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医 真气正气元气 三者含义考辨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9-02-09
真气、正气与元气(原气)考辨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是中医学常用的名词术语, 各有不同意义, 但是许多文献中,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等词常常混称, 如:真气[异名]正气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素问》) ;元气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脾胃论》) [1]。原气, 出《难经·三十六难》。又名元气、真气[2]。那么各词之间到底能否混称呢?为规范其名词术语及意义, 笔者考证了大量文献, 分析了各个词语的含义、来源、作用、运行通路, 试述如下。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三者含义考辨
1.元气 (原气) 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谓:“元, 始也”。指初始, 本始的意思。“原, 水泉本也”。指水的源头, 也含有初始的意思[3], 因此“元”和“原”字含义相同, 元气与原气含义相同。笔者通过考证古代文献, 认为元气 (原气) 大概有3种含义: (1) 原气为藏于肾中命门之气。如《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 诸神精之所舍, 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 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4]73。 (2) 元气等同于真气, 如金代李东垣《脾胃论》卷下:“真气又名元气, 乃先身生之精气也, 非胃气不能滋之”[5]60。 (3) 元气指胃气, 如明代张介宾《类经·十九卷》:“谷气, 元气也, 即胃气也”[6]351。
 
2.真气含义
真气有5层含义: (1) 真气是受于先天, 与谷气并而充身的一种精微物质。如《灵枢·刺节真邪》:“黄帝曰:余闻气者, 有真气, 有正气, 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 所受于天, 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 正风也, 从一方来, 非实风, 又非虚风也”[7]。说明《黄帝内经》时代真气与正气含义不一致。正气这个词语, 在这段话中指的是正风, 即四时的正常气候。 (2) 指经气。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真气者, 经气也, 经气太虚, 故曰其来不可逢, 此之谓也”[8]67。 (3) 指心气。如《素问·评热病论篇》:“真气上逆, 故口苦舌干, 卧不得正偃, 正偃则咳出清水也”[8]80。 (4) 指正气。如《类经》:“气失其和则为邪气, 气得其和则为正气, 亦曰真气”[6]198。 (5) 指心之神。如《脾胃论》卷中:“心之神, 真气之别名也。得血则生, 血生则脉旺”[5]52。
 
3.正气含义
正气有4层含义。如前所述, (1) 可指四时的正常气候。 (2) 可等同于真气。 (3) 指人体腑脏血气的抗邪能力, 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凡云邪者, 不正之气也, 谓人之腑脏血气为正气, 其风寒暑湿, 魅鬾魍魉, 皆谓为邪也”[9]。 (4) 指精气, 如明代李中梓《内经知要》:“精气, 即正气, 乃谷气所化之精微”[10]。
 
由于各词在古代文献中含义纷繁复杂, 因此笔者认为把各词完全等同不妥, 只能客观的说在古代文献中曾经有医家把真气与元气、正气混称。
 
我们再来看一下, 现代文献中这3个词的含义, 从《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国家规范和标准对三词的解释来看, 三词含义不同。见表1。
 
可以看出, 首先, 真气与元气不同, 真气是人体之气的统称, 元气是真气的一部分, 元气和后天水谷精气组成了真气。而正气在现代主要与邪气相对, 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总称。因此笔者认为三词含义不同, 不应混称。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来源考辨
1.元气来源
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一曰:“夫胃气者, 即后天元气也, 以谷气为本”[13]。说明元气以谷气为本, 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又如:清代俞昌《医门法律》卷二:“人身血肉之躯, 皆阴也。父母媾精时, 一点真阳, 先身而生, 藏于两肾之中, 而一身之元气, 由之以生, 故谓生气之原”[14]59。指出元气形成于父母媾精时, 即胚胎形成时期, 为人体生气之原。从以上两条文献可以看出:元气形成于胚胎形成时期, 同时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
 
