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一书主述伤寒热病,一书主论杂病,《伤寒论》辨证多从症状,《金匮要略》辨证多从脉、色。余宗其意,用于反复不愈之证,多见甚效。
患者王某某,女,成人。七八年来全身窜痛,近一年来疼痛加重。询之,疼痛时作时止,或发在头,或几秒钟后迅速转至两臂,刚刚停止,又在脚、腿、手部发生,疼痛处有时如火灼,有时如冰触,有时麻木疼痛,有时跳痛,有时钝痛,春夏剧、秋冬减,总之,休作不一,难以名状。经北京、天津、太原等数家医院检查,均未确诊。不得已,又请中医治疗,遍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针灸、按摩等治疗,症状反见加重,并见心胸烦乱,难以入寐。审视其色,近于常人,言语、呼吸无异常,舌苔薄白,脉沉弦滑。
诊断:痰火化风之候。
治则:息风化痰,通络泻火。
方药:钩藤30g,地龙10g,枳壳10g,香橼9g,佛手9g,连翘9g,丝瓜络9g,桑枝30g。
有人问:全身窜痛是风吗?为什么用风药治之不效?滑脉是有痰吗?为什么用南星、白芥子无功?疼痛是瘀血吗?
笔者答云:全身窜痛确属风,但风有外风、内风,有虚而生风,有实而生风。外风宜散,如羌活、防风、独活之属,内风宜息,如钩藤、地龙、僵蚕、羚羊角之类;虚风宜补,但补应视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去补,如气虚者宜人参、黄芪;血虚者宜当归、白芍、阿胶、生地、熟地;阴虚者宜生地、阿胶、玄参、龟甲、鳖甲;阳虚者宜附子、肉桂、川乌、吴茱萸。实风者宜泻,但应视痰、热的不同和脏腑的区别而用药,如痰热者,宜竹茹、竹沥、胆星,佐加钩藤、地龙、羚羊角、全蝎、僵蚕;热极生风者,宜分胃、肝而用药,如阳明气分热炽者,用白虎,腑实热盛者,用承气,气营两燔者,用清瘟败毒饮等。
本证之窜痛,不是外风,故不可用羌活、防风、灵仙之散,散之则伤肝之阴而疼痛反加,钩藤、地龙息内风,舒筋脉,故用之。
至于风痰为什么不用白芥子、南星,因其辛温行散之力较强,而无理气之效,而且本证脉见沉弦而滑,沉为气郁为主,故应以理气为先,此时若过用化痰而略于理气,则气郁之火反而更剧,因此采用理气为主,微有化痰作用的香橼、佛手、枳壳、丝瓜络,配以连翘软坚散结清热,丝瓜络化痰通络,这样既可除沉痼之害,又可使正气得复。
继服20剂,愈。(《中医内科证治备要》,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朱进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