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其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胃、脾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助阳止泻的功效。
吴茱萸可温肝、肾、脾、胃四脏之阳,祛除体内寒湿之邪,而兼以辛通之性。其功用可以用“三温一导”概之。
温肝散寒止痛
本品辛苦性热,主入肝经,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能散肝经之寒邪,又能疏肝中之滞气,并有止痛之效,故为治疗肝寒气滞疼痛之要药,可治以下诸症。
其一,肝寒头痛。肝之经脉上行于巅顶,若肝受寒侵,邪气循经上行于头,可致肝经头痛,表现为巅顶疼痛为主,遇寒则发,着风则剧,得温则减,伴干呕,吐冷涎,《伤寒论》以吴茱萸汤治之,即本品配伍人参、生姜、大枣。后世医家尊张仲景之法,用吴茱萸汤治疗此证有良效。《朱氏集验方》治痰饮头痛背寒,呕吐酸汁,不思饮食,用吴茱萸、茯苓等份为末,炼蜜丸服。笔者治此病,常于吴茱萸汤中加川芎、藁本、羌活、细辛等,效果更佳。
其二,肝寒疝气。吴茱萸治寒疝腹痛,临床上最为常用。如《医方简义》导气汤,即用吴茱萸汤加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治疗寒滞肝脉的疝气疼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夺命丹,用本品为主,配伍泽泻研末制丸服,治小肠疝气偏坠搐痛,脐下撮疼者。
其三,肝寒痛经。肝脉环阴器而络小腹。若寒凝肝脉,血室不温,肝脉拘挛,气机不运而血凝不行,每发为少腹疼痛,自感寒冷而不温,且每至经期则疼痛加剧,疼痛甚者可导致晕厥,并伴四肢不温。对于此症,《金匮要略》用温经汤治之,以本品配伍当归、桂枝、川芎、丹皮、干姜、半夏等。另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治血虚寒厥而内有久寒者,即以本品配伍生姜、当归、芍药、桂枝、细辛等,也甚为恰当。
本方对于因肝经寒凝而致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胎停者,也是适宜之方,笔者用此方治疗此类产孕患者每取佳效,服此方成功怀孕生产者六十余人。
温胃制酸降逆
本品辛苦而热,入胃经,热能温胃止痛,苦能制酸降逆,故对于胃寒呕吐、呃逆、吞酸等有良效。
其一,胃寒呕吐。《伤寒论》阳明寒证,“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治“呕而胸满者”,亦以吴茱萸汤主之。此证由于胃虚寒凝,寒饮内停,胃气不降而上逆,故以吴茱萸汤治之,温胃降逆祛寒而痊。
现代运用吴茱萸汤治疗耳源性眩晕伴呕吐者,亦有满意的效果。现代研究证实,本品能显著减少硫酸铜引起的家鸽呕吐频率,与生姜配伍能加强其止呕作用。临床上呕恶之症颇为多见,痰饮致呕者,治以小半夏汤,或加茯苓;热呕者,治以连翘、竹茹;寒饮者,则以吴茱萸汤为最佳选择。切忌一遇呕证即用小柴胡汤之法。
其二,胃寒吞酸。吞酸之症,不独为肝郁所致,胃中寒者亦可致吞酸醋心之疾。本品温胃祛除寒邪,寒邪去则吞酸可愈。如《兵部手集》载,治每醋心上攻如酽醋,以本品一味一合,浓煎顿服即效。《太平圣惠方》治食已吞酸,以本品加干姜同用,为末服,止酸功效更强。实验研究证明,干姜与吴茱萸汤可以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本品的水煎液口服有止呕及抗盐酸性胃溃疡、吲哚美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胃酸过多及吞酸的现代机制。
此外,本品不仅可以单味治疗胃寒吞酸,与黄连相伍,亦可治疗肝火犯胃之吞酸呕吐,如《丹溪心法》之左金丸,以黄连六份,少佐一份吴茱萸,作丸服,为治肝火郁热吞酸之名方。笔者治疗胃酸过多的患者:属寒者,只加本品、煅牡蛎即效;若为寒热错杂者,则加黄连。至于黄连与本品之比例,全凭对病情寒热比例的判断,或等量、或萸少连多、或萸多连少,并不局限于左金丸6∶1的比例。
温肾止泻止哕
《本草纲目》说本品“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中药学讲义一般将本品归为肝、胃、脾经,实际上,本品亦入肾经而有温肾之效,例如,《汤液本草》说其“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而《雷公炮制药性解》也言其“入肝、脾、胃、大肠、肾经”,因此,本品可以治疗脾肾阳虚,下焦寒湿泄泻、哕逆证。治疗下焦寒湿泄泻,当用《证治准绳》之四神丸,以本品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等。《仁存堂经验方》有单用本品煎汁加盐少许服治“多年脾泄”之法,并解释道,“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盖吴茱萸能暖膀胱,水道即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
此外,对于虚寒所致婴幼儿腹泻,以本品研末,热饭混匀为饼,温敷于脐部及周围,用纱布固定10小时,亦有止泻之功。有临床研究报道,治疗此病35例,总有效率97%,其中1次治愈者高达28例。
外用导火下行
本品除内服外,外用也有殊功,主要起引火归元之效。此法疗效确实,笔者用之颇多,可资读者参考。
其一,治咽喉口舌生疮。《本草纲目》载本品治喉舌生疮,并详解用法为“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此法当今用之临床,确有疗效。有临床报道称,以此法治疗口腔溃疡110例,结果痊愈103例,好转4例,3例无效。此法笔者常用,治口腔溃疡,一般敷一夜即效,口疮减小或消失,疗效确实且效捷。
其二,治高血压。本品外敷足心有降血压作用,一般用吴茱萸粉18~30g,醋调敷足心,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一般敷12~24小时血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也有将本品与川芎等分为末,填脐内治高血压者。有临床报道称,以上述粉末5~10g填脐内,外用伤湿膏固定,每3天换1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高血压84例,总有效率93%。此法笔者令患者试过,效佳,尤其适用于急性血压升高者,对于长期高血压则不太适合。
因本草书中言吴茱萸有毒,故当今临床用量很少,药典指导用量为内服3~5g。但笔者认为,临床上这样小的用量基本上不能起到温肝暖胃温肾的作用。按照张仲景的用药经验,吴茱萸与桂枝的用量差不多,经常用到三两、一升,甚至二升,按当时的实际计量标准来算,三两约相当于45g,一升相当于125g,二升相当于250g。由此可见,张仲景使用本品用量很大,绝不是现在的3~5g。故笔者常用量从10g起步,量病情轻重可用至50g,只要病机属于肝胃寒凝者,从未出现过毒副作用,故建议读者参考用之。外用适量。本品辛热而燥,易耗气动火,故非肝胃虚寒者不宜服,阴虚有热者忌服。一般患者不宜久服,久有寒凝者例外。(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