2.真气来源
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卷六:“人之真气衰旺, 皆在饮食入胃, 胃和则谷气上升”[15]。说明真气盛衰与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又如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九:“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受于天者。先天所生之精气。谷气者。水谷所生之营卫宗气津液也”[16]。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谷气合而成, 同时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充养。
 
3.正气来源
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论胃中水谷之精气, 与水谷之悍气, 皆正气也”[14]76。说明正气来源于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
 
总之, 关于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三者的来源, 笔者认为三者相同点是均有赖于后天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充养, 但是正气不包含先天之气的成分, 而元气和真气虽然均包含有先天之气的成分, 但是元气和真气的生成顺序不一样, 元气形成于父母媾精时, 先于真气形成, 三者来源成分不尽相同。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作用考辨
1.元气作用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一:“小儿禀父母元气而生成, 元气盛则肌肤充实, 惊, 疳, 积, 热, 无由而生, 风寒暑湿, 略病即愈”[17]。又如: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卷之一:“人之元气强壮, 荣卫和平, 腠理致密, 外邪焉能为害”[18]?说明人体元气能够起到防御外邪, 使人体不易生病的作用。又如《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命门余义》:“然命门为元气之根, 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 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19]29。说明五脏的阴阳得到元气的激发, 才能各自发挥其不同的功能。元气作用与肾气相似, 能够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
 
 表1 真气、正气、元气含义对比
 
2.真气作用
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五脏之盛。真气固密。不为邪伤。若忧愁思虑。饥饱劳逸。风雨寒暑。大惊卒恐。真气耗乱。气血分离。为病之本”[20]。说明五脏功能正常则真气固密, 不易生病, 若因各种原因导致真气耗乱则容易生病。又如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之十从集·杂证谟》:“凡非风等证, 在古人诸书, 皆云气体虚弱, 荣卫失调, 则真气耗散, 腠理不密, 故邪气乘虚而入”[19]109。说明真气耗散则腠理不密, 邪气易于入侵。说明真气有具有维持人体五脏各项生理活动正常, 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3.正气作用
《素问·刺法论篇》:“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又如:清代吴瑭《温病条辨》:“盖已得汗而阳脉躁甚, 邪强正弱, 正尚能与邪争, 若留得一分正气, 便有一分生理, 只在留之得法耳”[21]。说明正气能够与外邪相争, 起到防御外邪, 使人不易生病的作用。
 
总之, 从作用上看, 三者均能维持人体健康。正气主要是防御外邪入侵, 而元气与真气均能够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功能, 同时元气与真气不同之处是元气还有类似肾气的功能, 能够激发五脏之阴阳。三者不是完全相同。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运行通路考辨
1.元气 (原气) 运行通路
东汉前·佚名《难经·三十八难》:“曰:脏唯有五, 腑独有六者, 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 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 主持诸气, 有名而无形, 其 (经) 属手少阳。此外腑也, 故言腑有六焉”[4]76。说明原气从三焦别出, 三焦具有原气之别使的作用。
 
2.真气运行通路
明代朱榡《普济方》卷四:“夫谷气以真气为本。相附而周荣于一身。以应十二脉之动”[22]。说明真气与谷气相附, 随着血脉的流动荣养周身, 并且聚于脑中。
 
3.正气运行通路
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夫人身之正气, 与血为配, 血行脉中, 气行脉外, 一呼脉行三寸, 一吸脉行三寸, 气血并行, 周流乎一身之中, 灌溉乎百骸之内, 循环无端, 运气不悖, 而为生生不息之妙用也”[23]。说明正气顺着人体血脉运行的方向, 巡行于脉外周流于全身。
 
总之, 从运行通路来说, 真气与正气均随着血脉的运行方向, 而原气则从三焦别出, 巡行于三焦之中, 为其不同之处。
 
小结
综上所述,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三者含义、来源、作用及运行通路均不完全相同, 故笔者认为三者不应混称。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金芳芳 蔡永敏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