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药材从野生到家种是一场革命,那么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流通体系的“重塑”至少是一场重大的变革。有观点认为,中药材的属性介于农副产品与药品之间。2014年农业部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中药材被定为10大类特色农产品之一,诚然中药材的种植在农业端口,但中药材的本质属性是“医药”,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目标到2020年力争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凸显“医药”属性。
中药材物流现代化加快了步伐。近日,商务部印发了《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中药材现代物流建设又往前迈了一步。之前出台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是七项主要任务之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在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部分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制定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相连。
中药材物流方式原始,不及中药工业产品,与大宗农产品也有较大差距。其物流方式目前仍呈现“散、小、差”的状态,与我国工业消费品物流现状比较要落后20年,与粮食、棉花、烟草、水果、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物流现状比较也要落后10年。中药材物流存在的问题包括:民房储存、掺杂使假;不能实现全程追溯。加工:马路曝晒、硫磺熏蒸。养护:硫磺熏蒸、霉变、生虫。包装:无规范、无包装、滥包装、无标示。
目前,大规模的产地初加工已成为发展趋势,成为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前端。
中药材物流基地服务功能包括初加工与包装服务、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等,基地建设有利于避免分散初加工、储存中可能出现的掺杂使假、硫磺熏蒸、加重染色等现象。
基地提供药材初加工与仓储的场所,依托药材主产地建设,为广大药农、个体商户、经营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将变革物流方式,增加一个物流主体,再造中药材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专业化管理保障药材品质,使得中药材物流跟得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与药品物流同步发展,与药品物流衔接发展。实现物流与商流分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专业加工与科学养护,保障药材的品质,能使药材卖出好价钱,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途径;通过集中仓储与金融仓储,能使药农提前回笼资金、为药材经营企业融资提供安全保障。
现阶段“公司+农户”的方式能够实现规范化加工,但该模式的中药材生产占药材产量的比例并不算高,现有饮片厂与制药公司,药材初加工只是为其自身服务,没有社会化服务。通过社会化服务使得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其前景值得期待。
6月18日,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暨环太行山连翘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年会在太原召开。会上,山西省正式启动“中药标准化项目”,项目主要承担连翘、党参、黄芪、远志等10个品种的标准制定。
2015年8月,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获批复,在全国共100个品种,山西省承担了连翘、苦参、党参、黄芪、远志、柴胡、山楂、酸枣仁、款冬花等10个品种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会长李安平说,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要认真制定各项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在生产方面,需制定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规范及标准,制定中药材等级标准,制定中药材包装及仓储规范。通过标准化科研项目的论证实施和出台,解决目前中药材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该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高山西乃至中国中药产品质量,引领中药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山西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地,种植历史悠久,在“北药”具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山西省现有1456种中药材,占国内中药数量的8.7%,其中有30多种中药材属道地药材,占全国的15%。黄芪、连翘、黄芩、柴胡、远志、党参、苦参都是闻名的晋产道地药材。
李安平认为, 山西的资源不仅有煤炭,还有品质优良的中药材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调研发现,山西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水平与药材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匹配,与药材大省强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产业拉动能力差,增长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一年多来,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中药材基地建设、种植技术、质量标准、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科学采收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