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05-20
今天是小满节气,这是夏季六个节气中的第二个,此时农作物开始变的饱满,气候也已经有些燥热了。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这一时段人体应注意蓄积一些精气和体力,以备即将到来的暑热天气对人体的损伤,避免“苦夏”的发生。如果小满时节能够打好基础,到了长夏时的湿热就不再难耐了。
 
雨多湿满
 
小满节气有句俗谚,“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就是说,到了小满节气,雨水会多起来了。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气也会变得潮湿。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出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症状,气候潮湿还会造成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此外,各种与湿邪相关的皮肤病,如脚气、湿疹、汗斑、湿性皮肤病、足癣等也容易在这个季节发生,这是由于湿郁肠胃,积而化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发为本病。此时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重视调整脾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常吃具有清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适当搭配,有荤有素,既保证营养的均衡,又可以祛湿健脾。忌食肥甘厚味的食物,避免生湿助湿。如动物脂肪、海鲜类、辛辣及油煎熏烤之物,牛、羊、狗、鹅肉类等发性食物也尽量避免使用。避免过食冷饮消暑降温,以免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在服装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选择透气性能好的纯棉织物,随时增减衣服,避免一些化纤织物造成皮肤过敏,加重病情。

小满节气养生
 
热盛汗满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内的阳气也会因此受损。如果贪凉喜冷,比如喜欢呆在空调间、喝冰啤酒等,克伐阳气,加重阳气受损,更容易生病。反复进出冷热温差大的环境,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脏负担也随之增加;再有汗出受凉,很容易造成感冒。为了弥补排汗丢失的津液,饮食上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健脾养胃,补充津液的目的。同时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过度运动还有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运动时尤其要控制强度和时间。如果需要运动可选择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小满时节,许多人喜欢用洗冷水澡。可冷水澡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如体质弱者或患有高血压、关节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再有大汗过后,用冷水洗澡会更伤阳气。服装选择尽量宽松透气,利于汗液排出。不过,不要误以为穿的越露就会越凉快,因为只有当外界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暴露才会有凉快感。此外,夏季养护阳气,比较适合按揉足三里穴,或是采用拔罐热灸的方法。
 
风火烦满
 
小满节气时,由于气温增高,风火相煽,人们的情绪也会随之改变,容易出现心烦气躁的现象,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心境平和,防止情绪中暑,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而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此时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
 
小满节气防“苦夏”
 
“苦夏”就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小满节气应注意防“苦夏”。
 
从气候上讲,小满后天气逐渐炎热,人们在日常起居饮食上也要适时作出调整。小满时节养生保健非常重要,按照中医养生的理念是,保养好身体,可减少不久后随即到来的长夏的诸多不适。
 
朱叶珊介绍,苦夏又分为:湿热重型,主要表现为身热、口干欲饮、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气虚型,通常表现为容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不思饮食;气阴两虚型,此类人群除了有气虚表现外,还会出现阴虚内热症状,如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清瘦、口干、舌质红。
 
中医讲求的是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天可以多喝些绿豆汤、西瓜汁、红豆薏米汤之类的解暑食物,少吃辛辣温燥之物。此外,要特别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最好饮用常温水,以免引发胃肠炎等肠道疾病。而且,平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虚弱的人,如果在夏季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偏嗜生冷,损坏肠胃,抵抗力减弱,更容易“苦夏”。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
 
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朱叶珊提醒只有注意在小满节气做好未病先防的工作,才能为即将到来的酷热做好准备,身心愉快,健康一夏。

小满养生三原则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宜清补。中医认为,过湿对脾不利。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导致湿气易侵入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运化功能产生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引起食食欲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芹菜、桃、葡萄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如某些人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状出现,那么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注意针对性,辨证用膳,或气、阴双补。(徐成文)

Tag标签: 养生(75)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