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先贴,我吃完棒棒糖就来贴。”7月17日,安徽省中医院儿科诊室内,一对双胞胎宝贝来贴“三伏贴”。早晨6点钟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医院门诊大厅排队,进行“冬病夏治”治疗。除了孩子,有的更是一家人都来做贴敷治疗。
三伏之日,机体阳气充沛,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宿疾的好时机。全国各地中医医疗机构都开展了以“三伏贴”为主的、形式多样的冬病夏治项目。“三伏贴”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信赖,并成为各地群众寻求健康的首选。
在北京中医医院,来院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的市民络绎不绝,医院开辟专区,挂号、缴费、贴敷一条龙服务方便患者。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对前来贴药的市民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三伏天进行天灸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等肺系相关病症以及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疼痛疾病等治疗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认可。今年广东省中医院还实施按病种分类贴药,方便群众根据自己病情选择。
【“师带徒”共寻学术发展新途径】
“中医之学,璀巍光灿,垂二千余年。然其推移演进,繁衍传继者,师承之教,未曾离之……” 7月13日,朗朗诵读声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众多师生见证了一场传统拜师仪式。国医大师王琦喜收6名新徒,弟子中有西医生和中医药文化工作者,他们立志继承名老中医衣钵,在“师带徒”传承中寻求学术创新。王琦告诫弟子们:“把中医的精髓‘传’好,精修学业,把中医‘承’好。”
作为唯一的西医弟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江波颇为感慨。他说,从医20余年,越来越感到中医在肿瘤治疗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将回归家传,追随王琦老师潜心钻研中医基础理论,把中医学更好地应用到肿瘤治疗上去。”
拜师弟子胡春福表示,在中医传承中,师承最为关键。今日拜师,将努力学习王琦老师在中医学中的古为今用、活学活用的思想。
2009年和2012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建立了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和王琦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王琦教授带领下,不仅构建并完善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中医腹诊学四大学术体系,开拓中医原创思维、中医治未病等新的学科领域;还创立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
对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认为,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他透露,下一阶段,北京将启动新的“3+3”人才培养项目,实现名老中医工作室向法人转变,做更多学术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的传承模式。
【“春播行动”致力基层中医传承】
中华中医药学会“春播行动”开展4年以来,共培训8万余位基层中医,7月17日在京举行的“春播行动论坛”上,“春播行动”中医传承活动启动,将探索适合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带徒”模式,提高基层医生临床诊疗和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基层群众健康水平。
中华中医药学会于今年7月2日成立了“春播行动中医传承专家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担任传承专家组组长,传承活动在传统的“一师带多徒”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建立“集体带,带集体”的传承模式,指导老师和学员都分为若干组,每个组的指导老师由6名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形成小组,共同对该组的学员们进行指导,以确保基层医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其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出席论坛并表示,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也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早在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启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而“春播行动”自2012年启动以来,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出积极贡献。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问题,王国强指出,一要创新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二要创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机制;三要创新中医药科学普及和继续教育新机制。
中华中医药学会“春播行动”4年来完成初级中医贴敷技术培训595场、受训学员52836人;二级中医贴敷技术提高培训班229场、受训学员22642人;三级北大高级培训班70场、受训学员4790人;四级中医药专业技术培训班33场,受训学员1827人。“春播行动”分为技术培训组和临床研究组,建立了初级、提高、高级、专业和继续教育“五级”培训体系,以对广大基层医疗人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切入点,对基层医生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从透皮技术到中医儿科、妇科、外科,从中医基础、中药基础到呼吸、脾胃、心血管、糖尿病;从体质学说到骨科、针灸、推拿,还包括药物警戒、合理用药以及中医政策等相关培训。
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亚宝药业承办,中国科协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曹正逵,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强,全国人大代表、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武贤,北京各大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以及全国各地5000余名基层医生代表出席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