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从中卫淌过,见证这古老丝绸之路的千年沧桑。如果说,回医药是外来文化输入宁夏的智慧结晶,红红的枸杞则是宁夏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因为枸杞,宁夏将中药材带到远方,唱响世界。
鼓楼遥望,枸杞红满世界
来到中卫市的游客,首先要去的景点便是城中心的鼓楼。古楼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八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4个角嵌有石雕龙首,昂然相对。
鼓楼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门楼上四个方位分别有四个匾额,匾额的内容道出了中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曰“锁扼青铜”、南曰“对峙香岩”、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为“控制边夷”。
如今,这里却因为枸杞,再度成为被世界所熟识的地方。
每天7点,都是老王起床的时间。10年时间,他将青春与这里为伴,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变迁——从最初只有几个商户的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枸杞价格的风向标。
“这里咳嗽一声,全球的枸杞价格也要抖三抖”,老王开玩笑地说。
“中国枸杞之乡、中国枸杞文化之乡、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县(市)、中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县(市)”,一旦有外人,中宁县县长赵建新便会脱口而出,笑得合不拢嘴。
从2010年底到2014年底,该县生产总值由67.3亿元增至121.8亿元。这其中,最主要的功劳便是枸杞。
中宁县种植枸杞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宁枸杞”如今是中国驰名商标,在2014年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居第五位。
造梦“枸杞之都”
赵建新告诉记者,中宁县地处沿黄河城市带、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及中太银发展轴“两带一轴”交汇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宁县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近年来,国内枸杞产业发展日益激烈,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中宁县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向海外进军。
赵建新说,中宁县枸杞产业管理上,从组织形态、生产方式、技术标准、品质价格等环节全面升级。该县优化枸杞种植空间布局,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准建成“八大片区”12.14万亩枸杞示范基地,划分为6个小产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先后采用节水滴灌、统防统治、设施烘干等技术。
全区首个国家认证枸杞中药材GAP基地,400项农残检测,全方位把控质量关,这些工作,为进军高端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中宁县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启动实施枸杞活性物质提取与保健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开发生产枸杞果酒、籽油、花蜜等六大类30多个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宁夏红”、“早康”等34个自主知名品牌。
锻造全球性品牌
借助技术创新,推动中药材海外发展也是他们的制胜法宝。一方面,中宁县举办首届中宁枸杞网上博览会,成立渤海商品交易所枸杞交收运营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建成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训、成果交易于一体的中宁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将金融创新与中宁枸杞产业有机结合,注册成立中宁枸杞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为枸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
中宁县枸杞“走出去”的步伐,越发铿锵和开阔。他们先后代表中国组团赴德国柏林参加第79届“国际绿色周”,赴美国开展枸杞农药残留、机械化采摘科技交流,成为清华大学绿色食品基地,与法国埃尔凯舍姆市签署友好城市建设备忘录。
枸杞——成为中宁与世界的桥梁,中药材在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中谱写新篇章。
赵建新坦言,“没有中宁枸杞就没有中宁的今天,枸杞产业是宁夏可打造的世界级产业,也是中宁锻造的全球性品牌。”(张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