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委市政府重视中医事业发展,在该市新城中心建设了一座6.5万平米的新中医院,占地78亩,开放床位8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绿色园林式、生态环保型现代化品牌的三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
开启校地合作新模式
2014年,枣庄市借助高铁贯通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手合作,致力于将首都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基层医院,倾力打造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所京外附属医院;2015年8月6日枣庄市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合作签约,标志着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正式启动运营,旨在把枣庄医院建设成区域性医疗健康休闲养生之都,人才教育培养的基地、科技研发的高地、校地合作的典范,树行业标杆、创一流品牌,打造苏鲁豫皖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医院。事实证明,这样的合作使得枣庄及周边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城名医大师带来的诊疗服务,让分级诊疗的益处落到实处。
多措并举搭平台增人才
今年8月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先后与德国太阳神医疗康复集团、北京阜外医院山东分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借助名院名科优势,为弱势学科搭建起了强大的技术合作平台。
从而弥补了该院康复诊疗、急危重症急救、眼科诊疗、灸疗技术、专病专科等短板。
自8月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了一批国家级知名专家赴枣庄收徒。目前,已有儿科、眼科、骨科等8个学科的9名专家,在枣庄医院收下11个徒弟,从而强化了临床各学科人才的培养与梯队建设。
同期,枣庄市中医医院还接受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捐赠全新德尔格麻醉机、东直门医院捐赠全新金科威病床监护仪及西门子血管造影机(DSA)等设备,总计13台件,大大缓解了临床设备不足导致的治疗拖延和技术滞后。
制度保障谋划医院新发展
据悉,枣庄中医医院启动运营后,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医院管理运行,委派呼吸病专家、博士生导师王成祥到附属枣庄医院履职,从而也掀开了医院发展新篇章。
在新任院长的带领下,医院正逐步建立起更加规范的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医技、管理工作制度,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合作以来,大学及其三个附属医院在枣庄组织大型义诊2次、专家独立坐诊33人次,受众13000人次,开展集中讲课21次,受众8600人次。2015年1~11月,医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医院门急诊量增长15.1%;出院人次增长16.7%;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在近期市政府公开举行的“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中,取得卫生服务行业第二名的佳绩,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鲁文)
12月16日,作为江苏省无锡市政府2015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无锡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
“无锡市中医医院医联体”是以三级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联合滨湖区所属的二级中医院——滨湖区中医院及华庄、蠡湖、太湖、雪浪、蠡园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3+2+1”模式的区域医联体。该医联体的建立为实现区域性综合医疗救治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功能范围覆盖了无锡滨湖区中桥、蠡湖新城、太湖新城、华庄及雪浪等锡城西南地区。作为该医联体核心医院负责人,无锡市中医医院院长陆曙介绍:“只有切实担负起核心医院的职责,在各个方面带动区域内成员单位共同发展,才能把医联体的牌子立住。”
医联体成立后,市中医院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全方位带动、帮扶医联体各成员单位,致力于区域内整体医疗救治水平的全面提升和中医药服务品质的全面升级。”;无锡中医院将依托该院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专科的优势资源,以业务指导、技术引进、人员培训等主要方式,帮助每个成员单位培植1到2个具有一定特色的优势专科,通过2至3年的培植,初步形成“一中心一特色”的良好格局;无锡中医院将挑选心血管科、骨伤科、呼吸科等专科,派驻专家赴基层进行全日制坐诊,每位专家原则上连续服务3至6个月。除日常出诊外,专家还将在基层定期开展业务讲座和技能培训;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基层机构探索建立“医院—社区康复联合病房”,用于收治结对医院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联合病房建立后,由无锡中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下转患者的后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工作。无锡中医院相应科室下派1名高级职称医生担任康复联合病房科主任,并统筹安排相关科主任定期到联合病房查房,开展病例讨论,提出指导性意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技术互动交流、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机制,统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纵向资源流动,促使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形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无锡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区域内拥有无锡市唯一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院。因此,该医联体除了履行区域性综合医疗救治保障功能之外,还将以其独特的中医药服务功能辐射和惠及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