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一方面强势推广自己医学的理念、技术与设备,另一方面又极度无视中国医药学固有的科学性。许多西方国家甚至对中药入关、中医行医等都设有诸多限制。致使国人在敞开国门、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之后,不经意间淡化甚或轻视了对本民族中医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如今,即便绝大多数国人对于中医仍抱有敬慕之心,但对中医的信赖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至于中医的治疗理念和诊治方法,则更是少有人知其所以然。
新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于对中国医学文化传承与光大的考虑,出版了一部极其贴近民生的中医普及读物——《享受中医》。该书作者杨悦娅教授是上海中医文献馆的资深主任医师,《中医文献杂志》主编,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她不仅师从张云鹏、朱良春、路志正、朱南孙等中医临床大家,且广承邓铁涛、何任、颜德馨、蔡小荪、张灿玾等名医大师真传。于博采古今众家之长的同时,杨悦娅尤重临床诊治,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诸多独到心得。她说:“中医中药可谓是一部治理天、地、人的大法。以医载道,折射出许多深刻的安邦治世法理。所以,普及中医中药文化,让国人了解、掌握、运用其知识,对修炼国民文化情操,提升国民人性素养、道德理念、人生价值及健康保健意识,打造一个更高境界,更广外延的大健康中华,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这部四色印制、图文并茂的《享受中医》,以其通俗平实的语言,将生命的病理、诊疗的思路及手段、对症用方的基本要领等娓娓道来。大多数病家对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都有所闻,但真要谈及怎么“望”、怎么“闻”,怎么“问”、怎么“切”却是一头雾水。书中以不多的笔墨,浅显清晰地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使一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读之都可领悟要义。如在解析“望”时这样说:“‘望’就是在病人一踏进诊室开始,就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态、精神、面色、眼神、表情、动作、毛发、爪甲等(即望精气神)”;“在病人坐下开始交流时,则看看舌苔舌质,包括舌面舌背(即望舌象)”……在进一步谈及“望诊”时,则详细地诠释了“望动作”“望眼神”“望形体”“望面色”“望皮肤”“望指甲”“望头发”“望舌”等各种观察结果所反映出的人体内在阴阳平衡与机能变化。
在谈到治疗的思路与手段时,杨悦娅为使读者能有感性认识,常常在介绍了某种疾病对不同体质的患者,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成病原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同时,总要举些典型病例。如在《从瘀论治偏头痛》一节中,在对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血瘀与偏头痛具有很高比例的内在联系,但活血化瘀的治疗还必须因人而异。对那些血气不足者,在用药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必须补血补气才能提高疗效。并列举了对一位受偏头痛困扰30余年的患者之诊断过程、治疗思路、用药原理和治愈结果,生动鲜活,令读者如若随医诊治,感悟颇深。
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中介绍了数十种药养方、食养方和外用方。其中既有“痰结促消” “补肾缩泉”之类的专业方,也有“婴儿红臀”“足浴助眠”之类的生活方,对读者活学活用中医知识颇有裨益。
一种学理,只有被大众所接受,才能成为一种文化;而一个民族,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才能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拥有自己的里程碑。不难想象,《享受中医》将为读者了解中医药、认知中医药提供了一条捷径。它的出版,无疑对中医中药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对大众运用中医药知识有效呵护自身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底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