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海霞近日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基础重点实验室、转化系统生物学与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陈刚团队处获悉,他们在中医经典方药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研究上又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0日的《科学报告》上,这是他们在Nature出版集团所属杂志上第二次发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研究论文。
陈刚教授团队去年在此杂志发表的论文中使用模拟临床抑郁的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越鞠丸在抗抑郁作用上具有快速持久的优势。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越鞠丸对不同遗传来源的动物中抗抑郁作用的差异性,首次将个体差异结合特异性分子信号方法引入中医药研究,揭示了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及其独特的机理,提示个体遗传体质对中药的作用有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6月3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北京树德堂国医馆等十余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盛世三国万里行”活动在京启动。通过讲习、体验、演绎的活动形式,让国学、中医、京剧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
此次活动以“大师讲经典,让国学活起来;寻梦道养生,让国医传下去;好戏传国粹,让真善美说话”为主题,为传播、传承、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便捷之门,并实现网站、微信、纸媒、APP等交互媒体的深度融合。活动还将陆续在新加坡、泰国等地举行。
国医大师颜正华、路志正、金世元、石学敏、张学文、吕景山、晁恩祥、张大宁、唐祖宣等受聘成为活动首席专家。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为听众讲解中医经典伤寒论和研究心得。
6月4日~5日,以“中医药∙优势与证据”为主题的第一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指出,循证医学为中医药疗效评价带来新理念新方法,开展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伯礼指出,循证医学虽是新兴学科,但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影响了全球临床实践和医疗政策的制订。采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科学的语言诠释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是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10余年的探索,循证中医药学已成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特点的循证评价方法不断发展。
被誉为我国循证医学奠基人的李幼平教授认为,中医药学优势需要用世界公认的语言和术语把它呈现出来,然后在实践中运用,创新创造适合中医药特点的高质量原始证据、二次证据、转化证据、后效评价证据、决策依据、实践指南,以及创新专利和产品。
大会秘书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是最早成立循证医学中心的中医药大学,并成为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天津分中心,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本次论坛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和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香港、意大利、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从事循证医学、中医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日前,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江西推进共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领衔领导”蔡晓明深入德兴市,就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蔡晓明强调,落实省部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找准加快中医药发展突破口、发力点是当前的紧要任务。中医药发展要靠产业先行、带动,政府要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担责、主动作为,合理调整中医药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中医药特色产业集聚度。中医药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协同,提升产品标准制订的话语权;要注重专精深发展,积极研发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拳头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注重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蔡晓明在中国掌叶覆盆子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江西天海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覆盆子是德兴特色的药食同源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开发空间和极好的市场前景。天海集团应抓住省部共建和省委省政府惠企专项行动契机,充分利用国家“863计划”课题、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深入开展覆盆子食品、保健品和新药研发、二次开发,用足用活惠企政策措施,扩大产业化规模,以产品创新引领市场消费,努力建成中医药发展“江西样板”的标杆企业。
江西省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金炎、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程关华、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上官新晨陪同调研。
6月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座谈会。院长张伯礼院士主持,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6月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会上,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介绍大会情况及参会感悟。张伯礼就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建立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等,深入解读大会精神,与参会人员交流学习体会和认识,并对全院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出部署。
张伯礼要求各单位围绕“十三五”科技规划,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凝炼重点研究方向,目标朝向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行业发展;积极探索科技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建立分类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科技管理制度;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广东分院、江苏分院、客座研究员等院外资源的优势和特点,逐步构建和完善新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分类评价体系。他提出,要在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形成新的规划和制度,并且落到实处。
党委书记王炼强调,今后在人事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方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大会精神真正落地。
与会院领导及各二级单位负责人,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和认识,对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提出具体思路和建议。
6月2日,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举办以“诠释护士职业内涵,展现护士亮丽风采”为主题的护士礼仪新风采展示活动,展现了新时代“白衣天使”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该院护士们将告别燕尾帽,换上五彩的分体护士服。分体式护士服便于护士进行日常各项操作。服装颜色根据岗位分为五种颜色,病区护士身着淡蓝色,供应室淡绿色护士分体服配以白色领子,急诊科护士为碧绿色的急救分体服,护理部人员的服装为淡蓝色白领点缀。运用色彩管理医院,整体雅致清新,体现了医院为患者、护士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的服务理念。
日前,山东中医药高专举办“中医世家杯”第九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决赛。
大赛自4月份启动以来,共有81支团队400余人报名参加,涵盖了学校各专业,创业项目包含推拿保健、药膳养生、百货配送和互联网服务等多个领域,有创意、有内涵,充分展示学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赛中,有10个创业团队从创业项目运营、市场策略、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经评委评判,中医系蒋永良的“艾灸催眠”和护理系景艳同学的“明信片专递爱”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针康系田兴同学的“养眼吧”等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中药系苗植瑞同学的“中药香枕”等4个项目获得三等奖;针康系郝菲同学的“换然衣新工作室”获得最佳人气奖。
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满族医药》一书发行,将为满族医药由草根文化登临医学科学的大雅之堂提供津梁,为民族医药的抢救性发掘以及继承、发展提供重要文献。
该书分满族概况、满族传统医药、金代满族医学、满族传统医药与清代宫廷医学、满族传统医药在清代宫廷中的应用、满族传统疗法养生保健及治疗常见病、满族传统药物七章,系统论述了满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书中比较全面地梳理了满族医药相关的文献,收集发掘了散在民间的满族医疗方法与药物,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备的民族医药学著作。该书的两位作者是原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处长刘淑云,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
5月30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印发《2015年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1340个,较上年增加78个,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数的4.20%。
截至2015年末,江苏省共有104所中医医院,25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13所中医类门诊部和1098所中医类诊所。全省中医药人员数达27908人,比上年增长5.81%,每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69人。
日前,四川省自贡市中医院创新护理规范化培训,采取教与学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对2015年、2016年新入职的34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旨在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完善护理人员毕业后教育,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此次培训由2名带教老师针对密闭式静脉输液、艾条灸两项中、西医操作进行了讲解和示范,由12名带教老师针对突出的问题、疑难点进行现场一对一的指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最后,通过现场考核效验了培训效果,考核合格率达100%。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推进现场会。
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院25所,其中三甲中医医院3所、二甲中医医院5所,建成了8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有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4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省级16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硕博导120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421人,中医床位共计6650张,万人口中医床位7.39张,分别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4%、37%。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镇卫生院、85.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十三五”期间,该市将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
除市内三区外,其他区重点建好1所中医医院,使之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部分其他医疗机构建设国医馆,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确保到2018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要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区(市)中医医院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组建区域性医联体。组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建立“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分级诊疗、实现多赢”的大型医联体。建立市级、区(市)级中医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下流动;通过开展“送汤药上门”“中药临方加工”“集中煎药配送”等新服务业态;通过推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顺应现代健康观念的转变,居民不断增长的养生保健和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需求。综合(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做好中医门诊、设备、病房建设,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中医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6月3~4日,首届京津冀中医肺系病高峰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
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中医药学会肺病委员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三方达成协议,将建立京津冀名老中医药专家会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交流机制,利用晁恩祥国医大师工作站以及天津、河北国医大师工作站,建立京津冀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体系和共享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肺系病临床人才。建立京津冀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系病人才的培养制度,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同时,将建立呼吸疑难危重症转诊和会诊制度、呼吸病新技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平台,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水平。此外,还将定期举办京津冀中医肺系病高峰论坛。
2016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年会同期举办,京津冀三地的肺系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