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浙江安吉的病人,在当地被检查出患乳腺疾病,通过云诊室与浙江省中医院专家对接。在“云”平台上,专家会诊商量后,确定时间,病人上午赶到省中医院做完手术,当日即返回当地医院康复治疗。病人说:“我如果按照原来的就医流程,需要10天时间,今天一天就搞定了。”
这是上周《浙江卫视》在“回眸十二五”主题节目中报道浙江医改,开头介绍浙江省中医院通过“医疗云”覆盖医联体,解决看病难、看病烦的一幕。
信息化手段破解“看病烦”
首先是解决挂号烦。浙江省中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流程改造,拓宽预约渠道,让病人在家就可轻松挂号。截至目前,医院所有中西医专家号都放在预约平台上,约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其次是解决排队交费、等候检查烦。浙江省中医院一方面通过增加自助服务,增加志愿者服务帮助患者来完成取号、缴费等各种难题,不仅在门诊大厅,包括所有的诊区都有取号功能,缴费功能、排队功能、查询功能……解决看病流程中许多复杂的流程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解决检查预约烦。病人不同的检查,要跑许多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医院内设立统一的预约集成平台,同时通过信息化改造,依托掌上省中APP、微导诊(在省内最早实行)、官方微信等新兴媒介和工具来解决。
探索尝试“互联网+”模式
看病难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大医院看名医、看专家难”,另一方面表现在看病乱,患者无序就诊,本应该在基层医院解决的问题都涌到三级医院来,导致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这个主要是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信任度不够造成的。
在前期实践中,省中医院通过落实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与基层县级医院建立了托管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实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在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浙江松阳地区,松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患者持续外流的局面有效扭转,当地区域内就诊率从60%左右上升至接近80%。
今年9月17日,浙江省中医院联合全省各地21家医院,组建纵向“321”医疗联合体,即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医联体。这个医联体由省级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民营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组成,通过分级诊疗,多向转诊的方式,解决就诊无序问题,即由基层首诊、县级医院转诊、康复转回基层,实现上下联动。
浙江省中医院结合“互联网+”思维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医院通过IT信息技术搭建云平台,并搭载在互联网上,缩短各方距离,实现实时交互,使医联体成员之间合作能够真正落地。目前,浙江省中医院医疗云平台已通过互联网覆盖了医联体首期21家加盟单位。
“医疗云”功能多样
通过云平台,患者与医生之间可直接预约挂号,咨询、随访;医生与医生之间,可以发起多部门的联合会诊、预约彼此的床位、检查。此外,还可以双向转诊、学术交流、疑难病例探讨、继续教育。医院与医院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互与共享,各种图像和资料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看。此外,患者和医院之间可搭载其他第三方功能,除了各种预约、检查结果查询等功能之外,还包括在线支付,医保直接去药店配药等等。
目前,浙江省中医院已有800多名医生在云平台注册并与基层医院对接。如浙江松阳县人民医院、松阳县中医院、安吉县中医院、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沙河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等,基层医院可以方便挂到省中医院医生的专家号。2015年光是安吉县中医院约有600人用此方法实现了双向转诊。12月10号下午,浙江省中医院专家与桐乡基层医院通过云诊室对接,进行了专家会诊。
据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介绍,十二五期间,医院年门急诊总量达265万人次,较十一五末期增长45%;年出院5.6万人次,较十一五末期增长64%,床位使用率自2012年起除春节这个月以外,均超过100%,床位紧张时真是一床难求。他说,大医院尽管都在想方设法挖掘潜力,但所能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量毕竟有限,如何实现这一资源的最优化使用,这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搭载医疗云,并通过“云”覆盖医联体的实践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实践,在试运行的两个月里,这一模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