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我国璀璨的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这些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价值和意识,体现着我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近些年来,我国非常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并为非遗保护工作建章立制,极大地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统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十大类别之一。如果说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那么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统文化里的“遗珠”。然而,在已公布的四批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只有33项,占很少的一部分,与中医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地位很不相称。
何因至此?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值得思考。其一,中医药非遗项目缺少认知和整理;其二,中医药传承人才的培养是个短板;其三,很多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绝技、中医药项目或传承人对非遗项目保护重视很不够。这几点与公众对中医药非遗项目的认知度直接相关,大众传媒对中医药非遗项目的报道也不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根植于深厚的土壤之中,需要满足当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中医药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亦是如此。天津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颇具特色。特别是建卫筑城600多年来,津沽名医、“卫药”品牌等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烙上了深深的“天津印记”。就中医药非遗项目来说,天津有包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内的一批独具特色的中医中药项目,他们不仅是天津中医药的代表,更彰显了天津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
此次,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联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中国中医药报》等联合推出以“展示非遗风采,传承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天津市中医药非遗项目展示”专栏,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和担当。该专栏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媒体刊发,通过对天津市中医药非遗传承故事的述说与展示,以新颖通俗的形式展示天津市中医药非遗项目的风采,可谓创新了非遗保护的大众传播渠道和形式。让更多公众了解到天津市中医药非遗项目的历史传承、内容特色及文化内涵。增强大家对中医药非遗项目的认知,使公众深入了解这些非遗保护项目能够缓解疾病的功效,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专栏的展示在全国尚属先例,专栏文章主要以天津市的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主。希望借此平台,让天津市的中医药非遗项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发挥好维护健康之效。同时让中医药文化非遗项目得以“活起来”,并一代代地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