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深厚,在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碰撞下,逐步融合了中医学、藏医学、西域医学和印度医学,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敦煌医学。敦煌医学主要由敦煌莫高窟中的100余幅壁画和96卷医学卷子两部分构成。敦煌壁画中生动描绘了古时治病救人、剃头洗浴、气功健身、洒扫庭院、拦护水井、建造厕所、煮沸牛奶等社会医疗卫生的形象画面;医学经卷中主要包含医经、五脏、诊法、伤寒、医方、本草、针灸、养生方面内容。从经文到壁画,从理论到形象,显示了敦煌医学的独特风貌和内涵。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洗礼,敦煌医学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传承中夯实中医药基础建设内涵
2008年建成全国中医药农村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建成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是敦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两个里程碑。近几年来,敦煌市卫生部门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为当地中医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中医药惠民实施工程已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敦煌市中医事业发展规划》《敦煌市进一步加快中医工作的意见》《敦煌市政府关于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敦煌市创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先后出台,为敦煌市中医药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15年,全市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人次19万多,占总门诊人次的66.6%;中药收入718万余元,占药品总收入的44%;中医药业务收入1267万余元,占业务总收入的32.1%。
按照“五到位”的工作思路,敦煌市卫生部门扎实推进中医药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现了中医药工作在基层全面开花结果——
基础设施到位 先后投资1820多万元,对11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配备了必要的中医药诊疗设备;投资330多万元建成了敦煌市中医医院小北街分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藏医专科医院已正式运营;投资3770万元,总建筑面积14340平方米的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正在建设之中。通过投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专科建设到位 市中医医院眼科已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肾病科已建成省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科已建成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针灸科于2015年被确定为第七批甘肃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人民医院中医脑病专科已建成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各自优势分别成立了中医特色专科;肃州镇河州堡村卫生室被评为省级中医药专病建设特色突出的乡村医疗机构,成为乡村医生中医进修基地。
人才培养到位 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举办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优质护理服务、中医食疗药膳应用、“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等培训班;开展中医师承教育、中医技能操作岗位练兵和演练,培训医务人员掌握中医诊疗技术。每年全市医务人员累计西医学中医培训4500余人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8200余人次,外出进修培训90余人次。2012年,敦煌市在甘肃省卫生行业中医推拿技能大赛上,取得了团体三等奖,两人获个人三等奖,两人获个人优秀奖。2014年在全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大赛中,取得了团体一等奖,乡村医生个人一等奖,村民个人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在甘肃省中药特色技术大赛中,获得团体优秀组织奖,个人三等奖1名、个人优秀奖2名的良好成绩。
参与疾病防治到位 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治未病科”,全面开展拔罐、针灸、艾灸、刮痧、推拿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完善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慢病管理、中医传染病管理、中医健康教育等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膳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中医药健康教育指导。2013年制定印发了《敦煌市中医药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起中医药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完成了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对传染病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举办中医药防治埃博拉疫情、鼠疫、腮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12种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培训班,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利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政策倾斜到位 认真落实甘肃省中医药费用超过住院总费用 60%,起付线降低30%,报销比例提高20%和地产中药材、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费用新农合全额报销的政策。中医药优惠政策的落实,降低了报销门槛,提高了报销比例和限额,增强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通过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提高了中成药、中草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使用水平,使各医疗卫生单位呈现门诊次均费用、抗生素使用“双下降”的良好势头。
融合中打造中医药养生旅游品牌
近年来,敦煌市积极挖掘整合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中医药资源、医疗资源,开发养生保健产品和医疗健康服务。支持利用沙漠、温泉等天然资源,发展保健旅游、休闲体育、养老养生等医疗健康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西北最具特色的集养生、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中医生态养生服务产业。
在中医养生旅游项目拓展上,该市重点发展以“沙疗养生”“藏医体验”“中医药膳”等为重点的中医养生体验式消费。借助沙漠、地热等天然资源,积极引导开发沙疗体验项目,并举办了全国性沙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进一步带动了沙疗文化的兴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敦煌地区沙疗资源丰富,夏季干旱高温,太阳辐射强,中午的沙面温度中可到70℃~80℃,是中国少有的“沙疗圣地”。借助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敦煌市进一步推动沙辽体验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全市已建成多家沙疗治疗中心,开展以沙浴沙疗为主要内容,配套中医体质辨识、汤药配饮、推拿理疗等服务项目,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敦煌市藏医院开展了藏医文化体验活动,其接待的患者主要来自敦煌市周边乡镇及青海、西藏、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瓜州、肃北、阿克塞等县市。藏医主要通过采用藏药浴火灸交替疗法、藏医药浴放血交替疗法等特色疗法,配合以推拿、按摩、牵引、拔罐、针灸等理疗方法,结合内服外敷特色藏药制剂开展治疗。2015年,藏医院门诊总计3439人次,藏医药浴住院病人251人次,藏医放血、火灸、火龙理疗病人231人次,藏药熏蒸疗法治疗618人次。在开展藏医文化体验活动中,敦煌市借助旅游的优势开设藏医中医特色药品及诊疗展示馆,让游客亲身体验经藏医经典方法炮制加工后的藏药浴火灸交替疗法、藏医药浴放血交替疗法等特色疗法。
