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医药资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中国中医科学院总结“十二五”科技工作 部署“十三五”重点任务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12-19
为更好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12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以“深化改革激活力,创新驱动促发展”为主题的2016科技创新大会,全面总结该院“十二五”科技工作,部署“十三五”科技发展任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等出席会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做“十二五”科技工作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部署“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主持会议。
 
“十二五”成绩显著
 
锐意改革,落实规划,推动发展
 
推倒围墙,统筹资源,协同攻关
 
“十二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坚持“引领、攻坚、整合、转化”的科技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积极探索科研院所改革的新体制、新机制,搭建新平台,适应新需求。
 
拆除院内篱笆,重组创新单元。成立中药资源中心、中医药数据中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安门医院南区,重新组建了青蒿素研究中心等多家新机构。
 
整合地方资源,拓展合作空间。先后成立江苏分院、广东分院,构建新型中医药研究共同体。
 
全面部署优势领域,牵头重大研发任务。发挥中医药研究组织中心作用,整合资源,协同攻关。部署实施“十二五”重点领域科技任务18项。牵头承担并稳步推进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任务。与分院和全国中医药领域知名专家联合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研究、客座研究员联合创新等重点研究专项、百年中医史研究等,成效显著。
 
整合全院科技资源,开放试验服务基地。以实验中心为依托,面向社会,开放实验室60余个、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031台套,为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科技支撑条件与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院科研综合楼、西苑医院门诊医技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安门医院新门诊楼建成,大兴中医药科技园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利用国家修缮购置专项资金3.74亿元,较大改善了科技基础条件。
 
支撑条件建设成效显著。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目前共计14个;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目前共计38个。
 
中医药人才结构体系逐步完善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
 
•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中药资源创新团队、中医肿瘤创新团队
 
•遴选院级科技创新团队15个
 
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结构体系。两院院士5名、国医大师4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首席研究员28名、客座研究员70名、学科带头人63名。
 
创新博士后工作站机制。根据中医药继承创新特点,面向全国聘任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133名,开创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新局面。
 
中医药领域博士后培养的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进站博士后285名,出站282名,目前在站343名。
 
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专项。出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学术传薪集》,培养传承人才460名。
 
综合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明显增强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103项。
 
中标课题1881项,较“十一五”增长65%。
 
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项,较“十一五”增长85%。
 
中标合同额较“十一五”增长41.3%。
 
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屠呦呦终身研究员先后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均为我国本土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首次获奖。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较“十一五”同比增长1.5倍。
 
获得省部及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131项。
 
以“十二五”重点研究方向为突破口,18项重点任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获奖率40%。
 
论文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
 
发表论文12256篇,与“十一五”同比增长87%。
 
SCI论文由2010年的69篇增长到2015年的490篇,增长了7倍。
 
出版专著646部,较“十一五”同比增长62%。
 
获得授权专利165项,较“十一五”同比增长4.7倍。
 
国际科技合作深入开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牵头制定的5项国际标准由ISO正式发布,在相关领域均为首个发布的国际标准。
 
与30余个国家(地区)签署了41项合作协议。成立了中澳国际中医药研发中心、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共建药用植物资源联合实验室。
 
“十三五”再展宏图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快速发展
 
一张蓝图抓到底
 
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了“十三五”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科技改革的举措。“十三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推到围墙、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合共进”为发展思路,深化改革激活力,创新驱动促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
 
四个坚持——
 
1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2 坚持协同创新,促进内涵发展。
 
3 坚持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
 
4 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关键问题。
 
四个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成为组织结构合理,科技条件平台先进,拥有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推动中药学术进步,解决临床、产业重大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引领中医药科研、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胜任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历史重任、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
 
一是打造国家级科研基地,成为全国中医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力军,成为各领域及学科出标准、出指南、出成果、出经验的高地;
 
二是建设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成为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示范窗口;
 
三是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引领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向,培养一批各级各类中医药研究骨干人才;
 
四是建成国际知名的中医药研究机构,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医药学术论坛,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世界潮流。
 
九项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院所分类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加强分院建设,完善中医药科研绩效评估体系。二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研支撑条件建设,搭建高水平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三是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水平。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中医药标准研究。四是提升中医医院的防病治病能力。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强化中医临床特色优势发挥,全面提高临床人员的诊疗水平,互联网+中医医疗,推动中医医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五是强化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强研究生院建设。六是加快科技产业发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院属产业发展。七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中医药文化产品研发。八是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展国际大项目科技合作,开拓国际中医医疗市场。九是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强化主体责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对群团老干统战妇女工作的领导。
 
九项重大工程
 
1 院所联合协作机制
 
2 中医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3 继承创新“三好”工程
 
4 中医临床特色优势提升工程
 
5 人才培养专项
 
6 中药新药研发专项
 
7 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
 
8 “一带一路”海外中医药发展专项
 
9 加强党的领导研究专项
 
九项科技改革措施
 
1 推进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2 统筹院内外资源,构建开放融合创新体系
 
3 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模式
 
4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与科技资金筹资制度
 
5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
 
6 建立科学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
 
7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8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用人机制
 
9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中国中医科学院 冯磊)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