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年第1期第22卷
伊川县人民医院(河南伊川471300) 张群波
关键词:肛肠病;便秘;结肠运输试验;诊断
摘要:为探讨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对489例直肠出口梗阻便秘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直肠前突(RC)和直肠内套叠(IRI)分别达42.5%和50.9%,而子宫颈炎、子宫颈肥大、子宫后位等分别占RC和IRI的80.3%和63.5%。结果表明:该病与妇科疾病尤其是子宫颈疾病密切相关。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又称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或功能性出口处便秘,是一组肛门直肠出口处有梗阻性因素存在,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净、排便时程延长、肛门直肠下坠为主诉的症候群,广泛存在于女性病人中,多属顽固性便秘。我院1992年以来,对489例便秘病人进行了系统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已除外肛门直肠占位病变,男7例,女482例;年龄21~72岁,平均41.6岁;病程1个月至23年。女性病人除12例外均为经产妇。主要症状见表1。
表1 489例便秘主要症状
直肠重坠 |
便秘 |
排便困难 |
排便不净 |
排便时程延长 |
直肠异物感(虫蚁爬行感等) |
白带多 |
腹胀 |
堵塞感 |
粘液便 |
血便 |
粪头秘结 |
全秘结 |
356 |
303 |
51 |
149 |
206 |
171 |
7 |
235 |
158 |
97 |
114 |
56 |
72.80% |
61.96% |
10.43% |
30.47% |
42.13% |
34.97% |
1.43% |
48.06% |
32.31% |
19.84% |
23.31% |
14.52% |
1.2检查方法 直肠指诊、B超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了解直肠及其相邻脏器的情况,了解腹腔及妇科情况。估计便秘的类型,排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占位性病变。排粪造影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参照第七届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卢任华《排粪造影在肛肠科的应用》。
2、结果
489例便秘原因见表2。
表2 489例便秘原因
原因 |
合计(%) |
合并情况 |
子宫颈炎、子宫颈肥大、子宫后位等(%) |
痔(%) |
前列腺炎(%) |
RC |
208(42.5) |
167(80.3) |
73(35.1) |
0 |
IRI(含AMP) |
249(50.9) |
158(63.5) |
62(24.9) |
0 |
PRS |
15(3.1) |
5(33.3) |
2(13.3) |
2(13.3) |
SPFS |
8(1.6) |
3(37.5) |
0 |
1(12.5) |
PD |
9(1.8) |
1(11.1) |
1(11.1) |
0 |
合计 |
489(100.0) |
317(64.8) |
138(28.2) |
3(0.6) |
3、讨论
女性直肠出口梗阻性便秘多见于经产妇女,与妇科疾病尤其是宫颈炎、宫颈肥大密切相关。宫颈炎、宫颈肥大或子宫后多由于内生殖器炎症、分娩、损伤、产后盆底及其它子宫支持组织复原不良所致。这时子宫体、子宫颈本身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压迫直肠前壁下段,使直肠腔狭窄或弯曲,此时人体直立状态下作用于直肠前壁下段的策略增加,病人自觉排便困难、直肠重坠、腰骶酸困、堵塞感,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时腹压较前明显增加;又由于直肠前臂受压弯曲,所受粪便作用的磨擦力增加;加之分娩时损伤盆内筋膜,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的前中线交叉纤维被撕裂,便薄弱的直肠阴道隔扩张变薄,在排便时直肠前壁受力作用较大,久而久之向前下扩张成囊袋状(即直肠前突),直肠前壁下段地上方组织的承托力下降;排便习惯不良,直肠前壁下段薄弱处肌层被撕裂,所受粪便磨擦力增加,久之使该处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下降,发生直肠前壁粘膜内脱垂。
以上因此,使直肠前壁下段的力平衡状态被破坏,即重力加腹压加磨擦力大于组织的弹性回缩力加下方组织的承托力,出现出口梗阻便秘症状,病人试图通过增加腹压排空,加重梗阻状况——直肠前突更加明显,粘膜脱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宫颈炎、宫颈肥大、子宫后位等妇科疾病为直肠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始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直肠前突的各种修补手术,一方面校正了直肠的前膨出状态,排便的力学角度有所纠正,缓解了部分梗阻症状,但另一方面实际上也增加了对上方组织的承托力;直肠内脱垂的各种手术,解决了直肠粘膜冗长问题,也减轻了梗阻堵塞症状,但都没有很好的处理宫体、宫颈后压直肠这一根本问题,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对于直肠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治,不可忽视宫体、宫颈的病变,应本末兼顾、标本同治,这样才能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