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天门冬、大当门根 药用部位:块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产地:贵州、四川、广州 采收加工:一般种植2~3年后即可采挖。除去须根及蔓茎、洗去泥土,蒸或煮至透心皮裂,剥去外皮,烘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本草经集注》云:“奉高,泰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之,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本草品汇精要》云:“北岳地阴者尤佳。”《药物出产辨》云:“以产四川为上。” 性味归经:寒;甘、苦;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禁忌: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