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医药资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守正是传承之本,创新之核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9-12-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笔者认为,如何贯彻落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首先要明确守正是传承之本、创新之核。
 
中医药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任一时代,都有名医辈出,名著流芳,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医学宝库。只有首先继承好祖先留下来的宝库,传承其精华,然后才谈得上创新。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积淀在卷帙浩繁的古医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名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卓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不论是传承,还是创新,都要秉持“守正”的态度与精神,这是决定中医药是否可以传承好、是否可以发展好的关键因素。
 
守中华文明之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文化知识与经济社会资源,凝聚着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土壤之中,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哺育与熏陶。因此,中医药骨子里便具有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要传承好先辈流传下来的中医药,则首先必然需要传承好中华文明。遍览中国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会发现中华民族一直都是礼仪之邦,睦邻友好,讲究“仁爱”“和善”“和为贵”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华民族的子孙向来以在外做到仁、义、礼、智、信,在内则做到中、正、平、和为自豪。中华民族的子孙在华夏沃土上繁衍生息,一直秉承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外重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友好和谐,在内强调人体本身五脏六腑、精气血津液的调和顺畅,非常重视“和”。中医药的思想源泉来自于中华文明,极其重视“天人合一”的精神,中医著名的典籍《黄帝内经》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受天地之气的孕育而成,因此,不论是摄生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十分重视天时、地理的因素,所以《黄帝内经》言:“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中华儒家文化昌盛于中国,广播于全球,实因于儒家的优秀思想做到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倡导“仁者爱人”的普世理念,中医药将“仁爱”作为医者所需具备的品质中最为重要的德行,认为医者都需怀仁慈恻隐之心,即为“仁心”,医者手中施行的医术,即为“仁术”,合而称之,即为“仁心仁术”。所以,中医药最核心的根本即在于中华文明,中医药要传承好、发展好、创新好,皆于在“守正”是否正确,而“守正”之首,即在于“守中华文明之正”。
 
守中医经典之正
 
纵观中华民族历代成名成家的医学巨擘,无一不是熟读经典,反复吟诵,打下经典医籍的扎实根基,而后验之于临床,反复琢磨、参透、领悟、提高,最终成就一代医学名家。所谓经典,即是经过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检验、筛选,最终流传下来,对现代仍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医学典籍。经典的魅力,即在于它的亘古恒新,永不褪色。经典是在汗牛充栋的中医药学著作中精品中的精品,它以简单、古朴、平实的语言文字,阐释出纷繁复杂的医学原理;以最为精炼的方式,诠解辨证论治的法度准则。创作经典的先贤们集众人之智慧,观察万物之情状,领悟天地宇宙之奥理,体察入微,格物穷理,令经典简洁、精粹、朴实、平正,却深蕴奥理,包罗万象,实为万法之门,万理之宗。因此,孟河医派的创始人费伯雄先生言:“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此为经典的最佳诠释。古人亦云:“大匠示人以规矩,不教人以巧”。
 
温病四大家之一叶天士,一生师从一十七位老师,学识渊博,经典造诣极深,临床疗效卓著,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最终成为温病大家。叶天士正是基于经典深厚的基础上,方能开创新的医学辨证体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研究抗疟药的科研实验中遇到瓶颈,然后查阅研究古代医学典籍,从中得到启发,改进科研方法,从而研究出青蒿素,为人类医学作出重大贡献。因此,中医药要更好地传承、创新,必须要坚持经典,守中医经典之正。
 
守科学精神之正
 
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其表现主要在对已知的成果怀有怀疑精神,对未知的领域怀有探索精神,且其怀疑与探索的整个过程皆为理性的行为。从整体而论,中医学将人视为大自然的其中一分子,人体的生、长、壮、老、健康、疾病都与大自然的四时更替、气候变化、地域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息息相关,所有医疗诊治活动均需遵守自然规律与法则,因此,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同样具有彻底的科学精神,只是中医学并未发展出形式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实验方法等近现代的科学方法,中医实现科学精神的方法主要是哲学演绎、类比推理等。然而,在其追求真理的本质上,两种医学是一致的。
 
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迅猛,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小,交叉学科的出现日益增多,中医药学要发展、要创新,必然需要与时俱进,广泛借助现代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其他学科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在学科交叉、碰撞、融合中获得提高、发展,寻求理论的创新与临床的突破。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倡导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坚持真理的敬业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以及怀疑、批判的精神,如此,方能令中医药广泛地吸取现代科学各学科的营养精华,互相交叉融合,转化为发展创新的灵感动力之源,此为“守科学精神之正”。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均有其独自特色,然而,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如近现代给中医药带来诸多的选择与迷茫、机遇与挑战,中医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中宜如何自处?在中西医纷争、比较中宜如何自信?在各学科交叉、融合中宜如何自强?这也是中医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关键问题,核心在于“守正”,守中华文明之正即为固中医药之根源,守中医经典之正即为定中医药之灵魂,守科学精神之正即为存中医药之精髓。因此,守正,既为中医药传承之本,又为中医药创新之核。(肖炜 廖华君)
Tag标签: 中医药(24)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