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亚于春节,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产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是大吉之日,并举行祭祖、家庭聚餐等。
2019年11月8日发行的《二十四节气》邮票中第四图,名为“冬至”。邮票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采用国画小品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孩子绘制《九九消寒图》,其母亲在一旁编织毛衣的情景。整个画面中人物造型憨态可掬,笔墨酣畅利落,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北方有“数九”的民俗。《九九消寒图》通常有文字版(写九)、图形版、图画版(画九)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邮票画面中出现的小孩正在绘制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画九)。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朵梅花九个花瓣,每瓣代表一天,共81瓣,代表“数九天”的81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81瓣,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
冬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上升并逐渐增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也就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阳生春又来。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那天起,气温进一步下降,也就开始“数九”了。
由于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节,阳气开始升腾,因此最适合养生,可以通过灸神阙穴来达到养生的目的。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的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次年少生病。通常在冬至前后4天,加上冬至日共9天中,用点着的艾条熏灼肚脐周围,以产生温热的感觉为宜,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因此泡脚可起到祛除寒气的作用。
中医认为女性属阴,因此冬至过后应特别注重保暖,否则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这个节气里妇女应少吃寒性食物,生理期更要注意。外出时更应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冬至时节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食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丰富的肉类,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莴笋、大蒜等。(顾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