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风雨沧桑,一甲子岁月轮回。
强国富民中医梦,真抓实干兴事业。几代双流中医人为了地区医学的进步、医院的发展、人民的健康,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工作作风,挥洒在蜀地广都这片土地上。经过几代双流中医人不懈的努力,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旧貌换新颜,一座外貌古今结合、内涵中西交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破茧而生,羽化成蝶,已发展成为一家功能齐全、中医特色突出的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成都市双流区古时称广都,双流区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1981年正式成立双流县中医医院,2016年3月1日更名为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是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县级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和医疗联合体,与四川省第二中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医院总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新医院(一期)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医院旧址占地面积2350.7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现有在岗职工710人(含聘用人员),其中卫技人员642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0.42%,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71人,中级职称176人,博士2人,硕士88人,本科234人,四川省名中医1人,四川省中青年名中医1人,成都市名中医3人,双流区名中医5人。设有29个临床科室、14个病区、8个主要医技科室。骨伤科、康复科系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疼痛科、老年病科、肺病科、脾胃病科、儿科系成都市重点中医专科。
双流中医人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努力把医院建成综合服务功能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风雨沧桑展新颜
2014年6月29日,医院隆重举行升旗仪式,以这种特殊而有意义的方式来庆祝新医院开诊投入使用。医院从原来的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增加至5.9万平方米,从拥挤的诊断室,简陋的住院条件已变为现在拥有宽敞明亮的诊疗环境、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及崭新医院。新医院的投入运行,是积极落实成都市双流区重点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履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承诺,增强中医诊疗服务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
传承岐黄施仁术
构建学术平台
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到2016年共举行6期培训,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61家单位的402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效果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肯定,在全国32家药学基地中学员满意度排名第三;承办包括“2015年四川省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选拔考试”等省、市、县各类考试培训项目;举办了四川省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骆氏腹诊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培训班。2015至2016年9月医院共申报科研项目6项,其中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项,成都市4项,举办四川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项,共发表各类专业论文201篇。
加强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医院积极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通过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中医药人才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目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人数的比例为66.16%,有博士2人,硕士88人,本科234人,四川省名中医1人,四川省中青年名中医1人,成都市名中医3人,双流区名中医5人,在各级各类学术委员会任职32人,西学中培训结业153人。积极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名医堂于2015年4月23日开诊,聘请一批全国名老中医定期到医院坐诊、查房、带教;2016年6月7日举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仪式,师承名老中医学生达31人,其中2人被评为成都市第三批名中医,使人才培养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突出专科特色
确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展战略。制定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关于提高病房中医治疗率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使用率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等特色疗法治疗各种类型骨折,有中医药传统疗法项目10项,独特诊疗手段6种,特色明显,影响辐射至双流周边区县,门诊、住院患者持续增长,已发展为骨伤科一、骨伤科二两个病区,区域外患者达到科室住院患者比例为29.27%;康复科制定有6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获专利6项、省级继教项目4项,省市县级科研各1项,分获县级科研成果奖、优秀专利发明奖各1项,《中风偏瘫康复术详图解》获2015年度“杏林杯”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区域外患者达到科室住院患者比例为21.20%。成都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老年病科、脾胃病科、肺病科、儿科、疼痛科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名中医潘畅、罗兴民、邓治英、杨茂清、蔡晓君等均相继带徒传授学术经验。
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重点,努力做到让群众快捷、安全、方便就医。制定了《关于加强专家(专科)门诊出诊医生管理规定》,鼓励高年资医师参加专科门诊。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出入院直通车、贴心服务在病房、温馨服务在门诊、传播医院中医药文化、主题性活动志愿医疗服务等,2015至2016年9月医院共有880人次参加活动并为10万余人次患者提供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间3520小时,“杏林仁爱使者”(志愿服务)已申请创建基层党建品牌。
广都杏林添风采
促进战略合作
医院分别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和医疗联合体,与四川省第二中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标志着医院在新型医院管理模式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照“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师交朋友”合作思路,积极邀请医疗、管理专家进行讲解教学培训,通过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送出去参加专科医师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在职研究生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人才储备。并以此为平台,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通过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医院中医药事业新发展、新跨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
精准帮扶援建
2015年至2016年9月,为全面落实区整合帮扶镇级医疗机构、区城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及对口帮扶巴塘的各项工作,医院累计派遣人员共计48人次,派遣人员参与诊疗量共计54089人次;开展学术讲座共计213次,开展科内业务培训共计669次,开展手术566例,手术示教208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65项;参与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共计1114次;进行教学查房共计1323次;巡回医疗﹑义诊等就医患者共计6309人次;接收基层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共计40人次,其中3人为巴塘医疗机构进修人员。帮扶指导巴塘县人民医院(藏区)成功打造“肝胆外科”特色专科;指导中藏医院建立“康复科”与“中西医结合内科”两个重点专科、规范其检验科建设,援建放射科,实现其零的突破;在巴塘承办“双流·巴塘对口支援基层医技人才培训班”,对来自巴塘县19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共计170名医疗技术人才进行了医学影像(超声、心电图)、医学检验、急诊急救与医院感染等理论的培训与实践技能考核。2015年,被四川省卫计委授予“四川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弘扬中医文化
制定有《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编撰了《员工手册》《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将医院精神、发展战略、院徽、院训、院歌等体现医院文化的相关内容在职工中广泛培训,并运用于医疗服务工作中。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区、诊室、住院部护士站等设置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组织开展“2016年养生文化宣传周”活动,为方便不同层次群众需求,推出养生茶、中医食疗养生方宣传、咨询、品尝、赠送以及太极、八段锦等中医传统保健项目推广活动。通过宣传栏、LED、网站、微博等多媒体手段,大力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中医药在医疗保健、养生、防病等独特功效,让中医药惠及百姓、服务百姓。
忆往昔春华秋实,岁月如歌;看今朝六十华诞,风华正茂。双流中医人将秉承“仁爱济世、和谐文明、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凝心聚力、扬帆起航,再续新篇章。(刘江 李曦 李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