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医养生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仝小林治湿热的病案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4-08-29
仝小林老师说,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同样也适合于人体。这就是中医取类比象的道理。

关于湿与热,他曾精辟概括:水,无热,即不化气亦不成湿。故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然热化气则水必耗,故治湿热,又理当关注伤阴。“水冻成冰,空气燥干;水凉成水,蒸发缓慢;水与热伍,湿热成焉。水源充足,湿热弥漫,水源不足,伤阴立现;与其救阴,不若清热,热除湿去,道理简单”。

下面是一则仝小林治疗“湿温”的病案。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

王某某,女,31岁。1997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一月余,每日体温39℃~42.3℃,热至高峰后汗出热退,退后复起,近一周腹泻,每日6~7次,昨天开始次数减少,便质黏,咳嗽无痰,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处方:藿香9克,佩兰9克,荷叶15克,大豆卷9克,生石膏30克,芦根30克,滑石30克,生甘草6克,茵陈15克,杏仁12克,白蔻仁9克,生薏苡仁18克,2剂。嘱咐下午3点服1剂,夜间11点服半剂,次日晨起半剂。

患者7月25日下午9点体温退至36℃,7月25日上午9点体温37.4℃,10点体温38.3℃,下午3点体温37℃,全天体温未超过38.3℃。但仍发热,咳嗽,热邪为甚,继在前方基础上加黄芩9克,桑白皮30克,桔梗18克,增强清肺热之力,3剂药后热已退至正常。

患者发病季节在夏季,热势难退,腹泻,便质黏,舌苔厚腻,脉滑数,证属湿温,方以三仁汤加减,重剂生石膏、芦根、茵陈清热,佐以薏苡仁、滑石、大豆卷利湿,主次分明,照顾全面,故用后热势大减,湿邪大去,再增清泻肺热之力, 3剂热退病除。三仁汤原方配伍中,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三仁合用为君,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半夏、厚朴为臣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佐使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诸药共用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然综观此方,利湿有余,清热不足,用于湿温高热,必重在清热。湿热相因为邪,纠缠不清,难以速除,此患缠绵月余的高热能短期获愈,关键是因明此“治湿热、关键在清热”之理也。

仝小林教导我们,不仅要从自然中善于观察(形象),还要通过类比开启智慧(比象),通过反复实践,最终抽提出规律(抽象)。他经常执简驭繁,点化我们,很多治病道理,就在自然界的规律之中。

比如怎样理解寒湿:请先回忆一下水边的苔藓。凡苔藓长得好的地方,一定是不见或少见太阳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阴暗潮湿寒冷没有阳光的地方。舌苔白厚如积粉,是典型的寒湿,“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怎样治呢?给足阳光,苔藓自除。当然还要利湿。

那么如何看待湿浊淤痰瘀呢?我们正常的体液是流动的、清爽的。像一条清新的河流。当雨水过后,水多了,这就好比湿。倘若雨水卷进来很多泥沙,这就好比浊。许多浊物沉到河底流动缓慢,这就好比淤。淤的底下就是泥,泥就好比痰。痰的底下就是更坚硬的泥,其硬度已接近河床,就好比瘀。

道法自然、取类比象。首先形象,然后比象,最后抽象。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