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骨蕨拼音Hēi Gǔ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薄叶碎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esoria tenuifolia(Burm.)Trev.[Trichomanes tenuifolium Bur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40cm。根茎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棕黄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叶薄革质,簇生;叶柄栗色,长6-25cm,下面圆形,上面有沟,下部稀有鳞片;叶片五角状卵形、三角形或阔卵状披针形,远较叶柄为短,长4-18cm,宽4-12cm,三回羽状;羽片6-8对,基部1对最大,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9cm,宽2.5-4.5cm,柄长3-10mm,二回羽状;小羽片5-6对,具有狭翅的短柄,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小脉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半部的叶脉先端;囊群盖多少由受质的叶边反卷而成,连续或断裂,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000m的溪旁、田边或山地林下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痢疾;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