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陈日新论灸感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9-08
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陈日新认为不同热敏灸感携带着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信息,能指导临床制定灸疗方案。灸感是指施灸时,悬灸某一穴位时,在施灸部位产生局部、表面的热感。陈日新等发现,在疾病状态下被灸的患者在施灸至某一穴位时,却产生一个远部和深部的热感,甚至热至病所,此现象被称之为热敏灸感。因此,陈日新非常重视临床施灸过程中热敏灸感信息的采集,以指导临床制定灸疗方案。本文从热敏灸感的表现、产生的临床规律、反映疾病病情、指导灸疗选穴、确立个体化充足灸量及判断灸疗适应症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
 
热敏灸感判断灸疗适应症
 
热敏灸感包括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人体出现上述灸感时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患者会伴随喜热、舒适、甚至愉悦的感觉。喜热是人体对外界热的需求表现,是生物体本能的需求反映,是人体对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说明人体需要艾热的帮助与治疗。自然界从来不做多余的事,生物体也是如此,不足则喜,有余则恶。因此陈日新首次提出新的、临床实用的灸疗适应证判断标准,即凡是出现热敏灸感的病症就是灸疗的最佳适应症。灸疗具有良好的温通、温补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寒证、虚证。自古以来,对于热证是否可以选择灸疗,一直争议不断。研究表明,部分热症使用艾灸疗效极佳,如体表的疔疮疖肿及慢性炎性反应等热证,而并非所有的寒证、虚证都是灸疗的有效适应症。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缺乏简便、实用的灸疗适应症判断方法,只能是经验推测。热敏灸感的发现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为临床灸疗适应症的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指征。热敏灸感指导我们正确把握灸疗的适应症,这是适应生物本能需求的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执简御繁的法则。
 
典型医案
 
医案一患者,女,45岁,于2007年11月13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喛气,上腹部胀闷不适,自服健胃消食片后症状消除。2007年11月29日该症复现,并感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且呕出当餐食物,自行中药治疗(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缓解,后每于饱餐后即出现上腹胀满、喛气。体检、胃镜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经热敏灸感探查,在双侧肝俞、中脘穴出现透热、扩热等热敏灸感,说明此病症是热敏灸的适应症。即在双侧肝俞穴施双点温和灸,立感热流扩散并汇合一处,3分钟后,感热流徐徐入里,并向右侧背腰部扩散,灸感持续约10分钟,热流呈线形渐回缩至右侧肝俞,并感右侧肝俞穴皮肤灼热,乃停灸右侧肝俞穴,5分钟后热流继续回缩至左侧肝俞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左侧肝俞穴。继对中脘穴行热敏灸,立感透热,深达2寸许,5分钟后热流呈线形向上涌动直达剑突下,并感热流在上腹部团团涌动,且向深部扩散,自觉上腹胀闷、恶心、喛气症状消失,该灸感持续10分钟,热流渐回缩至中脘穴乃停灸,完成1次热敏灸治疗。次日复诊,探查发现左侧上巨虚穴出现传热现象,即在左侧上巨虚穴施灸,患者自觉热流呈片状沿小腿外侧向上传导,热流于30分钟后上传于上腹,该灸感持续约15分钟后热流渐回缩至左侧上巨虚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1次热敏灸治疗。按上述方法探敏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5次,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医案二患者,女,53岁,于2008年3月10日就诊。患者3年前外感风寒后感左侧膝关节酸痛、轻微肿胀,晨起时疼痛较重,轻度活动后疼痛缓解。近1个月来因劳累,左侧膝关节肿胀疼痛,上下楼梯需扶手帮助,无法下蹲。经灸感探查,在左侧血海穴下2寸处、犊鼻穴探及穴位热敏。即选左侧血海穴下2寸处施单点温和灸,于数秒钟后感热流向皮肤深部灌注,约5分钟后感热流下传,穿透关节腔至左侧阳陵泉穴附近,即在左侧阳陵泉穴施灸,立感热流迅速沿小腿外侧下传于外踝、足背,感外踝部热量大于施灸处,灸至50分钟后感左侧阳陵泉穴处皮肤灼痛,停灸左侧阳陵泉穴。70分钟后热流回缩至左侧血海穴下2寸处,感皮肤灼痛,完成1次治疗。灸后感左膝关节疼痛减轻,当晚睡眠好。按上述治疗方案,每天1次,共治疗10次,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仅于上下楼梯时稍感左膝关节酸痛,下蹲稍感困难。继续按以上方案探敏治疗10次,左侧膝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时无明显不适。
 
按以上两个病例,通过灸感法探查发现相关穴位出现热敏灸感,说明该病症是热敏灸的适应症,并且确定了以上热敏穴位为施灸部位。治疗过程中,随着施灸时间的延长,灸感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热敏灸感的消失即是此穴本次施灸剂量已经达到个体化充足灸量的标志,说明此穴已达到个体化充足灸量,可以停灸。当与疾病相关的热敏腧穴均消敏时,表示此次热敏灸治疗完成。
 
热敏灸感的产生具有普遍性,与疾病状态高度相关,其出现部位呈现出动态的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与临床灸疗疗效的提高关系密切。热敏灸感产生的类型和强度可以指导临床灸疗选穴、定量,指导判断灸疗适应症。目前临床多根据被灸者的主观描述来判断热敏灸感,尚缺乏客观指征。因此,深入研究热敏灸感的客观化,对热敏灸感的科学量化意义重大。(谢丁一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