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方 养生 草药 穴位 方剂 书籍 中药 视频

医药资讯

秘方栏目: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肠胃 泌尿 肝胆 肛肠 骨科 神经 呼吸 皮肤 肿瘤 美容 滋补 延寿 心脑 食疗 按摩 治方大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学科教学特色与成果

中医中药秘方网 www.xxmy.com 发布时间:2016-10-26
195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办校之初,由陶葆荪教授组建了内科诊断金匮教研室,《金匮要略》作为首批课程设立。1981年本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我国首批被批准的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在陈纪藩教授、廖世煌教授、黄仰模教授、林昌松教授、刘晓玲教授等历届和现任教研室主任带领下,历经60年发展,学科稳步前进,教学、科研、医疗共促共进,优势明显。
 
团队设置合理,突出特色
 
以陈纪藩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其学术继承人林昌松教授为团队负责人,以刘晓玲教授、关彤教授、陈光星教授为团队学术骨干,以及刘清平、刘丽娟等中青年教师组成了老中青三代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团队以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为学术思想内核,结合岭南医学特色,回归临床30余年,对岭南风湿病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学术经验与临床诊疗常规。教学团队承担金匮要略教研室年均1000余课时课堂教学、风湿病科年均200余人次的临床带教,在教学实践和任务中积累丰富的课堂、临床教学经验,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金匮要略及风湿病教学规范。
 
首创“经典回归临床,科研医疗促教学”的教学新模式
 
我们坚持教学改革,在全国同行中首创“经典回归临床,科研医疗促教学”的崭新教学模式,率先建立了病区、实验室等教学实践基地,从金匮要略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临床实践、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根本改变了金匮要略教学从理论到理论、满堂灌、填鸭式的僵化教学模式。2008年“金匮要略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总结教学医疗科研成果,出版金匮要略系列教材教参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陶葆荪教授即著《金匮要略易解》;上世纪80年代初何汝湛教授编著《金匮要略表解》,均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简单通俗的资料。为了适应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大力更新教学内容,在总结教学医疗科研成果基础上,本教研室近几年来在教材教参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1年主编出版了中医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2003年、2012年、2016年分别作为主编单位出版《金匮要略讲义》一版、二版、三版;2004年编写《伤寒金匮方歌歌诀新编》;2006年主编出版了21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和学习参考资料《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与临床运用》;2009年出版了《中医经典百题精解丛书·金匮要略》。逐渐形成了系列化的教材教参,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在全国同行中确立领先的学术地位。
 
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网络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单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并通过网络将我们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上载与同行共享,有利于教育发展。2004年承担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 “中医风湿病专题学习网站” 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风湿病科建设的成果,建立了《金匮要略》(风湿病)为基本内容的专题学习网,满足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师和临床医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需求;2008年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整理多年教学建设成果,建立“金匮要略精品课程网”“金匮要略网络课程学习网”,以网络为媒体,共享我们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并设立师生交流板块,为课后师生互动交流提供网络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2009年“金匮要略精品课程网”获得第五届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中华医学会),且在此基础上,2013年成功转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借助天空教室的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并深化网络教育。
 
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形成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
 
2005年承担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金匮要略临床教学的研究”,开展临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增加临床实践教学时数,以风湿免疫科以及风湿免疫门诊为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查房、案例式教学讨论、临床小讲课和专家门诊“师带徒”带教等多种形式教学,逐渐形成丰富的实践教学方法,显著提高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运用技能。此外,实行本科生临床导师制等。
 
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
 
利用具有独立风湿病区的条件安排学生分批进行课间见习,选取典型的住院病例并围绕病例的辨病辨证、理法方药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讲评、总结。而对于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实习学生,则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典型的病例讨论。通过案例式教学,锻炼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及思辨能力,弥补了大班教学不足,进一步发展了“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编出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案例版教材《金匮要略》,为案例式教学提供较好的范本,并在全国其他二十多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推广及使用,得到广泛好评。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构建不同层次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病例讨论教学、专题讲座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坚定了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效率。依据本科班不同专业、不同学缘的教学要求,分别构建了中医专业班、针推文献班、境外班、七年制班、非医攻博班等不同层次教学模式,同时在研究生班,依据硕士、博士之学历层次及脱产与在职不同,编写不同教材,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教改促进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研究是金匮要略回归临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1999年教研室主持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机理的研究”课题。2005年“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的作用环节和机理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金匮要略》理论指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与教学成果对重点专科建设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8月中医风湿病专科被确立为广东省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2004年10月,中医风湿病重点专科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组验收。2009年成为“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建设协作成员。2009年1月,风湿免疫科在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拥有49张病床,年出院病人数达1000余人次,成为省内三甲医院中独立的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风湿免疫科,也是全国金匮要略学科中唯一拥有独立临床基地的学科。专科成立以来,为了确保其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从诊疗技术、服务和管理三方面加强专科内涵建设,提升专科竞争力,收治的病人涉及风湿类病种广泛,风湿免疫科成为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和金匮教学的重要临床基地,无疑对金匮要略课程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陈纪藩 廖世煌 黄仰模 林昌松)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