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之乡”——静宁,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以西,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总人口48.89万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全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静宁县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创建成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中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在创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过程中,静宁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中医药事业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领导重视、各医疗机构推进、全社会参与共建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静宁县对城乡居民、城镇职工门诊和住院费用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以及省上公布调剂使用的院内制剂等实行全额报销,并将乡镇卫生院是否设立中医科、村卫生室能否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基本医保的必备条件之一,以确保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三个三分之一”(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是静宁县考核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标。在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改革过程中,县中医院率先在全市实行了所有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目前正在对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治疗等项目进行统计核算,财政补助试点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中医服务网络日益健全
在创建过程中,静宁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县卫生局设立中医股,配备了专职干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分别设立了中医防病科、中医保健科、中医监督科;县医院设立了中医门诊、中药房,购置中医诊疗设备20多台(件),设置中医病床50张,中医病床占到总床位的5%,并且在各西医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将中医药内容全部纳入日常业务工作考核指标;县中医院新建了中医院医技楼和急救中心业务楼,购置了中药熏蒸床、牵引床、按摩床等中医诊疗设备50多台(件),并为中药房配置了中药柜、中药台、煎药机、液体包装机等,门诊和住院中医药治疗率分别达到75%、35%,2013年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复审;静宁全县24所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配置了针灸推拿治疗床、治疗凳、智能通络治疗仪等设备,能够提供不少于300种的中药饮片服务。威戎、古城等10所乡镇卫生院集中设置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创建活动。静宁县为392个村卫生室配置了针灸针、火罐、挂图、中医适宜技术指导手册等,大多数村卫生室能开展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静宁县中医院先后建立了肝病专科、针灸专科、癫痫专科,消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专病门诊,在加强专病专科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广普及中医诊疗技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逐步形成了以中医为主的诊疗格局。通过不断加强科室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完善服务功能,静宁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县医院中医门诊能够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4种以上中医药服务,中医病床使用率达到95%;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方面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并可以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理论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为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近年来静宁县每年都举办由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大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促使医务人员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在全县医疗机构形成了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浓厚氛围。
中医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培养、用好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的基础上,静宁县相继涌现出了一批当地中医名家,并分别获评“甘肃省乡村名中医”“平凉市名中医”称号;在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过程中,全县确定带教老中医18人,继承人60人,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单验方32个;先后选派13人参加了平凉市“西医学中医”培训班,7人参加了甘肃省“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班;认真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甘肃省普通中专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项目,共选派8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有173名无学历人员参加了中医学历教育;邀请甘肃省人民医院、宁静市中医院专家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鼓励在职中医药人员参加自学、函授、短期培训等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养生服务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静宁县积极构建以县中医院为中心,县人民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科)为基础,养生馆、美容美体会所、经络馆等社会机构为补充的养生保健服务网络,运用推拿、艾灸、拔罐、足疗等中医疗法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正在成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县中医院成立的特色中医馆,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全县各级社区中心的中医药服务从过去单纯医疗服务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积极运用适宜中医技术引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据统计,静宁县有30%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运用了中医药干预措施;中医药参与预防保健率达到了78%;中医药参与康复率达到了83%;健康教育中涉及中医药内容达60%,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已经成为静宁县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优势。同时,静宁县还积极借助中国·平凉金果博览会等活动,为中医药养生旅游提供普及和推广的平台。
中医适宜技术深得民心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看不起病是农民群众近年来最担心的事。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静宁县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对于有效减轻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锻炼农村中医药队伍,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静宁县约有70%的农民和85%的城镇居民相信和偏爱中医药,尤其是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技术和非药物疗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全县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医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以及花园、楼道,文化长廊等载体,静宁县大力向农民群众宣传中医保健、中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将中医养生知识和养生谚语等制作成中医治未病宣传彩页,在住院病人中广泛传播;向居民发放“健康66条”图解手册、折页等宣传材料。以民间单验方、中医适宜技术、健康知识、常见病治疗药方、慢性病食疗技术、四季防病歌、卫生政策为主要宣传内容,静宁县在行政村的村民安居区、村小学、村委会、村卫生室及村民活动中心等地带,共建成健康文化墙248面;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急救技能、中医适宜技术、药膳食疗、合理用药等知识宣教30余次,接受教育1200余人;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用药安全、中医药养生保健等为主要内容,共开展“健康沙龙”活动186场次,参加活动1402人次;开展食疗保健技术进家庭活动,为14630户家庭培训6项食疗保健技术。
根据甘肃省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决定,依托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对全省二级中医医院的微生物检验人员分期进行培训。培训学员的培训费、住宿费、教材费及管理费由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从省级中医专项经费中给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一次性予以补助。学员的交通费和伙食补助费由学员所在医院承担。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可获得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25分Ⅰ类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由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20余名党员组成的“白求恩志愿服务队”,日前携带医疗器械和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走进西固区河口乡河口村,为当地村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并为村民传授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养生知识,宣传解释慢病门诊、中医药免费治疗等新医改政策。此次活动共诊治患者300余人,为村民提供了健康普查、疾病咨询及健康知识宣教,同时为困难群众免费发放了药品。
日前,由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俄罗斯中医研修班开班仪式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举行。
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金田在开班仪式上说到,中医药是华夏儿女的共同瑰宝,甘肃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深厚,中医药发展基础良好,甘肃省近年来,在推进中医文化做出了一定的推广。
此次来自俄罗斯的21名中医爱好者将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学习。本次培训班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待的首批俄罗斯学员。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曾多次培训学员40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