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针下调气”务求气至病所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22-02-11
李延芳对“气至病所”认识颇深,强调针灸疗效的关键在于“得气”,而“得气”的最佳状态为“气至病所”。
 
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
 
李延芳针刺的基本原则是“针刺以气为要,治则气至病所”。针下调气是针灸的精髓,调气是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的前提,得气是经气调动气至病所的前提,得气如何乃是针灸取效的关键。得气的概念首见于《内经》,所谓得气,是指针刺腧穴或一定的部位时,患者会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可以通过发挥医者与患者的效应而感知。就医者而言,窦汉卿在《针经指南·标幽赋》中言:“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生动描绘了针下得气与否的医者指感。就患者而言,《素问·针解》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这里针下产生的寒热感觉变化,同样是一种气至的反应,它是通过患者表现出来的,其他如酸、麻、胀等,也只有依靠患者的陈述才能了解。针刺得气是取效的关键,既是机体正气充足的表现,也反映了患者预后的好坏。《灵枢·九针十二原》就指出:“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标幽赋》亦云:“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临床证明,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缓慢,疗效较差;如无得气,一般无效。若能气至病所,则疗效更佳。
 
结合临床实践,李延芳将影响“得气”的因素总结如下:
 
1.取穴不准:在针刺过程中,取穴为首要环节,若取穴不准,针刺角度稍有偏差,则得气难,疗效亦差。
 
2.针刺深浅无度:在针刺过程中,正确掌握针刺的深浅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每一腧穴针刺时都有一定的深浅度,刺之过深或过浅,均会影响得气的产生。
 
3.体弱病久正虚:病情久,正气虚,甚至脏腑机能衰退,以致经气不足,刺之则得气较难。
 
4.针刺者手法欠熟练:熟练的手法是针刺得气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手法不熟,不仅难以得气,往往还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5.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得气的快慢、强弱与机体的机能性及神经系统的反射关系非常密切。某些病理因素导致局部机能及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常影响得气效果。
 
针下调气是取效关键
 
针下调气是李延芳学术思想的精华,是针灸临床能否取效的关键;施针之时,如未得气,当调气以使得气;即已得气,当调气以祛邪和气。何以言此?未得气者,多由年老体弱,正气虚损;或久病体虚,正不抗邪,如此当留针候气、缓捻催气,待气至针下,利用手法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气者也。已得气者,当分邪正,利用手法祛邪固正,使针下之气从容和缓,调气者也。凡刺之后,如何识别针下之气属邪属正,李延芳遵循《灵枢·终始》篇所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当针刺入机体后,如由于病邪的侵袭,针下紧急而涩,此为邪气无疑,施针者利用提插捻转、补虚泻实诸手法,使针下之气不紧不松,不吸不顶,不急不涩,乃徐徐从容和缓如棉。即所谓“谷气来也徐而和”,此经气来复现象,如此即达到针下调气、邪去正复的目的。其原理陆渊雷早在《伤寒今释》中便提及:“利用正气以治病,为中医治疗法之大本。”
 
气至病所有三个前提
 
“气至病所”语出窦汉卿《针经指南》,是指在针刺时施以一定调气手法后使针感循经感传直达病所。关于“气至病所”历代多有阐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指出“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为《标幽赋》作注说:“凡病热者,先使气至病所。”可见,前人对针感直达病所已有足够的认识。
 
李延芳认为,“气至病所”广义上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气至针下,既针刺后运用手法使针下产生涩滞、沉重感,即局部得气;其二是指针感沿着一定方向上下往来,甚至达到病变所在,实为一种较强的针感。临证在运用“循经远取”治病时,既要做到气至针下,又要实现气至病所,才能提高疗效。
 
临床“气至病所”的实现,有三个必要前提:其一,必须明确经络辨证,再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正确选取经穴,使病、经、穴三者吻合;其二,熟练的针法亦是“气至病所”的关键,行针时应以针尖指向病所为原则,控制好针刺深度与角度;其三,针刺过程中,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亦十分关键,正如《内经》所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医者处于主导地位,可以通过调理自身的精神进而在针刺过程中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通过注视患者双目,以己之神,摄制患者之神,使其放松,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针刺部位,使经气易于运行,利于气至病所。此外,运用押手从深浅、方向方面进行调整,通过“催气”亦可使“气至病所”。(耿惠 河北工程大学  李利军 河北省邯郸华仁中医院  贾小红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