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中草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药名诗中寓当归 药名词内探当归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7-11-28
神农尝百草而本草始兴,数千年的“儒医”传承更赋予了本草耐人寻味的文学气息。医文交融成为了中医药发展历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既折射出深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思想影响的古代文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巧妙地展现出中医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的绚烂多姿。
 
在众多的中草药中,当归因其有“血家圣药”“女科之圣药”等美誉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仅广泛应用于医疗与民间生活中,又因其别具一格的药名含义而深受文人墨客们的青睐,频频现身于各类文学创作中。《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载:“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意思是妇女思念远行的丈夫,故有“当归”之称。当归在文学作品中多以“相招”“思念”之意出现,但表现的形式却是千姿百态。
 
1
药名诗中寓当归
所谓药名诗,即是以药名或其谐音入诗,一语双关,达到字与义的相得益彰。
这种妙趣横生的文学体裁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之梁,繁荣兴盛于唐宋。好以药名入诗的北宋诗人陈亚曾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
当归入诗之作,可谓信手可得。如唐代张说《代书寄吉十一》诗:“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清代钱谦益《瑶台歌》:“相思难避如逃疟,一味文无是良药。”两句诗中“当归”与“文无”实为一物,同寓离人归来。
 
唐代陆龟蒙作有《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全唐诗》卷 630):“……葛巾筠席更相当。归来又好乘凉……”此为药名离合体,即“但以一物二字离于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续为一物,如县名、药名离合是也”。“当”与“归”分别嵌于诗前后句的尾和首,药名运用不露痕迹,自然贴切。
“歌以咏志 诗以传情”,诗人常借药名诗叙事抒情。“当归”常被入诗,多因“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其别名“文无”,典出《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曹公闻太史慈名,遗书以箧封之,发看无所道,但贮当归”。古人性情多含蓄内敛,欲相招,望亲人归来而笔下难言,唯借当归,以药寄情,委婉道来。
 
2
药名词内探当归
宋代,随着“儒医”之称的兴起,宋词的繁盛,文医的交融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在众多脍炙人口的药名诗中,“当归”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宋人陈亚不仅擅长写药名词,更工于药名词,作《生查子·闺情》: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词意委婉,缠绵凄凉,描写了闺中商妇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以“当归”诉对未归之人的相思之苦。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新婚不久即远赴前线时,以药名填词一首赠与娇妻: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运用了当归等味中药,将离别之不舍,相思之苦楚表现得如泣如诉。
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藏头药名词《断续令》:
断红兼雨梦,当归身世,等闲蕉鹿。再枕凉生冰簟滑,石鼎声中幽独。活火泉甘松涛嫩,乳香候,龙团熟。地偏丛桂枝阴,又吐丛菊。花时约过柴桑。白衣寒蚤,休负深杯绿。青镜流光,看逝水银汉,漂残落木。瓜蔓连钱,草虫吟细,辛苦惊髀肉。从容乌兔,丝丝短发难续。
词中巧妙运用当归、鹿角、滑石等一众中药,尤其将“断续”藏于头尾,使整首药名词回环往复,趣味无穷。而“当归”用于其中,也是运用了“字则正用,意须假借”的艺术手法,构思精巧,词义婉转。
 
3
药名曲里寻当归
元曲,被称之为“通俗文学”,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雅俗共赏。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中医药当然不会缺席其中。
 
著名元曲作家关汉卿便巧用中药名作了一首令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开书染病》:
寄简帖又无成,相思病今番甚。只为你倚门待月,侧耳听琴。偏有那扁鹊来,委实难医恁。止把酸醋当归浸,这方儿到处难寻。要知是知母未寝,红娘心沁,使君子难禁。
“止把酸醋当归浸,这方儿到处难寻。”此句“‘酸醋’可作药引,宋元时戏称穷酸可笑的书生。‘归浸’与‘归寝’谐音,是拟莺莺口吻,劝慰张生回去卧床调养病体。”可见,此处“当”“归”是顿开的,在曲中并非指中药当归,亦非“归来”之意。这段曲文中取用了酸醋、当归、枳实、知母、红娘、使君子等中药名,以隐语双关的手法写张生相思成病,心急难耐的心态,曲段妙趣横生,曲折含蓄。
 
