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风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清通法”在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分析

“清通法”在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年第5期第7卷 临床研究论著

作者:徐蕾 徐敏华

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10

关键词:中风,出血性,急性;清通法;颅脑CT;疗效分析;中医药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清通法”为主的治疗法则,自拟羚蝎胶囊、开窍熄风合剂、通腑合剂等中药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观察颅脑CT疗效,并与西医对照组比较。结果:中医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较西医对照组快,治疗后的血肿大小较西医对照组明显缩小(P均<0.01)。结论:“清通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2;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5026503

Analysis on curative effect on acute hemorrhagic stroke with heatclearing and obstructionremoving method

XU Lei,XU Minhua.Huangpu

  (District Inter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1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in brain CT before and after acute hemorrhagic stroke(AHS).Methods:Set up two groups,50 cases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using heatclearing and obstructionremoving method,38 cases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WM),made a comparison in size of hematoma,absorptivity of hematoma and classifications of brain ede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Based on brain CT,the size of hematoma was reduced more apparently (P<0.01),absorbed more quickly (P<0.01),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brain edema improved more clearly (P<0.001) after treatment with heatclearing and obstructionremoving method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WM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Heatclearing and obstructionremoving method of TCM has apparent curative effect on treatment for AHS.

  Key words:acute hemorrhagic stroke;heatclearing and obstructionremoving method;brain CT;analysis on curative effe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C number:R255.2;R242  Document code:A  Artical ID:10089691(2000)05026503

  急性出血性中风是一种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影响类的生活质量。中医脑病学的发展,为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抢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我院脑卒中专科病房采用“清通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并与上海市第二民医院同期住院、经常规西医治疗组相对照,用治疗前后颅脑CT进行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与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1986年通过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中的病名诊断、证候诊断标准〔1〕。②西医诊断: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和颅脑CT检查结果〔2〕

  1.2 一般资料: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共88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50例,西医对照组38例。2组从性别、平均入院时间、中经络与中脏腑、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说明2组具有可比性;但从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例)

性别(例) 平均年龄

  (±s,岁) 

中医辨证(例) 平均入院时间

  (±s,h)

中经络 中脏腑
中医治疗组 50 28 22 72.0±8.6* 22 28 38.8±37.8
西医对照组 38 24 14 65.4±9.2 16 22 48.4±46.2

  注:与西医对照组比较:*P<0.01

  1.3 颅脑CT检查情况:

  1.3.1 出血部位:中医治疗组50例中,发病部位在基底节区33例,颞叶8例,顶叶、丘脑、外囊各2例,小脑、脑干、脑室各1例;其中中线结构移位9例。西医对照组38例中,发病部位在基底节区25例,颞叶2例,丘脑4例,小脑3例,顶叶、外囊、内囊、脑室各1例;其中中线结构移位2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颅脑CT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血肿吸收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例)

血肿大小(±s,ml) 脑水肿程度(例) 血肿吸收率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 B C D A  B C D
中医治疗组 50 16.30±15.10 1.44±1.43 5 24 12 9 33*  9 3 5 83.50±17.00
西医对照组 38 16.60±15.70 5.20±5.10 5 16 15 2  7   15 8 8 53.12±26.74

  注:与西医对照组比较:P<0.01,*P<0.0011.3.2 出血量计算方法:根据日本多田明的计算公式〔3〕,即:π/6×长轴×短轴×层数。

  1.3.3 脑水肿程度分级:根据颅脑CT图像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4〕:A:无脑水肿;B:血肿伴周围低密度影;C:B+脑室受压;D:B+C+中线移位。

  根据上述方法,2组从颅脑CT图像提示的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分级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1.4 治疗方法:

  1.4.1 中医治疗组:以“清通法”为治疗原则,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辨证,全程应用羚蝎胶囊,灵活应用开窍熄风合剂和通腑合剂,以口服为主,昏迷患者可予鼻饲或灌肠,并配合适量的清开灵注射液。所有患者停用其它中西药物。

