下的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发现胃癌病血清中硒含量1.06±0.38μmol/L远远低于正常群1.97±0.12μmol/L,正常胃壁组织中硒含量131.67±69.45μg/g,明显低于胃癌组织的223.45±71.75μg/g,并发现补充外源性硒能有效地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受化疗的过氧化损害。

2001.02.02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自体干细胞移植后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性高
焦点新闻
·“情绪化”的胃肠道
·血清乳酸结合CT判断胃肠道气肿预后
·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毒性机制与临床应用
·类胰升血糖素肽-1免疫细胞在大鼠和胎儿胃肠道的分布
·三冬茶对胃肠道系统的药理学作用研究
·肝胆系统与胃肠道同时非转移性病变12例诊治体会
·胃肠道类癌的诊治
·术前针形腹腔镜检查评估中晚期胃肠道癌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