4
小说文中品当归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其中涉及中医药知识的情节不胜枚举,“当归”亦在其中频频现身。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王希廉中评价它:“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书中贾母爱怜“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将自己常吃的人参养荣丸赠与她(第三回)。这人参养荣丸便是由当归、五味子、茯苓、远志等药材制成,具有补虚养血,镇惊安神之效。文中“黑逍遥散”(第八十三回)由逍遥散(内含当归)加芍药组成,有疏肝调经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证。
 
此外,第五十一回,宝玉认为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为晴雯治病,后请王太医重新开药,少了枳实、麻黄等药,多了当归等。此处用当归,取其功能补血养血。可见作者曹雪芹具有一定的中医素养,而当归在小说中的地位亦可见一斑。
《镜花缘》第二十九回中出现“保产无忧散”:
“全当归一钱五分,川厚朴姜汁炒七分……专治胎动不安,服之立见宁静,如劳力见红,尚未十分伤动者,即服数剂亦可保胎。” 此处用当归,深知其为“妇科要药”。李汝珍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还精通医药,在书中,他借多九公的嘴、唐敖的笔,向人们传授中医药知识和一些简便易行的民间验方。
 
明清小说中出现的当归,多是运用其相关的药性药效来描写相关医学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和反映大夫的医学水平。而明清之际作家周清源在其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中,非用其药性而是一语双关引用了药名:
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
小说描写了一位因患相思而近乎病入膏肓的小姐。“归”,古代可指女子出嫁,而文中巧用“当归”,用以指代女子正当出嫁的年龄,可谓精妙。
 
5
药名设迷猜当归
猜谜,是人们茶余饭后借以消遣的娱乐形式。以药名设谜,更增加了一份神秘与趣味。
民间有这样一个四句谜语:“堪堪来到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棱,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封书信半字空。”谜底分别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此处“当归”入迷,仍是应了《本草纲目》里的“思夫之意”。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亦被后人设为一首药名诗谜:少小离家老大回——当归,乡音无改鬓毛衰——白头翁。儿童相见不相识——人参,笑问客从何处来——生地。这里“当归”暗含“相招”之意,与“文无”之典异曲同工,如此解读这首四言绝句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6
各式文学话当归
中国传统文学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各具特色,“当归”在其中的应用也是数不胜数。冯梦龙将当归等药名隐藏于民歌之中,作《桂枝儿》之《想部》:“红娘子。叹一声。受尽了槟榔的气。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你。”以“当归”作“相招”之意。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文人墨客常在酒席之上行酒令以助兴。《论语·公冶长篇》中“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便演变成了一句酒令:吾党之小子狂简——当归。体现出传统经典与传统医学与生活的交融。
当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李时珍评价其“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傅青主女科》中,当归的处方频率高达 。《中华本草》则将其药效概括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当归作为常用的养生防病中药,自然也频频现身于民间的各式食疗药膳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生姜当归羊肉汤,取羊肉之温煦与生姜之走窜加之当归的补血活血,通行周身血脉,温暖机体,是冬日里备受人们青睐的补虚佳品。而当归的药效与各式传说也在这餐桌上、诗篇中代代相传,千古流芳。可见,当归之所以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笔下,也与其显著的药用功效密不可分。
纵览历史,在文学与医学的交融中,我们看见的是民间百姓以药寄情的含蓄婉转,亦是文人墨客医文双栖的文采飞扬。
 
文献来源:2016年第三期的《中医药文化》杂志
篇名:《 寄情诗文话当归》
作者:单丽莎 洪燕仔 张佳 张茜 朱修乐 杨柏灿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