  1.4.2 西医对照组:用止血芳酸、止血敏等止血剂及甘露醇以止血,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加用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等改善脑血管微循环,营养脑细胞。

  对2组合并感染者均加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者均加用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

  1.5 CT检查及疗效评定标准:入院治疗4周后复查CT,根据治疗前后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血肿吸收率进行分析、比较。血肿吸收率计算方法如下:

  (治疗前血肿大小-治疗后血肿大小)/治疗前血肿大小×100%。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CT检查结果

  颅脑CT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的血肿大小、脑水肿程度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中医治疗组血肿为1.44 ml,西医对照组为5.20 ml,具有显著差异(P<0.01);中医治疗组的血肿吸收率明显大于西医对照组(P<0.01);中医治疗组血肿吸收、脑水肿消失33例,西医对照组7例,也具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中医治疗组颅脑CT的改善显著优于西医对照组(见表2)。

  3 讨 论

  我们认为:急性出血性中风是以风、火、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四者既可单独致病,又常常互为因果,综合交织,由于突然用力、劳累过度、精神紧张等因素,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发病。它们或风火相煽、或痰火内闭、或痰瘀交阻、或痰热腑实,造成闭心窍、损脑络、滞经脉、郁气血、留中焦、扰清浊、乱神明。临床以发病迅速、变化多端、病情危重为主要特征,以“火热”、“闭阻”为主要表现。治疗必须针对病因,采用快速截断的方法阻止病情进一步演变。“清通法”正是抓住“火热”、“闭阻”这两个主要环节,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而提出的治疗法则。

  “清通法”由羚蝎胶囊、开窍熄风合剂、通腑合剂等组成,从3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系列制剂。其中,开窍熄风合剂以清为主,清中有通;方以菖蒲、黄连、麦冬、胆星、僵蚕等组成,共奏清心开窍、清热定志、熄风化痰之功。通腑合剂以通为主,通中有清;方以大黄、芒硝、桃仁等组成,共奏清热通腑、化瘀润肠之功。羚蝎胶囊有清有通,清通并重;方以羚羊角粉、水蛭、全蝎等组成,共奏清肝熄风、祛瘀通络之功,并贯穿急性中风的全程治疗。3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配用,变化自如,形成清中有通、通中有清、清通并重的“清通法”鲜明特点,使风、火、痰、瘀各得所宜。治疗后的颅脑CT提示:中医治疗组治疗前后颅脑CT的血肿大小较西医对照组明显缩小,血肿吸收速度较对照组快,颅脑水肿分级恢复正常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同时,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羚蝎胶囊、开窍熄风合剂及通腑合剂3方均能通过抑制血浆内皮素(ET)释放,调节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从而达到保护脑神经细胞的作用〔5〕。所以,本组病例中虽然中医治疗组的平均年龄高于西医对照组,但治疗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的颅脑CT疗效却优于西医对照组,与动物实验结论相符。说明:“清通法”能够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出血灶的吸收,改善脑血管微循环,保护脑神经细胞,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确实疗效显著。

  基金项目: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计划(No.95Ⅱ004)

  获奖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No.19980829)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No.98沪卫中医J307)

  作者简介:徐 蕾(1967),女(汉族),上海市,主治医师。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卫生部中医急症中风病协作组.全国中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山东中医杂志,1986,5(6):4749.

  〔2〕戴瑞鸿主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7.

  〔3〕多田明る.CTによる脑内血肿量の测定.脑神经外科,1981,8(9):251252.

  〔4〕张雪林,黄其流,陈燕萍.脑出血的CT改变与预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9,6(1):1516.

  〔5〕朱冬胜,徐敏华,卫洪昌,等.中风系列制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5):133137.

(收稿日期:2000-05-30 修回日期:2000-08-2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中风系列制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焦点新闻
·中医药在现代乳腺癌治疗中的运用
·早期乳癌的一种手术方法——乳腺四分区象限切除术(Qua
·阑尾切除在卵巢癌手术中的意义及探讨
·以持续性发热盗汗为主症卵巢癌误诊为结腹1例
·中风脐疗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4例
·96例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