敦煌市还积极鼓励支持发展中医药膳产业,加强在敦煌特色菜品中对药膳作用的重视和宣传,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餐饮服务业加强药膳推广,编印中医药膳手册,引导群众逐步接受药膳。积极推动中医药药材生产基地、文化基地、特色诊疗技术等中医药资源有效融入旅游线路。
为了推动中医药养生类建设项目,敦煌市于2014年引入总投资8.5亿元的中医生态养生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敦煌规模最大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中医研发、治疗、护理等为一体的高端化的、专业化的旅游养生观光综合区。区内将设置有度假酒店式公寓、独立式温泉SPA酒店、养生公馆、养生养老公寓、护理型养老寓所等,并设置养生湿地公园、中医文化广场、室内四季生态馆、室内游泳馆、健身广场、网球及羽毛球场、门球场、高尔夫练习场、中医馆及营养厨房、沙疗馆、养生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小型门诊及住院部、幼儿园等养生养老公建设施。
创新中走出中医药产业发展之路
敦煌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日照充分,降雨量少,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盛产红枣、罗布麻、锁阳等优质中药材。随着敦煌旅游的火热,地产中药材逐步搭乘“敦煌特产”的快车走出了一条开放性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敦煌栽培红枣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由敦煌大枣芽变品种选育的鸣山大枣早就闻名遐迩。2008年以后,敦煌市委、市政府把红枣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市红枣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产量达8000吨。为鼓励、扶持红枣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在全市形成地产中药材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市政府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对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的示范点、示范园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在全市建成中药材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为红枣产业的深加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两年来,通过内引外联,敦煌市逐步培育了敦恳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敦煌莫高园、敦煌丝绸枣业有限公司、飞天果汁等红枣深加工企业,安装了红枣分级、清洗、烘干、包装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8000吨。在销售渠道推广上,依托电子商务形成了网络营销,并在市内建立了敦恳御枣销售专卖店开展实体营销,2015年,“敦恳御枣”荣膺“中国果品百强品牌”称号。去年市政府又引进了总投资3800万元的敦煌市昊源枣业红枣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加工红枣干果、枣茶、保健营养系列产品,培育了有市场竞争力的红枣知名品牌,提高了敦煌地产中药材的品牌效应。
锁阳、罗布麻作为敦煌具有代表性的地产中药材,因其稀有和名贵而被列入“敦煌三宝”,亦被称为敦煌“八大怪”中的“两怪”。锁阳,罗布麻具有清热、平肝熄风,调节血压的功效,锁阳具有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近年来,因其在保健养生上具有独特疗效而被世人广为追捧,成为敦煌旅游中炙手可热的热销品,并逐步推动了天然野生锁阳及罗布麻走向产业化发展。先后吸引了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敦煌市中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落户敦煌,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地产中药材研制体系,主要致力于敦煌野生药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研究开发出的罗布麻茶、锁阳咖啡、罗布麻纺织、虫草咖啡等系列健康养生保健产品,产品销售已覆盖国内众多城市以及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机遇中驱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引擎
对于敦煌来说,丝绸之路(敦煌)国家文化博览会这个新“引擎”已经启动,对于敦煌中医药未来发展来说,“向西开放”的战略使命已重任在肩。在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平台的“双引擎”的驱动下,敦煌中医药发展已悄然走进的新的时代。
近年来,敦煌在传承和发展中医方面亦有显著成效,重点依托传承千年的“敦煌医学”文化,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和挖掘,促进中医在基层遍地开花。2015年,敦煌市筹资120万元为4.47万个家庭配发中医健康工具包,实现了中医药健康惠民工程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工具包使用方法培训860场次,受益人群达80000人次。为了进一步在全市营造中医药学用氛围,该市组织人员收集大量的民间验方,在专家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敦煌民间中医五方集锦》《推拿拾零》《针灸腧穴与推拿》《敦煌市中医启蒙教育宣传读本》《中医适宜技术宣传手册(1-10)》《敦煌地产药用价值蔬菜、野菜、果品药膳验方集》,以及敦煌市村医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项目培训系列教材《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等中医科普读物,作为敦煌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培训教材和敦煌中医文化推广普及读物。
近年来,敦煌市还组织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的“五进”活动,每年组织邀请敦煌名老中医在全市各乡镇巡回开展“中医送温暖、健康进乡村”义诊活动,免费向群众发放中医科普读本。针对特困户、五保户、残疾户、敬老院等群体,进行送医、送药、送义诊、送健康、送温暖等入户帮扶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设计制作了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医文化墙,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指导群众运用中医防病治病。全市64个村卫生室均建成了“村民健康养生社”,每村每年开展健康沙龙活动12次,城镇单位参与和指导乡镇、村组开展健康沙龙活动每年6次。有效带动了群众学习中医的积极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全市形成了“人知、人懂、人会”的浓厚中医文化氛围。
借助“一路一带”的大好机遇,敦煌中医药的发展亦走向了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几年来,该市先后与瑞典奥摩尔市等进行了互访学习,并对外展示了敦煌壁画医学、敦煌特色沙疗、莫高艾灸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中医文化。今年,敦煌市正在积极谋划“敦煌医学高峰论坛”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常项活动之一,并积极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推广中医药文化,打造敦煌医学及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广平台,逐步形成敦煌医学及中医药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载体,打造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敦煌医学及中医药文化主题展馆,布设“敦煌医学文献及研究成果展示区、岐黄医药文化展示区、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文化展示区、中(民族)药材标本展示区、中医药旅游产品开发展示区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中包括敦煌特色沙疗)体验区,做亮中医药文化“窗口形象”,并以此为契机,拉开中国医学文化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发展大幕。(吴佳妮 刘晓丽 王多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